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華,郭慶玲,梁秋亭,盧貴財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1.呼吸內科;2.中醫科,廣東 東莞 523903)
老年重癥肺炎是臨床危急重癥的感染性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其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發熱、咳嗽等,且病死率極高,可引起肺功能下降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罨鞍證(APC)可反映機體凝血酶的含量,腦鈉肽(BNP)可反映機體負荷程度,可用來評判心臟功能,血清APC、BNP 對于診療重度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導作用;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 Ⅱ)評分則是臨床用于評估急危重癥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2]。本研究旨在探討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血清活化蛋白C(APC)、腦鈉鈦(BNP)水平、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 Ⅱ)評分變化及預后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2018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116 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所有患者28 d 內生存情況分為生存組(72 例)與死亡組(44 例)。生存組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30 例;年齡60~80 歲,平均(68.33±6.82)歲;高血壓51 例、糖尿病44 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53 例。死亡組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19 例;年齡62~78 歲,平均(69.16±7.01)歲;高血壓36 例、糖尿病22 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病變累及雙肺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等。
1.2 方法 ①分別于入院后第1、3、5 天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 4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血清APC,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BNP。②采用APACHE Ⅱ評分[2]評估兩組患者健康狀況,分別于入院后第1、3、5 天對患者進行評估,總分71分,分值越低,說明患者預后越好。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入院后第1、3、5 天的血清APC、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②對生存組與死亡組患者基線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③分析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及計量資料分別用[ 例(%)]及表示,分別采用χ2及t 檢驗;多時間點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APC、 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 與入院后第1 天比,生存組患者入院后第3~5 天血清APC 水平呈遞增趨勢,血清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均呈遞減趨勢;死亡組患者入院后第3~5 天血清APC 水平均呈遞減趨勢,血清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均呈遞增趨勢;入院后第1~5 天生存組患者血清APC 水平均高于死亡組,而血清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 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APC、BNP 水平 及APACHE Ⅱ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清APC、BNP 水平 及APACHE Ⅱ評分比較
注:與第1 天比,*P<0.05;與第3 天比,#P<0.05。APC:活化蛋白C;BNP:腦鈉肽;APACHE Ⅱ評分: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評分。
組別 例數 APC(ng/mL)入院后第1 天 入院后第3 天 入院后第5 天生存組 72 289.32±18.41 356.61±32.67* 427.26±18.48*#死亡組 44 276.22±21.83 226.37±28.27* 183.41±33.82*#t 值 3.463 21.897 50.211 P 值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 BNP(pg/mL)入院后第1 天 入院后第3 天 入院后第5 天生存組 72 494.27±34.81 318.43±27.41* 274.62±20.83*#死亡組 44 749.12±77.08 814.61±50.46* 904.26±57.16*#t 值 24.333 68.610 84.885 P 值 < 0.05 < 0.05 < 0.05組別 例數 APACHE Ⅱ(分)入院后第1 天 入院后第3 天 入院后第5 天生存組 72 24.06±4.81 18.63±3.72* 12.12±2.63*#死亡組 44 28.33±5.16 34.52±6.36* 39.56±7.31*#t 值 4.513 16.994 28.993 P 值 < 0.05 < 0.05 < 0.05
2.2 單因素分析 生存組患者無吸煙史、未行機械通氣患者比例及氧分壓均高于死亡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二氧化碳分壓低于死亡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所有患者28 d 內生存情況為因變量,將單因素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其結果顯示,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為機械通氣、血清APC、血清BNP 水平、 APACHE Ⅱ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2.818、2.008、1.809、3.445,均P<0.05),見 表3。
表2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表3 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老年重癥肺炎屬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的嚴重類型,在治療中準確評估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尤為重要[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16 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影響其預后的因素為主要目的。結果顯示,入院后第1~5 天生存組患者血清APC 水平均高于死亡組,而血清BNP 水平及APACHE Ⅱ評分均低于死亡組;同時,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為機械通氣、血清APC水平、血清BNP水平、APACHE Ⅱ評分。分析其原因可能為,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發病期予以氣管插管會使患者呼吸道防御機制受到破壞,而老年群體免疫力低下,易造成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生,延長機械通氣時間,升高病死率;老年重癥肺炎實質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引發患者體內炎癥級聯反應,使凝血系統發生紊亂,阻礙蛋白C 轉化,進而抑制APC 的表達,影響患者預后;長期肺部損傷會影響心肌功能,心功能異常程度越重,則BNP 水平越高;APACHE Ⅱ評分是臨床常用的疾病危重程度評估體系,其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患者死亡率越高[5-6]。
綜上,機械通氣、血清APC、BNP 水平及APACHE Ⅱ 評分為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可通過密切監測患者血清APC、BNP 水平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善,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應在采取適當保護措施前提下行機械通氣,并注意機械通氣時間,提高患者健康狀況,進而降低死亡率。但仍需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