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鋒,羅鵬,林陽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骨關節科,廣東 深圳 518000)
髕骨骨折作為多發性骨折,常并發創傷性骨關節炎,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但對于復雜髕骨骨折患者來說,其骨折部位較難固定,手術難度較大,需要聯合多種內固定工具進行手術,以此固定骨折部位[1-2]。本文為探討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固定術在復雜髕骨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特將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50例復雜髕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并與單一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術治療效果進行了對比,具體內容如下。
將我院(時間: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150例復雜髕骨骨折患者,隨機分為2個小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有75例。納入標準:對手術耐受性良好的患者,不存在嚴重的內科疾病或手術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臟器損傷或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伴有膝關節韌帶損傷及同側下肢骨折的患者。
對照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40例、35例,年齡19~72歲,平均(46.25±10.13)歲,其中45例(60.00%)因跌倒發生髕骨骨折,30例(40.00%)因遭遇交通事故發生髕骨骨折;
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有41例、34例,年齡20~71歲,平均(46.47±10.11)歲,其中46例(61.33%)因跌倒發生髕骨骨折,29例(38.67%)因遭遇交通事故發生髕骨骨折。
對照組和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的年齡、骨折原因等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行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治療,對照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行單一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術治療。
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具體治療方法:取患者仰臥位,行硬膜外連續麻醉,患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帶,術區進行常規消毒。在髕骨表面做正中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將骨折端積血清除,其中,橫行骨折或是斜行骨折患者,采用點狀復位鉗將骨折部位進行對位,而對于粉碎性骨折患者來說,首先行簡單對位,細克氏針拼接成整體,將2.0mm的克氏針從髕骨下級穿入,經骨折線到對側從髕骨上級穿出,在距離上一枚克氏針旁開約2cm處穿入另一枚2.0mm克氏針,與上一枚克氏針平行。隨后使用鈦纜,將髕骨上下級針頭、針尾進行纏繞,以“8”字型擰緊鈦纜,構建鈦纜環張力帶,折彎后剪去克氏針尾端;隨后使用直徑為1mm的鈦纜環扎髕骨,在髕骨外側緣固定鈦纜,活動膝關節,確認固定效果。
對組間復雜髕骨骨折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并對比兩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3-4]。
治療效果采用治療優良率進行對比,分為優、良及差3部分,其中優表示患側膝關節活動范圍>120°,股四頭肌出現萎縮<12mm,不存在關節積液、關節疼痛等癥狀,可正常生活;良表示膝關節活動范圍為90-120°,有打軟腿、勞累時候關節出現疼痛等癥狀,并存在少量的關節積液;差表示膝關節活動范圍不足90°,股四頭肌出現萎縮,超過25mm,關節經常出現疼痛,無法爬樓梯,關節積液較多,疼痛癥狀較明顯。優良率=優+良/100%。
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明肢體功能恢復更好,反之,越差。
此次研究所涉及相關數據資料(組間治療效果、肢體功能恢復情況、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歸于SPSS 21.0系統進行處理,計數與計量資料類型采用專業性檢驗方式(T檢驗與卡方檢驗)進行檢驗,P<0.05則有差異性。
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的治療優良率(97.33%)明顯優于對照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69.33%),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1。
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2。

表2 組間復雜髕骨骨折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及康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術后發生內固定松動及克氏針退出人數各1例,總共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67%,而對照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術后發生內固定松動人數為6例,克氏針退出為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67%,2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

表3 組間復雜髕骨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髕骨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具有保護股骨髁及維持膝關節穩定的作用,髕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常會合并伸膝裝置損傷情況存在,骨折處會出現明顯的移位,導致髕骨關節面不平整[5]。對于髕骨骨折患者來說,若未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治療或治療不當,會并發嚴重的創傷性骨關節炎,導致關節活動受限[6]。
髕骨關節可分為直接暴力所致和間接暴力所致,其中,間接暴力所致的髕骨骨折指的是急劇、猛烈地股四頭肌收縮,導致髕骨牽拉,進而導致髕骨骨折,骨折處多為橫行骨折,髕骨移位的距離較長,伴有髕前腱膜撕裂的情況[7]。直接暴力所致的髕骨骨折多為外力的直接撞擊所致粉碎性骨折,而相鄰的腱膜及股四頭肌可保持完整的狀態。臨床上對于髕骨骨折常以恢復膝關節功能為主[8]。克氏針內固定術在髕骨骨折治療中因其操作較為便利,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但是該手術方式中鈦纜包裹髕骨壓力較大,術后容易發生髕骨移位[9]。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治療復雜髕骨骨折,通過利用股四頭肌的自然力量,可對骨折部位進行自然加壓,固定更牢固,可有效提高內固定術的穩定性[10-11]。
結合數據:給予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治療,對照組行單一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術治療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97.33%)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69.33%),差異性顯著,且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10.43±0.32)w、出院時間(9.43±2.32)d、肢體功能恢復情況(9.43±0.32)分,對比明顯優于對照組的(176.68±18.68)mL、(19.69±2.63)w、(14.69±3.63)d,,且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復雜髕骨骨折患者(2.67%)更有利,P<0.05。
由此可見,鈦纜環扎加克氏針張力帶用于復雜髕骨骨折中的治療效果顯著,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中使用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