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軍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檢驗科,北京 102200)
脂肪性肝病為肝損傷引起的肝細胞脂肪沉積的一種異質性疾病,其可影響肝臟正常代謝,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最為常見,發病隱匿,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誘發肝硬化[1]。相關研究表明,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均與肝細胞受損程度有關,各類肝炎均可引起血清ALT、AST水平的迅速增高;促代謝因子(betatrophin)是一種新型胰島素激素,多存在于肝臟及脂肪細胞,作為肝營養富集因子,其水平升高與慢性炎癥密切相關[2]。本研究旨在探討NAFLD 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變化與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收治的NAFLD 患者347 例作為NAFLD組,另選取同一時期的健康體檢者120 例作為健康組,進行前瞻性研究。NAFLD 組患者中男性195 例,女性152例;年齡38~60 歲,平均(54.24±5.13)歲;脂肪含量分級:低脂肪含量(LFC,< 9.15%)141 例,高脂肪含量(HFC,9.15%~20.00%)206 例;病情程度分級:輕度 (肝/脾CT 比值為0.7~1.0)128 例,中度(肝/脾CT 比值為0.5~0.7)155 例,重度(肝/ 脾CT 比值為0.5 以下)64 例。健康組研究對象男性69 例,女性51 例;年齡39~60 歲,平均(55.02±4.78)歲。所有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NAFLD 組患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 年修訂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141 g/周:女性< 70 g/周者;入院前未服用過影響肝功能的藥物者等。排除標準:合并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病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腎臟嚴重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等。研究對象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4 mL, 以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速率酶法檢測血清ALT、AST 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betatrophin 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NAFLD 組患者與健康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②比較NAFLD 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③比較NAFLD 組不同脂肪含量患者及健康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多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 NAFLD 組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水平比較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水平比較
注: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betatrophin:促代謝因子。
組別 ALT(U/L) AST(U/L) betatrophin(μg/L)NAFLD 組(n=347) 49.25±13.64 45.57±11.54 1.42±0.67健康組(n=120) 25.88±9.78 26.17±8.61 0.81±0.39 t 值 17.289 16.859 9.432 P 值 < 0.05 < 0.05 < 0.05
2.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 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NAFLD 組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逐漸升高,重度組高于輕、中度組,中度組高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 betatrophin 水平比較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 betatrophin 水平比較
注:與輕度組比,*P<0.05;與中度組比,#P<0.05。
組別 ALT(U/L) AST(U/L) betatrophin(μg/L)輕度(n=128) 42.24±9.65 43.58±7.17 0.82±0.35中度(n=155) 48.52±9.87* 48.41±7.96* 1.20±0.51*重度(n=64) 56.74±11.42*# 54.17±9.87*# 1.59±0.77*#F 值 44.909 37.814 49.217 P 值 < 0.05 < 0.05 < 0.05
2.3 不同脂肪含量患者與對照組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 隨著脂肪含量的增多,NAFLD 組患者血清ALT、 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逐漸升高,HFC 患者高于LFC 患者、健康組,LFC 患者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LFC 與HFC 患者及健康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比較
表3 LFC 與HFC 患者及健康組研究對象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比較
注:與健康組比,△P<0.05;與LFC 患者比,▲P<0.05。
組別 ALT(U/L) AST(U/L) betatrophin(μg/L)健康組(n=120) 25.88±9.78 26.17±8.61 0.81±0.39 LFC(n=141) 45.03±10.41△ 42.15±10.03△ 1.22±0.49△HFC(n=206) 52.03±12.03△▲ 46.98±11.56△▲ 1.61±0.75△▲F 值 216.774 155.093 68.656 P 值 < 0.05 < 0.05 < 0.05
NAFLD 是因肝臟內大量的脂肪堆積引起的血清酶原的異變發展,其可導致機體內血清酶含量增多,由于其起病隱匿,無明顯臨床癥狀,病情嚴重時還會引起肝硬化和肝細胞癌[4],故及早診治十分重要。血清ALT 可在肝臟細胞及線粒體受損時大量釋放入血,導致血清酶原的活性變化,進而可反映肝臟脂肪沉積的嚴重程度;血清AST分布在肝細胞漿的可溶性部分及線粒體中,正常情況下其在機體血液中含量較低,當肝炎病毒侵襲機體時會引起肝臟細胞受損及壞死,血清中轉氨酶活力相應增加[5]。研究表明,當機體肝細胞出現損傷時,血清ALT、AST 水平顯著提高,且肝功能受損程度越嚴重,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越快[6]。
血清betatrophin 是一種新的活性多肽,其主要在肝臟及脂肪組織中表達,具有調節脂代謝的作用;其可有效提高β 細胞增殖能力,進而提高糖耐受能力,其水平升高會降低機體胰島素抵抗水平,造成肝臟代謝異常[7]。研究表明,血清betatrophin 可以通過抑制肝臟脂蛋白酯酶的活性,降低清除血清總膽固醇的能力;而脂肪含量與脂肪性肝炎密切相關,當肝臟出現脂肪侵襲時,脂肪含量越高,脂肪性肝炎發病率也越高;因此,血清betatrophin 水平可反映脂肪性肝炎的進展[8]。本研究結果顯示,NAFLD 組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高于健康組;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和脂肪含量的增多,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逐漸升高,提示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可作為診斷NAFLD 患者與健康人群機體的肝臟代謝區別指標,且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綜上,隨著疾病程度的加重和脂肪含量的增多,NAFLD 患者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均逐漸升高,因而可將血清ALT、AST、betatrophin 水平作為診斷及預防NAFLD 病情變化的重要檢測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