摘 要:五學模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可行又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學實踐證明,使用該模式,可以使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即學即用,學練結合,課堂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要避開其中的一些誤區。
關鍵詞:五學模式;從學生實際出發;揚檢抑展
教學沒有定法,教學模式沒有定式,但是有法可用,有高效的模式可以遵循。隨著現在實驗的課堂教學五學模式——目標導學,自主探學,合作研學,展示賞(比)學,檢測評學的“五學”課堂新模式(以下簡稱“五學”模式)的開展,意識到對五學模式進行靈活運用,克服課堂設計誤區,可以從課堂上獲得更高的效益。
一、 五學是改革實驗課模式,教師要用五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效益,首先要避免形式主義誤區,不唯設計而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課堂。教師設計導學案時要以學生的心智模型為基礎?!墩J知·天性》中說到“物理學家兼哈佛大學教育學家埃里克·馬祖爾認為,對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給其他人的難度就越大。其給出的理由是,當你在某些領域成為專業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會發展得更為復雜,而組成心智模型的步驟也會淡化成記憶背景(知識詛咒)。教師在傳授知識是常常會忘記她的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自己早已形成心智模型的基本步驟,會教授假設她的學生會輕松地聽懂復雜的課程,因為在她看來這些都是極其基礎的,這就是元認知錯誤,是對她知道的東西和她學生知道的東西之間匹配程度的誤判?!彼猿霈F非專業的比專業的老師教得好的情況,教師對元認知準確把握,在五環教學的每個階段設計,都能充分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心智模型為基礎,設計適合自己學生學習能力的、難易適合的方案和任務。導學案設計時,教師要避開自己的知識詛咒,站在學生的角度,一定是學生的角度出發,但要高于學生的認知,給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空間。
二、 要避免難度過高誤區。學生不可能從他無法克服的困難中學到東西。面向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具化目標導學,并且利用目標導學。發明了“合意困難”這個詞的比約克夫婦曾經寫到,困難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它們能觸發編碼和檢索過程,從而支持學習、理解,以及記憶。然而,如果學習者沒有相應的背景知識或技能來順利處理的困難,它們就會變成不合意的。”英語課堂的目標導學,在最初的階段設置成學習掌握幾個單詞,幾個詞組,幾個句子。在研究了高大上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發現從專家角度解讀的目標,落在學生的角度,不如用數字表達得清楚和簡單易行。如學會談論有關環境污染。具化成:掌握有關環境污染描述的幾個單詞,污染的種類,若干詞組,這幾個句型。這樣的目標導學,不是給學生指向性,可是給予了學生一條可以通向目標的路,使目標與路徑相結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語言基礎,讓學生每天的英語學習實現量化管理,積少成多,使能夠流利地用相關的表達談論有關話題成了可能。
學生主動學習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掌控感,五學模式的自主探學在英語課堂上實際操作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學有所得,教師的引導極為重要。自主探學環節重要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還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自主探學環節設置任務常為:用三分時間讀*頁的1a,下劃線找出這些短語,試著翻譯。找出這些句子,試著翻譯。自主探學背后是教師成為導學案設計的高手,導學案的設計以練習為主。
三、 避免為五學而五學,每節課都五學模式大閉環。五學模式時這些環節不是固定的,五學模式,五環教學,環環相扣,實現閉環,并非只是實現一節課的大環,也可以實現一個語言學習的閉環操作教與學。語言學習從語用角度上,在學習所有格時,情境教學Is this your???? ?課前老師從地板上撿起了一支筆。然后拿著它問了好多個學生,初學的學生可能剛開始不太明白,但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完成No, it isnt. Yes, it is.的學習并當堂運用。語言在它需要先發出聲音的階段,兩兩對話,是有效的當堂學習展示方法。難道因為不到展示環節就不用嗎?如學習新單詞時,用上五分鐘獨立拼讀本課單詞,把不會讀的標出來,兩兩試讀,兩兩不會放小組互教,自主探學和合作研學實現無縫銜接。課堂實際操作時,詞匯、短語句子學習,讀新單詞,然后英譯漢,漢譯英當堂展示學習,然后記憶單詞大挑戰等完成檢測,兩兩對話,造句,編造成文,邊檢測邊展示,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所以課堂教與學的有效與否,并非是一堂課完成一個五環的閉環,更多的是大環中有小環,環環相扣。
四、 要靈活運用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從實踐操作中得出:檢測評學是即學即練,學而用之的環節,它要求的是學生浸入式體驗式學習。教師要掌握好檢測評學的難易度,以及要熟悉學生的性格特征,讓適宜的學生的學以致用展示與檢測相宜,不可使用不當,打擊到部分學生的心理。
