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魏移娟
(興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興寧 514500)
目前,隨著我國臨床檢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多種體液檢驗均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可以為患者的臨床疾病判定以及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據,進而整體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但是,不合格的臨床檢驗體液標本也會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有效誤導,甚至延誤其臨床病情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如何提高臨床檢驗體液標本的合格率一直是醫學研究中的重點關注問題之一[2],本次研究中將以我院收集的100例經臨床檢驗不合格的體液標本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分析,探討其送檢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改善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間收集的100例經臨床檢驗不合格的體液標本,標本來源于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在20-78歲之間,平均(45.8±2.5)歲;其中體液標本類型主要包括: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以及精液等,本次研究內容均由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監督核準,且患者及家屬對于其內容表示認可并進行簽字確認,同時排除患有認知障礙、精神類疾病以及并嚴重血液疾病[3];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此次研究中納入的標本采集患者均由專業的醫護人員實施規范化的操作技術;對于不合格體液檢驗標本的外觀和顏色、數量、是否有凝塊、溶血現象發生以及容器盛裝和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綜合統計,并由專業檢測醫師對患者的采血時間、采血時身體狀態以及采血部位進行仔細詢問,整體分析血液標本在檢測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針對措施[4]。
對所有患者在臨床檢驗體液標本送檢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原因進行觀察記錄,其中主要包括:量少、標本污染、標本凝固、容器錯誤、藥物影響以及送檢不及時等,所占比=所占例數/總例數*100%[5]。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若數據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是非正態或是方差不齊的則采用秩和檢驗。統計學顯著性設定為P<0.05,非常顯著為P<0.01。
100例不合格體液標本中主要包括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以及精液,分別占比24.00%(24/100),40.00%(40/100),20.00%(20/100),16.00(16/100);其中臨床檢驗標本送檢不合格原因為:量少10.00(10/100)、標本污染30.00%(30/100)、標本凝固11.00%(11/100)、容器錯誤13.00%(13/100)、藥物影響6.00%(6/100)以及送檢不及時30.00%(30/100),經對比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以及精液等均屬于臨床檢驗中較為常見的體液標本,其可以分別對患者的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及生殖系統疾病進行明確的診斷,為臨床醫生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6];但是參考相關醫學研究數據表示[7],目前體液檢測仍然存在很多不規范的現象,致使其檢測結果出現一定的誤差,且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醫療質量,甚至還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中常見的不規范現象包括:受檢人員大量服用藥物、體液送檢時間過長、以及檢驗人員的錯誤操作等。
本次研究中主要納入的體液檢驗樣本主要包括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以及精液,分別占比24.00%(24/100),40.00%(40/100),20.00%(20/100),16.00(16/100);其 中 臨 床檢驗標本送檢不合格原因為:量少10.00(10/100)、標本污染30.00%(30/100)、標本凝固11.00%(11/100)、容器錯誤13.00%(13/100)、藥物影響6.00%(6/100)以及送檢不及時30.00%(30/100),經對比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顯著說明,在諸多體液檢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送檢不及時和標本污染,其次分別為容器錯誤、標本凝固、標本量少、藥物影響;因此針對以上相關影響因素,本文特制定相關的改善方法:(1)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性:醫院需要對檢驗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不斷加強其檢驗知識和責任心,并保持一定的專業性。首先,在體液標本采集前一天針對受檢者的實際情況需要將主要注意事項進行告知,比如:禁食、是否在月經期、過分運動以及避免服用濃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然后,在體液標本采集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消毒實施,避免出現交叉感染,例如:針對尿液檢驗時必須嚴格按照采集儀器的說明書加以操作,確保尿試紙槽板清潔度和干燥度,登記好質量控制報告,作為備用處理。(2)加強對送檢時間的管理:在對受檢者的體液標本采集之后無任何特殊情況需要立即送檢,而醫護人員也需要詳細了解各體液標本不同的檢查時間,如果檢驗科工作較為繁忙可進行科學保存,即:采用冷藏處理以及甲醛防腐的方式保證標本的新鮮度,確保標本應該在360分鐘內檢測完畢。(3)選擇合適的標本容器:在針對體液標本采集過程中需要根據載體選擇相應的容器,并且最好是以一次性為主,可以大大減少和避免臨床檢驗中由于沖洗不干凈或者消毒不徹底而導致的對檢驗結果的影響[8]。(4)保護采集時的體液標本:檢驗人員需要防止由于操作問題而導致容器內部微生物超標而導致的檢驗結果誤差性,例如:嬰兒在采集尿液標本時需要充分考慮尿液的特性,避免糞便對尿液的檢驗造成影響;而女性受檢者在采集標本時則需要考慮經期、陰道分泌物等影響;男性受檢者則需要考慮前列腺液、精液等對尿液樣本的影響。(5)標本采集容量的控制[9]:在本次研究結果中發現,100例體液檢測失誤的樣本中樣本容量不足占據10.00%,因此需要臨床檢驗人員對受檢者在采集標本前進行充分的宣教,以保證其把樣本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以此提升樣本的質量。(6)排除藥物使用情況:相關藥物對于受檢者體液標本的檢驗具有一定的影響性,因此需要在進行體液標本采集的前期,充分了解受檢者近期的藥物服用情況,并根據其實際情況以及服用藥物情況選擇是否擇日進行再次采集,以整體提高臨床體液檢驗合格率。除此之外,在臨床體液檢測過程中還需要檢驗人員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把控每個檢驗環節,避免出現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結果不準確的情況,減少操作失誤,整體提高臨床體液檢測的準確性[10]。

表1 臨床檢驗體液標本送檢不合格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臨床體液檢測過程中主要檢測類型分別為:糞便、尿液、陰道分泌物以及精液等,而通過對以上采集標本進行送檢過程中出現的誤差原因進行分析,發現相關影響因素分別為:標本量少、標本污染、標本凝固、容器錯誤、藥物影響以及送檢不及時等,針對誤差原因制定相關的針對性措施,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我院臨床體液標本檢測合格率,同時也可以整體提高我院醫護人員的臨床經驗和檢測技術,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