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木華,杜凱,薛志敏,史金玉
(牡丹江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出現局部神經異常、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足部感染、潰瘍等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結果。糖尿病患者往往因糖尿病足而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嚴重者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常規治療包括代謝控制、擴血管、改善循環、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改善神經功能、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治療主要為局部清創術和創面處理,對于適用于蠶食清創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潰瘍面的處理和治療十分關鍵,規范的局部換藥,選擇合適的敷料能促進潰瘍愈合。我科根據長期的臨床實踐,自制蝎芷膏外用治療本病。筆者于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進行了用該方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牡丹江市中醫醫院周圍血管病科門診及住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病程1~11個月;Wagner分級為1~2級;隨機分為治療組(蝎芷膏組)30例,對照組(康復新液組)30例。治療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齡46~76歲,平均創面(10.23±2.37)cm2;對照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7歲~74歲,平均創面(9.83±3.42)cm2;兩組臨床資料在年齡、性別、創面面積方面經統計學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病例中醫診斷參照2011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足中醫診療標準》中糖尿病足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參照《糖尿病足診療指南(2013版)》(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會糖尿病足專業委員會編寫)[2]。Wagner分級1~2級(1級:足部表淺潰瘍,無感染征象,突出表現為神經性潰瘍;2級:較深潰瘍,常合并軟組織感染,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共60例,均符合診斷、意識清楚、病情穩定,并排除肢體局部壞死、感染、缺血嚴重,需要緊急行血管介入治療甚至截肢者;踝肱指數<0.4者;心肺肝腎腦等臟器功能嚴重衰竭,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對本研究藥物具有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者;精神異常者;重度營養不良者;不配合試驗者。兩組臨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配合我院制劑室自制蝎芷膏;方藥:全蝎10g、蜈蚣5g、冰片、白芷各6g,上藥炮制合格,稱準,凡士林烊化,由制劑室制作成膏,先蠶食清創,把創面擦拭干凈,將膏藥涂敷在創面上,延伸至創面周圍1~2cm,并應用蝎芷膏紗條1~2層覆蓋創面,覆蓋范圍超過創面邊緣2cm。外用無菌紗布覆蓋,繃帶固定包扎,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將康復新液(昆明賽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054)浸潤的無菌沙條2~4層外敷于創面,覆蓋范圍超過創面邊緣1~2cm,外用無菌紗布及繃帶包扎。換藥次數:每日1次。兩組均以30天為一療程,連續治療一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未用其他影響本觀察的藥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結合糖尿病足潰瘍臨床特點,制定臨床療效評價標準,臨床治愈:創面基本愈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創面證候積分指數≥90%。顯效:創面面積(深度)明顯縮小,創面局部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局部分泌物明顯減少,肉芽新鮮,周圍無紅腫。60%≤創面證候積分指數<90%。有效:創面面積(深度)有所縮小,創面局部疼痛有所減輕,分泌物減少,肉芽新鮮,周圍紅腫消減。30%≤創面證候積分指數<60%。無效:創面面積(深度)無縮小或有所增大,創面局部疼痛無減輕或加重,分泌物未見減少,創面情況無改善。創面證候積分指數<30%。注: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比較治療前后ABI值及血清CRP的數值。
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之間比較的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中無不良反應。
結論:蝎芷膏外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療效顯著。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創面面積、ABI值及血清CRP水平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創面面積、ABI值及血清CRP水平變化比較(±s)
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經配對樣本t檢驗,經統計學分析P<0.05,說明兩組治療方法均有效;治療后兩組病例經獨立樣本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治療組改善創面面積、ABI值及血清CRP水平效果優于對照組。
組別 例數 時間 創面面積(cm2) ABI CRP(mg/L)治療組 30 治療前 10.23±2.37 0.64±0.08 19.90±0.85治療后 1.6±1.37 0.96±0.09 4.08±0.62對照組 30 治療前 9.83±3.42 0.65±0.07 18.01±0.80治療后 3.6±1.37 0.86±0.11 8.48±1.05
我國是糖尿病大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高,而糖尿病足病又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同樣逐年增高,本病有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點。導致糖尿病足病發生的因素很多,周圍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微循環障礙、外傷、感染、足部結構畸形等,可單獨存在或多因素并存。西醫治療糖尿病足缺乏廉價而有效的方法,數千年傳承的中醫外治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較西醫具有自身的優勢,可以避免由于應用抗生素而帶來的副作用。中醫將糖尿病足病歸屬于“脈痹”“筋疽”“脫疽”等范疇,中醫學認為糖尿病足病病因主要有素體陰虛,脾虛生濕而化熱;或外感濕熱之邪,蘊結于脾胃,濕熱下注于下肢,發為脫疽,本病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濕熱之邪阻滯氣機,氣滯血瘀,留瘀為患[4]。我科對于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蝎芷膏外用治療創面,發揮攻毒散結,清熱排膿止痛之效,臨床治療效果較好。蝎芷膏為全蝎膏加白芷制得,全蝎膏具有較好的祛腐、生肌、抗炎作用[5],成分中全蝎能攻毒散結,療瘡瘍腫毒,《玉楸藥解》中記載全蝎具有“穿筋透骨,逐濕除風”之效;方中蜈蚣能攻毒散結,療瘡瘍腫毒,《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白芷有解表祛風燥濕、消腫排膿止痛的作用,冰片有清熱止痛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全蝎、蜈蚣等蟲類藥含有組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能擴張血管,溶解血栓,增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改善血管再生及循環,降低致痛介質[6]。白芷中揮發油成分、水煎液可起到鎮痛作用,研究發現佛手柑內酯、水合氧化前胡素可能是白芷鎮痛的效應物質基礎。白芷可通過調節促炎癥介質改善炎癥,具有很強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人型結核桿菌以及革蘭陽性菌等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病原菌的菌絲生長抑制效果較好,對楊樹灰斑病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毒力因子CPH1、EFG1表達過程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7]。冰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大腸桿菌、大腸桿菌K88、豬巴氏桿菌、豬丹毒桿菌等細菌有較強的抑制,抗菌效果隨冰片濃度增加而增加,低濃度時表現抑菌作用,高濃度時為殺菌作用,冰片油劑的抑菌活性較強,其MIC50為粉劑的2倍。冰片可以顯著地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陽性細胞的數量、白細胞浸潤數量和細胞間黏附因子-1(ICAM-1)陽性血管的數目,抑制炎癥反應。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酶時間,具有很好的抗血栓作用[8]。本研究通過觀察發現外用蝎芷膏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瘡面炎癥療效滿意,可減輕臨床癥狀、減少局部炎性滲出、加快瘡面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創面證候積分指數、創面面積、ABI值及血清CRP改善水平優于對照組,表明蝎芷膏對于糖尿病足潰瘍可有效改善癥狀,提高療效,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