首先,在此環節,老師的初始任務就是設置合適的練習?!罢J知科學家從實證研究得知,測驗、間隔練習、穿插練習、多樣化練習、生成以及特定形式的環境干擾,會讓學習更有效?!本毩曉O計要為考試服務,從考點出發,如前邊學習階段情景設計鏈接中考后,在自主探學里用習題的方式表達,落于筆下紙間可能是這樣的:你的同學撿到了一支筆,他找到了一個可能是失主的同學,要怎么問:??? ?設置成情景寫句。實踐和測驗會暴露學習漏洞,有助于教師收到有效的反饋信息。身為一名學習引導者,教師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練習技巧來測驗自己學生的掌握情況,如回答抽認卡,用自己的話解釋重要概念,同伴教學法等。檢測評學是重要的信息反饋易于提高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教師此時不可只盯著學生掌握了什么知識,而要把重心放在呵護學生的感受上。在英語學習的檢測評學中多用到了體驗式學習。情景對話,兩兩對話,小組活動,到了后面的調查、報告等形式的檢測評學,幾乎很多都涉及體驗式學習。“‘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教師通過積極創造實際的或模擬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學情境進行體驗。針對實際教學實例進行分析,進而發現,體驗式學習特別強調學習者的體驗和感受,強調教學以學習者為主體,注重教學過程的反思與實踐;它主張要通過體驗活動來促進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智慧的啟迪和獲得;它是通過‘體驗、反思認識、再體驗、再反思認識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學習過程,促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情感、能力的統一?!睆闹逃叶磐摹敖涷瀸W習”發展而來的“體驗式學習”,與中國的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全一”的教學體驗學習思想很契合,也能進一步發現體驗式學習的效果更是跟學生的感受密不可分,所以教師在此環節保護學生的感受就是保護學生學習的動力。
最后,慎用展示賞學。展示賞學環節,為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環節,也是語言運用的階段,是收獲的時刻,伴隨豐收喜悅的情感對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對學習的個人解讀都有要求。比學具有觀賞性,也叫賞學,前提條件學生要真學會并且有表現的能力和意愿。此展示賞學環節適合班上的尖子生,良好的比學環節任務的設計,可以提高此層次學生的表現愿望和學習的積極性,不論是演講報告還是記者調查等口頭表達的任務,都可以使學生的表演具有觀賞性,學習者從會的展示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內化成學習的內驅力。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捧場。實踐證明,展學環節教師的負面點評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而作為觀眾對于真善美的追求,極易把學生的比學變成看戲,對其置評,極易扭曲學生的認知。展示比學是將自己學會的展示出來,一較高低,而不是把自己學到的展示出來,糾正以促進進一步學習。試問:一較高低,沒有演習,無有準備,您本人出不出場?課堂不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演出場所,它是一個學習的試錯場。在學生的心理不夠強大,臉皮不夠厚的情況下,認識試錯學習不到位時,展示比學的意義遠遠不如檢測評學來得客觀和有實際應用價值。此時要獲得展示賞學的良好效果,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找出適合的學生進行展示,才會使這個環節具有可行性或者可觀賞性,在此環節為避免讓學生陷入心理泥坑,教師需先了解一下演員的素質?!把輪T的素質可以說是演員進行表演、學習表演最為基本的要素。演員只有具備了優秀的素質,才能在無論是學習也好,還是表演也罷,都能充分地展現其特點和形象。做一個成功的演員,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素質。首先,就是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其次,就是要具備內在和外在的優秀素質,內在所指就是演員的個性、氣質、魅力、學識、文化底蘊等素養;外在則是聲臺形表的訓練。對于一個演員來說,以上這幾樣內容都是必須要具備的,缺一不可。”換句話說,此時教師至少要選用對自己的形象滿意、聲音夠洪亮、表達流暢且具有表達意愿的學生,同時還得具有正確的試錯學習心理的學生。這樣的學生選擇起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所以在展示賞學和檢測評學階段,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給學生設置合適的體驗與測試環節,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生體驗的正面感受,達到鞏固學習效果的較好效果。但是,個人始終認為所謂賞學是一把雙刃劍,其中的一刃始終明晃晃地懸掛在學得不透的學生或者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頭上。而學習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學生是發展變化的,所以賞學用起來還是要慎之又慎。檢測評學雖抑,用時需揚;展示比學為揚,用時需抑。揚抑適當,揚檢抑展,偏過則廢。
以上是對五學模式課堂的學習與操作的一點反思,伴隨對五學模式課堂的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跟隨五學模式課堂成長,讓其中身份為師與生的我能和身份為生與師的學生都成為五學模式課堂的更大受益者。
參考文獻:
[1]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美].彼得.C.布朗(Peter C Brown)[美]亨利.L.羅迪格三世(Henry.Reodiger III[美]馬克.A.麥克丹尼爾(Mark A.McDaniel)鄧峰譯.
[2]梁愛平.“五學”的根本在于“五重”[J].新教師,2013(4):40-41.
[3]洪團圓.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生物“激-啟-探-悟”體驗式學習模式探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9,26(13):61-63.
[4]畢旭.演員塑造人物的心理建構[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MA thesis,2017.
作者簡介:
洪惠蘭,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一中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