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敏,唐榮松,馮仁元
(1.陜西省鎮巴縣小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鎮巴 723600;2.陜西省鎮巴縣觀音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鎮巴 723602;3.陜西省鎮巴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陜西 鎮巴 723600)
加強動物防疫活動管理是促進養殖業發展、防控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和人體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動物運輸車輛備案是動物防疫活動管理的重要環節。自2018 年12 月實施生豬運輸車輛備案以來,通過3 年的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79 號》(以下簡稱79 號公告)對規范生豬運輸車輛管理、嚴格生豬依法調運、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起到了積極明顯的作用,但由于79號公告僅限于生豬運輸,且由于車輛備案條件沒有明確詳細規定,加之地區之間開展車輛備案要求不一致等因素,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管理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在立法、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
2018 年8 月沈陽發生第一例非洲豬瘟后,疫情陸續在全國多地呈跳躍式發生,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通過違法違規調運引發的疫情占比較高。為了加強非洲豬瘟疫情控制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8〕12 號)等規定,2018 年10 月31 日農業農村部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79號》,就生豬運輸車輛應當符合的條件和備案應當提交的材料以及如何管理進行了嚴格規定[1]。隨著非洲豬瘟疫情的逐漸平穩,其他動物疫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在一些地方時有發生,為了加強動物運輸活動的防疫管理,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將動物運輸車輛備案提上了依法管理的議事日程,于2021 年11 月3 日向社會發布了關于征求《動物運輸防疫管理辦法(草案)》意見的通知。
鎮巴縣地處陜西省南部,漢中市東南隅,南接四川省萬源市、通江縣,東鄰安康市紫陽縣、漢陰縣,西北與西鄉縣接壤,譽為陜西省“南大門”。轄20 個鎮(街道)181 個村(社區),2020 年底存欄動物170 萬頭(只),其中生豬38.03 萬頭、牛4.86 萬頭、羊16.4 萬只、禽103.85 萬只,據統計有動物運輸車輛80余臺,其中專門從事畜禽販運車輛38臺,
自2018 年12 月以來,先后通過備案的動物運輸車輛達23 臺次,由于鎮巴縣屬于山區農業縣,交通不便、地理屏障等客觀現實原因,從事動物運輸的車輛基本不符合79 號公告應當具備條件(一)項之規定:即“采用專用機動車輛,車輛載重、空間等與所運輸的生豬大小、數量相適應”[2],但有大量的動物需要流通運輸,尤其縣域內動物移動頻繁。為解決養殖者需求和販運人困難,在車輛備案工作中,做到既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對“采用專用機動車輛,車輛載重、空間等與所運輸的生豬大小、數量相適應”這一規定不作硬性要求,但申請備案車輛必須做到防滲漏、遺撒,有清洗、消毒和防疫設施,并全部配備安裝車輛定位跟蹤系統,要求如實記錄運輸臺賬,認真做好裝載前和卸載后的清洗和消毒。
目前國家沒有出臺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管理辦法,79 號公告僅限于生豬運輸車輛的備案管理,對于牛、羊、禽等動物的運輸車輛備案缺乏約束力。
現實中有大量的核載不足1 000 kg 的微型貨運車輛從事動物販運,按照79 號公告規定,有的1 個縣甚至找不出1 臺符合公告要求的車輛,因此79 號公告規定備案條件不細,可操作性不強,實際工作中可能形成有規定無法執行的困局。
79 號公告規定的動物運輸車輛備案條件在不同地方執行差別很大,有的地方除條件(一)無法全面執行外,基本能依照公告規定開展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管理工作。但一些地方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管理部門根本不執行公告規定,只要是臺車,不論大小、無視條件、不按要求配備設施設備就予以備案,不但造成人為監管難度,更不利于動物運輸防疫活動有效管理。
由于機構改革后撤銷鄉鎮獸醫站,過去從事動物衛生監管的人員有的調整崗位去干別的工作,有的由于身兼多職其本職工作淪為副業,絕大多數鄉鎮僅有1~2 名專門的工作人員,少數鄉鎮甚至沒有專門人員,基層動物衛生監管職能嚴重缺失,近年來違法違規調運動物現象時有發生,動物運輸、落地監管成為動物防疫活動管理的主要漏洞,由此引發的動物疫情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嚴重制約了畜牧業健康發展。
79 號公告僅規定生豬運輸車輛需要進行備案,雖然電子出證系統已將牛、羊2 種動物進行了強制關聯,但截至目前其他動物運輸車輛還沒有明確規定要求備案,實際工作中不易操作,造成部分運輸車輛不備案或不主動備案。因此應盡快出臺全國統一的動物運輸車輛備案管理辦法,明確需要備案運輸車輛的動物種類,讓基層執法有據可依。
79 號公告對車輛備案應當符合的條件只做了原則性規定,我國地域遼闊、地區差別較大,建議運輸車輛備案管理辦法充分考慮上述因素,針對跨大區和省、跨縣、縣內運輸車輛制定不同的備案條件,比如縣內運輸車輛,運輸距離短、活動范圍有限,可以不適用“采用專用機動車輛,車輛載重、空間等與所運輸的生豬大小、數量相適應”的條件,這樣既兼顧地域(地區)、層級需求實際,也便于監督管理。
通過張貼告示、發放明白卡、懸掛宣傳標語、進場入戶宣傳等形式,讓養殖、經營、運輸及屠宰畜禽的單位和個人詳細了解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增強人們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引導畜禽販運人將符合條件的車輛向所在地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申請備案,在運輸動物時不使用未經備案的車輛。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制定詳細的動物運輸車輛備案辦事指南并在辦公場所公開,確定受理、審核、發證環節人員崗位職責,根據“放管服”精神,按照“一次辦、馬上辦”的要求,明確各環節辦理時限,做到依據、條件、程序、辦理期限等全面公開透明,同時將申請人提交的動物運輸車輛備案信息表等相關材料、核實信息等記錄整理存檔備查。
一是加強動物運輸臺賬管理,在辦理動物運輸車輛備案時,要向申請者告知臺賬管理制度要求,并督促承運人及時、詳細記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號碼、動物數量、運載時間、起運地點、到達地點、途徑路線、裝載前及卸載后清洗、消毒及運輸過程中的染疫、病死、死因不明動物處置等情況。二是加強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協同聯動機制,在車輛備案現場審查、產地檢疫出證、指定通道監督查驗、屠宰場進場查驗、落地監管查驗等環節,加強對動物運輸車輛的監督檢查,重點查驗運輸車輛是否經過備案、動物車輛是否符合規定條件、裝載前和卸載后是否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是否附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是否按規定安裝車輛定位跟蹤系統等相關情況,做到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