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擁軍
(北京市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北京 102208)
癲癇患者的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患者的運動、感覺、自主神經、精神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1]??R西平是較為常見的治療癲癇的藥物,該藥物具有維持心律穩定的作用,但是長期服用此藥易出現不良反應,造成機體損傷。丙戊酸鈉能夠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痙攣、疼痛等癥狀,且丙戊酸鈉對多種因素引起的驚厥,有較強的控制作用,該藥物生物利用度較高,能夠迅速、完全地被機體吸收,進入腦部發揮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丙戊酸鈉對癲癇患者甲狀腺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過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的影響,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2018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癲癇患者20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0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3 例,女性47 例;年齡20~58 歲,平均(45.63±9.15)歲;病程3~10 年,平均(5.56±2.28)年;發病類型:強直陣攣發生43 例,單純部分性發生21 例,復雜部分性發生24例,部分性發作繼發強直陣攣發生7 例,肌陣攣5 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52 例,女性48 例;年齡21~61 歲,平均(46.38±9.57)歲;病程2~9 年,平均(5.24±2.43)年;發病類型:強直陣攣發生40 例,單純部分性發生25例,復雜部分性發生22 例,部分性發作繼發強直陣攣發生9 例,肌陣攣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關于癲癇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對本試驗藥物無過敏史等。排除標準:存在腦部腫瘤或其他腦部疾病者;患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者;伴有嚴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疾病者等。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卡馬西平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279,規格:200 mg/片)口服,初始劑量100 mg/次,1 次/d;7 d 之后根據血藥濃度逐漸調整至600 mg/ 次,3 次/d。試驗組患者給予丙戊酸鈉緩釋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395,規格:200 mg/片)口服,初始劑量 600 mg/次,3 次/d;之后若有發作,每天增加200 mg,最多不超過1 600 mg/d,兩組患者均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痊愈為腦電圖恢復正常,癲癇發作頻率降低75%及以上,智力恢復正常;顯效為腦電圖基本正常,癲癇發作頻率降低50%~74%,智力基本恢復正常;有效為腦電圖仍有異常,癲癇發作頻率降低26%~49%,智力有一定程度的缺損;無效為癲癇發作頻率、腦電圖、智力等均無變化??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3]。②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血液分析儀檢測促甲狀腺激素(TSH)、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總甲狀腺素(T4)。③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SOD、MPO、MDA 水平,血樣采集方法同②, 3 000 r/min 離心5 min 分離血清,采用化學比色法測定血清SOD、MPO、MDA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統計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以[ 例(%)]與( )表示,分別行χ2與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甲狀腺功能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血清T3、T4水平顯著降低,且低于試驗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組間TSH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nmol/L)
表2 兩組患者甲狀腺功能指標比較(nmol/L)
注:與治療前比,*P<0.05。TSH:促甲狀腺激素;T3: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4:總甲狀腺素。
組別 TSH T3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100) 1.84±0.77 1.83±0.75 1.93±0.34 1.16±0.23*試驗組(n=100) 1.86±0.78 1.78±0.76 1.94±0.36 1.97±0.38 t 值 0.182 0.468 0.202 18.236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組別 T4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100) 92.96±10.68 63.85±9.98*試驗組(n=100) 92.98±10.71 93.85±10.87 t 值 0.013 20.845 P 值 > 0.05 < 0.05
2.3 血清SOD、MPO、MDA 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DA、MPO 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清SOD 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OD、MPO、MDA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OD、MPO、MDA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PO:髓過氧化物酶;MDA:丙二醛。
組別 SOD(U/mL) MPO(U/L) MDA(nmol/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100) 62.52±8.34 97.14±8.21* 556.95±110.64 496.75±116.38* 15.74±1.24 10.68±1.42*試驗組(n=100) 62.56±8.41 122.37±8.16* 557.28±111.23 421.34±104.17* 15.76±1.26 7.56±1.31*t 值 0.034 21.796 0.021 14.379 0.113 16.149 P 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癲癇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包括先天遺傳、腦部發育異常(如外傷或感染等)、其他系統性疾?。ㄈ缒蚨景Y、甲減、中毒等),均會導致大腦功能障礙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智力健康??R西平能夠通過降低細胞膜對Na+、Ca+的通透性,調節細胞體液循環,抑制神經遞質的釋放,從而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起到鎮靜、止痛的作用,但是易對機體造成損傷。
丙戊酸鈉的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γ-GABA)的濃度,進而抑制神經元興奮,同時還能影響Na+、Ca+通道,對丘腦組織產生多重抑制作用,進而抑制癲癇的發作。丙戊酸鈉作為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其可促進神經元再生,抑制神經細胞凋亡,有效地保護神經組織[4]。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較高;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SH、T3、T4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患者血清T3、T4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低于試驗組,提示服用抗癲癇藥物可能會擾亂患者下丘腦 - 垂體功能,而丙戊酸鈉不會對癲癇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產生影響,且治療效果 顯著。
血清SOD 可反映自身的抗氧化能力;血清MPO 水平升高可造成機體神經病變;血清MDA 屬于脂質過氧化物,可反映氧化反應的程度。癲癇發作時,患者體內血清MDA、MPO 水平升高,血清SOD 水平降低。丙戊酸鈉能夠通過修復線粒體損傷,調節蛋白激酶與氧化應激反應,提高善患者的認知功能[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MDA、MPO 水平低于對照組,血清SOD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丙戊酸鈉能夠調節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癲癇治療效果,與陳劍峰等[6]的研究結果 一致。
綜上,丙戊酸鈉不會對癲癇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產生影響,改善患者抗氧化能力,且治療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