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彬
(韶關市中醫院,廣東 韶關 512026)
腎積膿在臨床中屬于較為常見的腎病,主要發病因素為尿路梗阻并發感染、腎組織被破壞等,該病可對患者機體的腎功能產生影響,甚至可以引發尿源性膿毒血癥、休克,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因此,臨床中應給予有效的治療手段干預,促進患者康復,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中醫手段治療內科疾病的優勢日漸突出,且可對患者腎功能的恢復起到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對自擬腎癰排膿湯治療效果進行探究,如下。
研究對象為60例腎積膿疾病患者,且患者疾病分型為氣血虧虛,濕熱下注型,患者入院時間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實驗、對照二組患者的分組依據為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實驗組,男、女:15例、15例,50-82歲,平均(66.35±2.19)歲,單側、雙側:22例、8例;對照組,實驗組,男、女:18例、12例,50-83歲,平均(66.49±2.41)歲,單側、雙側:21例、9例,完成對二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等數據對比分析,數據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統計學意義不存在(P>0.05)。
對照組:行雙J管內引流術及抗生素治療,全部患者均行腰硬聯合麻醉,手術體位為截石位,對患者行常規消毒,鋪好消毒鋪巾,由患者患側輸尿管在斑馬導絲引導下將8/9.8FWolf輸尿管半硬鏡置入其中,注意進鏡緩慢,若發現患者有結石,需繞過結石,或者對半硬鏡加以利用,將結石推到輸尿管近端,當發現膿液流出后,應立即抽取,并完成細菌培養,還需做藥敏實驗,需將輸尿管鏡輸送至腎盂,應沿導絲送入雙J管,型號為4.8F,若無法進鏡者,需使導絲呈回彈狀態,再沿導絲送入4.8F雙J管,隨后緩將輸尿管鏡退出,抽出斑馬導絲。根據藥敏實驗結果使用抗生素治療,藥物選擇為三代頭孢或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
實驗組:在對照組上加用自擬腎癰排膿湯,藥方組成為黨參10克,白術10克,穿山甲(炒,研)3克,白芷3克,甘草5克,當歸6克,生黃芪9克,皂角刺5克,青皮15克(炒),萹蓄12克,瞿麥12克,車前子15克,川牛膝12克,將上述藥物添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對比并發癥、療效、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指標的變化情況。療效:顯效:腎積膿(氣血虧虛,濕熱下注型)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患者白細胞計數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腎積膿(氣血虧虛,濕熱下注型)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較為顯著,患者白細胞計數等實驗室指標趨近于正常;無效:腎積膿(氣血虧虛,濕熱下注型)的臨床癥狀、體征未發生改變。
通過對二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進行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與對照組患者的療效相比較,實驗組療效更高,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2。
表1 對比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指標(±s)

表1 對比白細胞計數、降鈣素原指標(±s)
組別 n 白細胞計數(個/HP) 降鈣素原(ng/mL)實驗組 30 5.62±0.95 2.31±0.92對照組 30 0.74±0.19 0.19±0.05 t-27.5892 12.6028 P-0.0000 0.0000

表2 對比療效[n(%)]

表3 對比并發癥發生率[n(%)]
對比二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患者更低,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3。
腎積膿在我國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腎病,會對患者腎臟功能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通過有效的治療手段干預,可避免進一步對患者腎功能造成損傷,降低腎切除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西醫臨床針對腎積膿的主要治療方法為通過引流等方法改善梗阻等臨床癥狀,該種治療方法應用后,還需給予針對性抗菌治療,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中醫治療腎積膿優勢日漸突出,且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可提高腎積膿患者西醫治療手段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腎功能,促進患者康復[3]。
西醫治療腎積膿主要通過微創引流術完成治療,具體治療方案為雙J管內引流術,該種治療方法具有微創性,對患者機體傷害較小,可積極將膿液引流至體外,同時,會對膿液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根據檢驗結果給予針對性治療,但由于受到廣譜抗生素過度應用的影響,患者往往機體內存在多種耐藥菌,導致抗生素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延長患者疾病,治療時間過長,患者機體康復較慢,容易引發體溫過高、寒戰、乏力等并發癥,不僅會對患者生理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增加患者治療費用[4]。中醫臨床中將腎積膿歸為腎癰范疇,且認為該病發病機制為腎癰腎經不足生,京門微腫隱隱痛,少腹肋下腹脹滿,房勞形寒邪外乘,應將祛邪、補氣、除濕、疏經作為主要治療原則,采用自擬腎癰排膿湯治療可達到顯著的臨床效果,自擬腎癰排膿湯以托里透膿散《醫宗金鑒》為基礎進行藥物加減,藥方中:黨參具有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的功效,白術具有補脾健胃、燥濕利水的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白芷具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當歸具有補氣和血的功效,生黃芪具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皂角刺具有消腫托毒、排膿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萹蓄具有有通經利尿、清熱解毒功效,瞿麥具有清熱、利尿、破血的功效,車前子具有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的功效,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的功效,將上述藥物聯合應用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腎積膿的效果[5-7]。經過現代藥理學分析,上述藥物能夠改善機體血液循環,并達到健脾養血的功效,同時使腎臟血流灌注情況得以改善,使殘存腎功能抗損傷能力得以增強,對機體內代謝物排出和水的排出起到促進作用,還會提高機體白細胞吞噬功能,誘導抗生素發揮功效,使抗生素藥物抗菌效果得以增強,控制機體感染效果較為理想。由此可見,利用自擬腎癰排膿湯治療腎積膿可達降低腎臟進一步受損、減少抗生素藥物使用劑量、改善腎臟功能的臨床效果,促進患者康復[8-10]。
綜上所述,針對腎積膿(氣血虧虛,濕熱下注型)患者疾病的治療中,除常規微創引流術聯合抗菌治療外,還需給予患者自擬腎癰排膿湯治療,可明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且安全性極高,改善患者腎功能,該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