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0)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心血管疾病終末期。隨著現代社會人口老齡化加快,老年人由于年齡不斷增大,患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就會越來越大,給老年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長、病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等特點[1]。營養不良指的是人體營養物質匱乏,若是不及時加以補充,便會減弱人體免疫抵抗力,進而損傷心肺功能,甚至威脅到患者生命[2]。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腸胃由于長時間缺乏食物刺激,極易使得消化道功能失衡、黏膜組織萎縮,最終紊亂腸胃環境,引起嚴重的感染。老年患者長時間患病會引起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會反過來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3]。基于此,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充足的營養,促使其病情改善,顯得至關重要。口服營養補充是現階段臨床中一種比較常用的營養能量補充手段,對于老年患者營養不良狀況的改善效果日益備受臨床關注[4]。本研究特此以25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營養不良患者作為研究主體,重點分析了口服營養補充的應用效果,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25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營養不良患者均納入于2019年07月至2020年06月。入組標準:心功能NYHA分級Ⅲ-Ⅳ級;參照ESPEN(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專家共識)提出的相關標準,確定為營養不良;遵循自愿參與原則,并在知曉研究意義的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腫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胃潴留;胃腸道不完整;腹瀉;行呼吸機輔助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隨機對照試驗要求,結合數字隨機表法,將觀察主體劃分成對照組(125例)、干預組(126例)。干預組包括68例男性和57例女性,年齡60-94歲,均齡(77.8±11.3)歲;對照組包括66例男性和60例女性,年齡61-94歲,均齡(77.9±11.1)歲。各組基礎資料經臨床統計學檢驗,結果P值>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125例患者常規護理+營養宣教,遵醫囑為患者應用利尿劑、強心劑、血管擴張劑藥物治療。日常飲食方面,由專業營養師指導患者合理科學飲食,初期盡量以易消化且清淡的軟食或流食為主,每日多餐、少食,鼓勵患者自己進餐,若是患者無法經口攝入食物,可考慮鼻飼,通過胃管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

表2 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生化檢驗指標對比

表3 干預組與對照組并發癥對比
給予干預組126例患者常規護理+營養宣教的同時應用ONS口服營養補充,即:以患者生化檢驗結果,結合患者每日攝入量,給予營養補充,每日熱能提供標準為20-25kcal,病情處于穩定期,可增加至25-30kcal/d;以序貫療法為主,首先選取短肽型制劑,然后再選取勻漿型制劑,最后再慢慢過渡到普食,序貫療法實施時間的調節,主要取決于患者耐受情況。除此之外,根據患者機體營養水平,合理完善膳食處方。常規健康指導,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講解日常飲食注意要點,以高纖維、營養豐富、易消化、低鹽為主,每餐七分飽,平時多攝入綠色果蔬,以防便秘。若患者營養不良比較嚴重且水腫、腸胃功能失衡癥狀明顯,可考慮腸外營養,為患者輸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劑、電解質以及維生素等全合一腸外營養。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24h以及治療30后,利用超聲心動圖檢測患者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生化指標BNP(血清腦鈉肽)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技術,血紅蛋白水平采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血清酶法進行檢測。觀察患者有無低鈉血癥、低蛋白血癥、感染等并發癥。
1.4 數據統計處理
將本課題研究獲得的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導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中并進行數據檢驗處理,用t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的(±s)計量資料,用卡方檢驗百分比或構成比表示的[n(%)]計數資料。組間差異經P值進行判定,檢驗水準α設置為0.05,統計學意義判定標準以(P<0.05)為主。
2.1 觀察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心功能
見表1。
2.2 觀察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生化檢驗指標
見表2。
2.3 觀察干預組與對照組并發癥
見表3。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率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而逐年呈攀升態勢,近兩年來,關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營養不良的研究報道也越來越多[5-6]。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營養不良,主要是因為(1)老年人腸胃細胞損傷,進而降低了患者食欲,攝入量越少,營養物質的補充也就會越來越少;(2)老年患者腸胃功能減弱,便會直接影響到消化酶分泌,這十分不利于人體腸胃吸收。另外,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因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機體營養水平[7]。老年患者味蕾減少、機能衰退、牙齒脫落,影響了食物攝取;加之老年患者落后的時代觀念,對于飲食營養均衡未引起重視;喪偶的老年患者,或者是長期獨居的老年患者,身旁能夠交流的同齡人較少,此種環境下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導致食欲減弱,最后并發營養不良[8]。
本研究特此在常規護理+營養宣教的同時給予了口服營養補充,結果干預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的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F、BNP水平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且干預組治療后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口服營養補充有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營養不良患者進一步增強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優化心肺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免疫功能,加強肺部防御以及抗氧化能力。口服營養補充容易吸收,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可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營養元素、能量,促使其病情改善[9]。除此之外,干預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59%低于對照組9.60%(P<0.05),這可能與患者機體營養水平升高,增強了機體抵抗免疫功能有關。
總而言之,口服營養補充的應用具有較高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將其作為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營養不良患者的首選,不僅可以提高患者身體健康水平,而且還可以減少相關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