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麗
(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 514000)
多重耐藥菌定義為臨床使用三類及三類以上的抗菌藥物時,出現的耐藥性細菌[1]。而多重耐藥菌的出現主要和抗生素靶點位置移動、細胞壁通透性改變以及孔蛋白變化等因素有關[2]。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抗菌藥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細菌耐藥性現象日趨嚴重,并逐漸呈多重耐藥和高度耐藥趨勢發展,該患者治療安全造成極大危害,同時極大程度影響治療效果[3]。細菌耐藥性和人們濫用抗菌藥物密切相關,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對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在我院醫治的患者進行調查,對比干預前和干預后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以此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多重耐藥菌感染之間的關系,詳細報道如下。
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間未實施抗菌藥物干預措施的3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00例、150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78歲,平均(48.23±3.41)歲。另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實施干預措施的4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30例、170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79歲,平均(48.65±3.28)歲。本次研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全部患者了解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對比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兩組患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診斷標準:院內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4];多重耐藥菌感染診斷標準參照《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與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5]。
排除標準:①從院內其他科室轉入我科時已存在多重耐藥菌感染;②藥敏試驗結果來自于外院微生物實驗室。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不實施抗菌藥物干預措施。
實驗組采取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干預措施,①在科室內建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制定并完善臨床抗菌藥物處方審核的規范流程和制度,為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導依據,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監管措施;②對抗菌藥物實施分級管理,根據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安全程度、細菌耐藥性和費用等指標,將抗菌藥物設為3個等級,即無限制使用級、限制使用級和特殊使用級;③為每種抗菌藥物制定正確詳細的給藥方案,例如每天使用的劑量、每天用藥的頻率和治療時間等;④加強臨床全科醫生的專業培訓,定期組織醫生進行學習,加深對衛生部所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于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等文件的熟悉程度,使醫生掌握和了解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相關規定,并嚴格執行。培訓后進行考核評比;⑤科室內設置抗菌藥物使用預警機制,當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在30%以上時,科室內進行預警;當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在40%以上時,警示謹慎用藥;當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在50%以上時,必須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正確合理的抗菌藥物;當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子啊75%以上時,應立即停止使用該抗菌藥物,并在后期通過耐藥性監測評估是否繼續用藥;⑥每周邀請臨床專職藥師在科室內進行查房和病例討論,為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有效建議,指導如何正確使用抗菌藥物,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監控。
統計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人數,對比多重耐藥菌感染率。
由檢測結果得知,對照組19例患者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實驗組2例患者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對比兩組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實驗組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對比[n(%)]
抗菌藥物主要指含有抑菌和殺菌效果的藥物,在合理劑量下能夠對相應病原體起到抑制作用[6]。雖然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已挽救無數患者生命,但近年來我國較多醫院抗菌藥物濫用情況嚴重,細菌耐藥問題日益凸顯。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住院患者約75%左右均在使用抗菌藥物,基本為外科患者[7]。世衛組織相關規定建議醫院內抗菌藥物使用率應在30%以下,歐美發達國家抗菌藥物使用率普遍在22%至25%之間,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抗菌藥物濫用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8]。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導致多重耐藥菌的出現,增加患者治療時間、加大治療費用、提高死亡率。而且多重耐藥菌感染后治療難度較大,傳播渠道較多,容易在醫院內造成暴發流行。近年來細菌耐藥問題得到臨床重點關注,已成為當前感染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因此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對減少耐藥性,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意義重大。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含義是按照患者疾病類型、病原體種類、病情程度以及藥理學理論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下挑選最優抗菌藥物種類,并制定合理的用藥劑量、時間、途徑,從而實現有效、經濟、安全用藥的目的[9]。醫院應從多方面開展抗菌藥物的干預措施,加強耐藥菌的監測報告制度,保證盡快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及時進行隔離,快速采取治療措施。同時應加強防控意識,積極采取干預措施,制定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藥物預警機制。并且加強對臨床醫生的相關培訓,提高對于多重耐藥菌危害的認識,指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監督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從本次研究看出,實驗組采取干預措施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0.50%)明顯低于對照組(5.43%)。修連喜等[10]學者研究中對呼吸科抗菌藥物的使用采取相關干預措施,結果顯示,干預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率(0.49%)明顯低于干預前的(5.95%),和本次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積極采取干預措施,確保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利于降低多重耐藥菌的感染幾率。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導致多重耐藥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在臨床工作中應從多個方面加強干預措施,落實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和監管,從而降低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幾率,保證患者臨床用藥的安全,進一步提升臨床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