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裕
(惠東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東 惠州 516300)
體質變化、不良生活習慣等會導致腎結石,對腎盂、腎盞等造成壓迫、損傷,腎小管功能下降,腰腹部水腫逐漸明顯,疼痛是患者到院就診的因素,也是能加快腎結石確診的病癥表現[1]。傳統手術以開放形式為主,機體組織會受到損傷,如果利用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可以避免很多不良情況,保障結石清除力度,降低腎臟損傷。觀察組合理推進微創手術更好的達到治療目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等,讓腎臟功能盡快恢復,詳見下述。
研究對象需要從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院治療的腎結石患者中抽取50例,用隨機分組方式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男女病變例數分別為28例和22例,平均(49.41±7.82)歲。所有基線資料均完整(P>0.05),不顯示統計學意義。納入[2]:經過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腎結石,均為單側腎結石,水腫明顯。排除:其他臟器疾病、腎臟并發癥。
1.2.1 參照組
根據影像檢查結果確定結石所在位置(主要包括腎盂、腎實質等),完成全麻操作后將患者體位調整為側臥,在腋中線髂嵴上大概2cm的位置建立一個長約2cm的切口,在腹膜后間隙放號自制氣囊擴張器,向內注入800mL氣體,擴張時間在5分鐘左右,取出氣囊。平復第一切口后在腋前線建立第二個切口,然后在肋緣下腋前線及腋后線建立第三及第四切口。逐層分離組織,將腎盂全部暴露出來,將腎盂及部分腎盞頸合理切開,取出鹿角狀結石,然后取出中盞、下盞中的沙粒狀結石,放好雙J管,縫合腎盂。調整腹膜后引流管,觀察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逐漸退出腹腔鏡等,將皮膚逐層縫合[3]。
1.2.2 觀察組
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將患者調整為截石位,在尿道中放好5F輸尿管后將題為調整為俯臥位或者健側臥位,從輸尿管向內推注生理鹽水,完成人工腎積水,用X線或者B超引導穿刺針在患側腋后線和肩胛下角線間的11肋間或者12肋緣下方逐漸向內穿刺,擴張皮腎通道在16-24F保留工作鞘,將經皮腎鏡送入,找到結石并碎石,根據實際情況留置雙J管或者留置腎造瘺管,保留導尿管[3]。
記錄并比較兩組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等手術情況。對兩組術后出現的感染、結石復發、腎盂破裂等并發癥記錄,生成并發癥發生率[4]。
顯效:治療后,經影像、腎鏡等檢查結石全部清除,排尿順暢,無疼痛、水腫跡象,切口愈合良好,腎功能指標中的白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圍中。有效:治療后,經各項檢查偶見小體積結石,水腫等有所消退,排尿變順暢,腎功能指標中的某些數據小幅度偏高。無效:治療后,經檢查結石依然存在,體積可能有所減小,但依然會影響腎臟運轉,需繼續治療。治療總有效率根據顯效率和有效率相加數據得出。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表2 手術情況對比[n(±s)]

表2 手術情況對比[n(±s)]
組別 例數 平均手術時間(h) 術中平均出血量(mL) 平均住院時間(d)觀察組 25 0.89±0.51 114.86±33.87 8.25±1.38參照組 25 2.14±0.79 569.75±99.34 11.46±2.45 χ2 / 6.647 21.671 5.708 P/0.000 0.000 0.000

表3 并發癥對比[n(%)]
數據處理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方法;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才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后,觀察組療效較好,比參照組更可觀,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手術情況比參照組好,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詳見表2。
手術后,參照組并發癥比觀察組多,數據差異突出(P<0.05)。詳見表3。
腎結石在很多因素下發生,伴隨發生的有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障礙等。如果采用傳統手術治療切口面積較大,會直接損傷腎臟,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可能還會誘發多種并發癥[5]。推動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能減少術中損傷,保障術后恢復[6]。觀察組比參照組手術方式科學,用較小的切口和人工腎積水等保障手術視野,術中能較靈巧的擊碎結石,順利取石。觀察組對腎臟的清潔力度較大,不會殘留大量結石,碎小結石能隨著生理鹽水等排出體外。觀察組對泌尿系統和腎臟的損傷小,術后定期檢查能看到腎臟功能變好情況,感染跡象少,操作更安全。
觀察組對腎結石治療是一種推動,展現出微創手術和傳統手術的區別,突出微創手術治療腎結石的優勢,減少腎臟損傷,加速術后痊愈。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在X線等引導下更精準的完成穿刺,確保導管等在腎臟中的位置,確保結石粉碎后能被取出。觀察組不用大幅度切開腎盂等,腎臟保持較完整,血液運轉、腎小管過濾、回收等均較正常。如果腎臟長期積壓較多水分對泌尿系統、下肢等也會造成影響,結石取出后腎臟負擔變小,自行運轉后即可恢復。觀察組用較短的時間解決腎結石,將危害降到最低,保障機體良好性。如果能長期推行微創手術,患者健康更有保障。最常見的感染、腎盂破裂等并發癥會變少。臨床療效明顯上升,手術情況等均變好,治療預后比參照組高。觀察組比參照組設計合理,手術思路、操作路徑等更值得考究。臨床治療能不再依賴直觀開刀取石,術中風險下降,腎實質不會輕易出現反流等。觀察組更值得在臨床中推動,用合理的手術措施規避不良因素,減少術中術后感染概率,保障手術質量。參照組由于切口面大,殘留細菌的概率會變高,無法較好的保障手術有效性,對機體會造成一定消磨。由此可見,手術后,觀察組療效較好,比參照組更可觀;觀察組手術情況比參照組好;參照組并發癥比觀察組多,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微創手術可更優質的治愈腎結石。
綜上所述,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能減少對腎臟的損傷,繞開相應血管、組織,將大體積結石粉碎并有效清除,腎臟殘留結石概率低,并發癥更少。微創手術比傳統手術更安全,手術情況更好,腎結石療效較高,應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