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李福泉,趙 櫻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2019 年,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而課程思政是落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體現。為了更好地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實現育人責任意識的有效傳遞,必須依靠集體的影響與帶動。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加強對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以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建設為例,探討了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及具體措施,以期為社會培養更多服務“三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是培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所需要的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肩負著培養服務三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行為習慣、職業精神的培養,有助于育人成效的提升。二是教師團隊利用專業優勢開展技術幫扶、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相關產業的培訓指導工作,切實擔負起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為地方鄉村振興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的重要職責。
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時間較長,課程思政教師團隊積聚各種育人主體的優勢和資源,企業導師和校內教師共挑“思政擔”。多元化參與主體,構建多動力支持系統,有助于發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特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在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中,通過教師團隊互融互通,引發思維碰撞,將專業技能與課程思政素養有機融合,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兩張皮”。通過進一步凝聚專業課程育人合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團隊成員由政治素質高、專業素質精湛的教師組成,既要有德技雙馨、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及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工作中做出貢獻的教師。團隊負責人業績突出,在本專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思政教師應選擇了解畜牧獸醫專業、企業、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具備一定的跨學科理論素養的教學工作者。此外,企業導師的選擇上,應重點考慮和學校長期穩定開展校企合作的單位,尤其是企業專家、勞模、技能大師等。
在團隊建設過程種,將基層黨建工作和課程思政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團隊凝聚力。通過聚焦思政建設,教學團隊創建出黨建引領“1+1+N”(一名優秀黨員帶動一名專業教師、帶領一群學生)的建設模式,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打造“雙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團隊。專業課教師從思政理論知識、政治動態把握、專業技能和課程思政素養有機融合等方面進行能力的提升,思政教師提高自身對專業發展、行業特點的認識,為課程思政的有效推進獻計獻策。通過教研活動、思政研討等方式,打破壁壘,成為理念一致、專業互補、能力互促、協同配合的立德樹人共同體,教師團隊“共守一段渠,共種一片田“[1]。
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加強教師團隊課程思政能力建設。以建設院級、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為契機,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針對涉農專業學生的心理現狀和學習特點,在”如何融、融多少、何時融”等方面深入探索和實踐,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從勝任到善任的能力,將一門門專業課打造成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并重、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課程思政金課。
2.3.1 發揮團隊教師育人主體作用 團隊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技術的變革,利用課程在線平臺、虛擬仿真軟件等新技術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橋梁。帶領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從微觀到宏觀,從結構到功能,一步步探明動物體各系統器官的特點,從我國豐富的畜禽品種資源、農業工作者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到綠色養殖、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疫病防控、公共衛生安全,將大國“三農”情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團隊利用專業優勢,為基層農技員、農村村支書、新型農民開展動物健康養殖、疾病防治等培訓工作,依托科技服務平臺,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技術咨詢和養殖指導,使團隊教師成為服務“三農”、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另外,教師團隊通過共建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將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更好地融入知識傳授,編寫出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可操作性強的教材,有助于提升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效果[2]。
2.3.2 做好課程思政總設計師 一是做好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之間的銜接。如《動物解剖生理》《獸醫臨床診療》《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微生物與免疫》《化學》等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與后續課程的聯系,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觀及生物安全意識,注重職業規范、職業操守,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為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是協調好同類型專業核心課之間的關系。如《禽生產與禽病防治》《豬生產與豬病防治》《牛羊生產與疾病防治》等課程,做好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尋找各門課程共性的基礎上探尋每門課程的特性。如家禽養殖屬于節糧型養殖,在節約土地、飼料轉化率高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自主創新育種技術的進步也打破了引進品種長時間的壟斷;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保障民生有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圍繞地方品種“內江黑豬”產業,更是和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牛羊作為草食家畜,除了樹立新型節約健康養殖的觀念,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中獸醫技術在牛羊疾病防治中的優勢,踐行生態養殖。
以省級課程示范引領,院級課程不斷夯實、穩步推進的協同方式,教學團隊充分發揮傳幫帶精神,全員投入課程思政的建設。通過定期開展磨課、賽課等方式,知識互融、觀念互啟、方法互鑒,專業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得到提升、思政教師獲取多學科知識素材、企業導師強化了共挑“思政擔”的認識,成為共增“守渠力”的教師成長共同體。一支德技雙馨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學院、企業、地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學院領導班子監督保障作用,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統籌落實團隊建設任務。通過基層黨建工作“1+1+N”幫扶機制,形成一套教工黨支部牽頭,系部各團體協同聯動,各專業具體負責的,可復制、可推廣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培育的工作機制。
明確各階段建設任務目標,建立健全多維度的團隊協作方式,定期開展評估、檢查及考核,對在課程思政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年終考核、評優評先中要優先考慮,同時通過校內外各種媒體對先進事跡進行宣傳,以此完善教學組織機構的考核與激勵制度[3]。
在課程團隊建設過程中,畜牧獸醫專業教師團隊思政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團隊多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在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院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取得好成績。育人能力和育人成效互相促進,也使得學生的思想素質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師團隊和畢業的學生已成為服務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