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蔚,李曉玲通信作者
(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醫院,上海 200443)
提高醫療護理安全水平是護理管理質量改革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人們醫療救助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多種疾病發病率的逐年上升,護理負擔加重,護理要求增多。在多因素影響下護理差錯(打錯針、發錯藥、輸錯液、抽錯血等),意外事件(跌倒、非計劃性拔管、燙傷、患者自殺、壓瘡)、隱患事件(護理記錄書寫不規范、無菌物品管理不當等)等發生率提高,成為影響護理作用發揮,降低患者護理滿意度,增加醫患糾紛,損害醫院社會形象的關鍵因素[1]。因此,推動護理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發展,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成為各科室關注的重點問題。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科學的管理模式,最初由戴明博士提出,應用于企業質量管理,后逐漸拓展到各個領域,成為全面提高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PDCA循環管理以質量提升為目標,強調立足問題及成因,制定計劃(Plan)、落實方案(Do)、檢查結果(Check)、處理不足(Action),形成持續改進模式,從而在實踐應用中,能夠促進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質量的持續性改進。本研究將PDCA循環管理應用于護理人員上報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中,取得一定成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我院于2016年7月開展PDCA循環管理,選擇實施管理前半年500例入院患者為對照組,選擇實施管理后半年500例患者為觀察組。兩組患者采取同一組醫護人員進行管理。
查找問題:對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上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找。護理人員缺乏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上報意識、擔心受到懲罰導致上報問題避重就輕;科室之間以及同事之間相互隱瞞;護士長對醫療護理安全問題重視度不足,對病區出現的風險事件、不良事件多采取內部消化的方式進行處理;上級部門僅能夠了解影響大、有嚴重后果的不良事件信息,對一般的護理不良事件信息不能完全掌握。
原因分析:首先,護理人員會擔心差錯帶來的懲罰,部分無后果或低級錯誤不愿上報。個別護理人員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尤其是單獨值班時,缺乏慎獨精神,認為無人知曉,繼而不上報。同事之間也會礙于人情相互包庇。其次,護士長擔心護理不良事件會影響科室考評以及科室聲譽,因此會選擇內部處理。最后,按照“逢疑必報”原則,上報內容較多,增加了護理人員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不良事件分類不統一,項目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導致上報效率低下。
對策制定:調整獎懲措施。護理部首先要調整獎懲措施,制定鼓勵性、非處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針對及時上報安全不良事件者不給予懲罰;對于發現護理安全事件并提出有效整改措施者給予績效獎勵;針對隱瞞不良事件或被患者投訴引發重大后果者增加懲罰力度。
人員管理:護理部要安全相關人員開展培訓學習,包括安全不良事件分類管理、上報制度以及上報程序,并要在實踐過程中落實相關制度。
完善上報系統:以電子病歷系統為基礎建立不良事件信息報告系統,并制作報告模板,修訂不良事件報告單。報告內容詳細分類,并報告中要包含不良事件發生的因素、事件發生場所、不良事件產生的影響、不良事件級別以及處理方式、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同時要包含不良事件評價。報告單要詳細制作,多數內容通過打勾選擇即可,方便護理人員填寫,同時方便統計。護理部將每月的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統計匯總并分析后發放到相關科室,針對積極上報者根據事件性質給予減輕或減免處罰,隱瞞不報的科室或個人按照獎懲條例給予嚴懲。
整理總結:護理部每個月召開一次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總結會議,針對上報事件進行評價,對出現頻率較高的不良事件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每個季度要統計全院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并對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有效落實。同時將每月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制作成護理安全事件簡報發放給所有科室,并督促所有護士學習,從中吸取教訓,糾正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規避風險隱患,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在每季度一次的全院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講評會中,再次為全院護理人員警鐘長鳴。對于所有的護理安全事件均不公開具體人員,僅呈現事件內容,通過相互學習,吸取相關經驗,避免發生類似錯誤[2]。
檢查:對上述措施開展后臨床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上報情況進行統計,并對相應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處理:護理安全質控組要結合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對安全事件管理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匯總,明確不良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進行科室持續整改,并對整改效果進行跟蹤評價,完成反饋后對上一階段的問題進行整理,而后進入下一個循環中,持續提升管理質量。
統計管理前后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上報率和未上報率,比較相關結果。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文中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管理后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率明顯提升,高于管理前,統計有差異(P<0.05),詳見下表1。

表1 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統計情況
醫療護理安全已經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確保每位住院患者的醫療安全是每個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不良事件會給患者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也會加劇醫患矛盾劇烈程度,因此要持續關注,明確護理質量管理以及各個環節管理中存在的隱患。現階段臨床中針對護理不良安全事件的報告仍存在較大的不足,主要以上報率低下、事件分析反饋不及時、醫護人員依從性差、不重視隱患事件危害性等問題為主,導致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質量低下,如何降低漏報、瞞報率是現階段臨床重點關注內容。
PDCA循環管理既往應用在企業管理中,近年來經過改良后引入醫院管理中。此種方式能夠遵循全面質量管理程序,通過螺旋漸進式管理一層一層解決相關問題,推進管理質量持續提升[3]。在PDCA循環管理過程中需要對現有問題進行整理分析,依照相關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實施檢查后對實施效果進行反饋,提出新的管理目標,而后進入下一循環中,促進醫院管理質量持續提升[4]。
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管理后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率明顯提升,高于管理前。實踐證明,開展PDCA循環質量管理能夠通過醫療安全風險質控、培訓等方式提升醫護人員不良事件上報率。我們認為,PDCA循環管理能夠完善管理制度、上報程序,其能夠進一步明確上報事件分類,同時能夠簡化上報程序[5]。且在管理中能夠通過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安全管理意識、落實工作管理制度,進而能夠提升不良事件上報率。此外,在PDCA循環管理過程中也能夠通過建立獎勵機制來鼓勵醫護人員上報不良事件,且在整理、總結過程中也能夠嚴格遵守保密、非懲罰原則,進而能夠進一步提升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上報率[6]。
綜上所述,開展PDCA循環管理能夠提升醫護人員醫療護理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積極性,降低不良事件瞞報、漏報發生率,對醫院醫療護理安全管理更為有利,值得進一步、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