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文,魯海珍
(廣東省鶴山市婦幼保健院,廣東 鶴山 529700)
在普外科常規的醫療護理中,醫護溝通存在問題,造成工作滿意度不高。如何使醫護關系由“主導——從屬”模式向“并列——互補”模式轉變需要醫護人員積極探索[1]。因此在過去以疾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病人的就診需求,以病人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更加適應當前的醫療環境[2]。對此臨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醫護合作、分級責任制管理。醫護一體化指在為患者服務為中屯、的前提下,整合各種可利用的有效醫療資源為一體,把科室的醫生及護理人員按照分層級使用的原則將其進行分組,將醫療、護理、康復各學科間相互滲透,提供綜合的、全方位、多學科團隊合作的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及妥善的治療方案[3-4]。醫生和護士共同管理一組病人,患者的診療、健康教育、康復方案由醫生、護士、患者經過充分討論后共同制定,在方案決策、方案實施過程中醫護協作互助,責任共擔。
納入標準[5]:住院治療接受護理、查房的患者;可配合管理。排除標準:認知、溝通、智力障礙及精神異常者;營養不良;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在我院就診,近期(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時期)病房內收治總計740例患者,其中在3月31日前收治的337例患者,實施以常規的查房模式設置為對照組,兒科病人151例,婦產科病人186例,年齡5-79歲,平均(35.8±9.8)歲,105例接受手術治療。而在4月1日之后收治的403例患者,實施以醫護一體化查房模式設置為實驗組,兒科病人173例,婦產科病人230例,年齡5-79,平均(35.5±9.9)歲,112例接受手術治療。在此期間病房在職醫護人員無工作變動,其中醫生27名,護士65名。
對照組:實施查房管理,由科主任、護士長分別安排醫生與護理人員對患者查房。實驗組實施醫護一體化查房:(1)查房人員原則:包括科主任、護士長、管床醫生、責任護士,其他醫護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參加,而每周總查房時,需要全部醫護人員在場。查房時由患者責任醫生進行病例匯報癥狀和病情,并對診療方案進行詳細說明;(2)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從入院使進行的護理評估、護理措施等進行匯報,并匯報需協助解決的問題;(3)針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護理效果,針對患者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由醫生和護士對治療方案共同協商,在整個的過程中,需要積極交流患者相關信息,保證雙方信息一致性,確保各項護理措施順利實施;(4)治療與護理方案的調整:查房后護理人員及時整理患者臨床資料,明確病情變化,與醫生一起調整診療方案,提出整改意見。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照(±s)

表2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對照(±s)
組別 例數 專科知識掌握 服務意識 風險意識 安全識別 問題解決能力實驗組 65 23.06±0.56 24.05±0.37 23.75±0.96 22.93±1.27 23.96±0.37對照組 65 20.73±1.47 21.16±0.98 21.03±0.87 20.06±1.58 21.15±0.68 t 11.942 22.854 16.926 11.414 29.2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患者對管理的滿意度評價比較[n,(%)]
標準兩組醫護對醫護合作的各項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對醫護合作的各項滿意度主要是以醫生對護士專業技能與素質、病房管理;護士對醫生專業技能與素質、病房管理。每項分值0-25分,分數越高代表醫護對管理的滿意度越高。護理質量評分主要包括專科知識掌握、服務意識、風險意識、安全識別、問題解決能力方面評價,各項評分最高分為20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6]: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患者對護理的態度、方法、技術、效果等進行比較,滿分為100分,其中100-95分為非常滿意,94分-80分為滿意,79-60分為基本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總數-不滿意。
實驗組中醫生對護士、護士對醫生的專業技能與素質、病房管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醫護對醫護合作的各項滿意度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醫護對醫護合作的各項滿意度評分比較(±s)
組別 醫生對護士(65) 護士對醫生(27)專業技能與素質 病房管理 專業技能與素質 病房管理實驗組 23.06±0.53 24.03±0.31 23.11±0.42 23.96±0.73對照組 20.53±1.42 20.96±1.72 20.69±1.31 21.27±1.35 t 13.458 14.162 14.183 14.1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實驗組護理護理質量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實驗組患者對管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33%),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在臨床中,醫與護雖為密不可分的整體,但是在實際中,配合與聯系極少,護士僅根據醫生所下的醫囑進行護理工作,患者管理,查房等工作也是單獨完成,傳統查房模式醫生與護士溝通少,缺乏主動性,無法達到“一體化”需求[7-8]。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患者對護理的要求也隨之提升,應充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加強醫護雙方的溝通,明確醫生和護士的職責,合理分工、合理協作,讓患者在住院期間享受到較高的護理質量,真正實現醫護的團隊協作,為患者打造高質量的護理模式[9-10]。醫護一體化查房促進了溝通交流,雙方共同在患者床邊進行交班,了解患者病情進展,評價治療和護理效果[11]。解決治療護理過程中的問題,避免了傳統查房醫生與護士分別查房,收集到信息不統一,醫護記錄不相符,致使醫療、護理服務脫節等[12-13]。護士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治療方案,拓寬了知識面,培養了主動學習意識,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14]。醫生也能及時了解護理情況。使患者可以較好的感受到快捷、連續的醫療護理服務,有利于維護良好的醫護患關系,避免了傳統查房環節多、效率低問題[15]。在長久合作下,醫生對護士的信任度增加,避免護理服務脫節,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本研究中,實驗組中醫生對護士、護士對醫生的專業技能與素質、病房管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護理護理質量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對管理的總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97.33%),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住院患者的護理管理中,實施以醫護一體化查房,可以明顯的提升醫生對護士、護士對醫生的合作滿意度,有效的提升護理質量,獲得較高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