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雪
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梗死,中醫稱之為中風,中風是60歲以上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也是15~59歲人群中第五大死因[1]。中風也是工業化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范圍內殘疾的主要原因[2]。腦梗死是我國第二大常見死因,大多數腦梗死是由顱內動脈[3]的栓塞或血栓性閉塞引起的。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4,5]。本研究針對我院72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應用常規治療及加用健脾益智方治療,并觀察血清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變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神經內科住院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中藥組和對照組各36例,中藥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51~78歲,平均(59.20±9.12)歲。對照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52~78歲,平均(58.19±8.90)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45~80歲;②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急診診治專家共識》[6]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③所有患者自發病至入院時間為24 h內;④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明顯的心功能衰竭,肝、腎或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②感染發熱、月經期婦女、免疫接種者或長期飲酒者;③不愿或拒絕參加本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改善腦循環、神經保護等療法。中藥組加用中藥治療:健脾益智方由人參10 g,黃芪20 g,白術20 g,制何首烏15 g,石菖蒲6 g,遠志6 g,水蛭3 g組成,每日按2次服用,連續治療21 d。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治療3周后的療效,分為治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積分減少≥90%;顯效:46%≤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積分減少<90%;有效:18%≤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積分減少<45%;無效: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積分減少不足17%。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氧自由基水平(SOD、MDA)。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2組有效率采用卡方檢驗,血清SOD、MDA含量等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中藥組患者經3周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8.89%,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血清SOD及MDA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MDA和SOD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MDA較治療前降低,而SOD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中藥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SOD及MDA水平比較 (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7],在防治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亦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和潛力。腦卒中所導致的語言不清、神志異常、認知功能異常等諸多后遺癥,屬于中醫“意、思、智”的范疇。脾主運化,為氣血化生之源,化生營氣,以營養意。本研究采用健脾益智方,其主要有人參、黃芪、白術、制何首烏、石菖蒲、遠志、水蛭組成。方中人參、黃芪補元益氣,白術健脾益氣,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石菖蒲化痰開竅,遠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腎,水蛭破血逐瘀,諸藥合用,具有健脾益智、開竅醒神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健脾益智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治療組,治療后中藥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藥健脾益智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可明顯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SOD活性。
綜上所述,中藥健脾益智方聯合西醫常規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氧自由基含量下降,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