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勤 彭海民 彭明發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臨床患者常見的遠期糖尿病并發癥之一,并隨著病程的延長,其發病風險逐年增高[1]。臨床表現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數患者均有雙下肢的疼痛感及(或)感覺障礙,體檢可見雙側踝反射、溫度覺、壓力覺等異常[2]。有研究表明,若不及時控制,5年后該病致死率高達50%以上,因此如何控制病人血糖、正確防治并發癥是臨床醫師治療的關鍵。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改善四肢微循環、神經修復、控制BMI等。依帕司他是西醫常用的治療藥物,它作為醛糖還原劑,可以改善和治療DPN癥狀,減輕神經損傷[3],但單獨應用該藥療效較慢,進而使得治療時間長,增加不良反應風險。DPN在中醫歸為“痹證”,多認為由于氣血不暢、脈絡阻塞導致。桃紅四物湯以祛瘀主攻,并輔以益氣活血功效,與西藥合用治療DPN效果顯著[4]。本研究觀察桃紅四物湯聯合西藥治療的臨床效果、血糖及神經感覺閾值。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納入本院2018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DPN患者,采用治療方法的不同均分為觀察組(50例,采用桃紅四物湯+西藥治療)、對照組(50例,西藥治療)。觀察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 35~70 歲,平均(63.28±2.10)歲;DPN病程 5~ 8年,平均(4.67±1.03)年。對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0~76歲,平均(62.24±1.23)歲;DPN病程5~9年,平均(4.87±1.01)年。2組在性別分布、年齡組成等方面對比分析均衡性顯著,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西醫符合DPN的診療指南[5];②中醫均符合瘀阻脈絡證候[6];③無藥物過敏、禁忌證。排除標準:①治療依從性差以及中途退出患者;②嚴重心、肝、腎等重大器官功能損害者;③患有其他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給予運動療法、飲食療法以控制體質量、血糖,并輔以口服降糖藥物,必要時給予胰島素等控制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對照組:取依帕司他膠囊(生產公司: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40)50mg口服,每天3次。治療組:在依帕司他膠囊50mg口服,每天3次基礎上,加用桃紅四物湯加味治療,組方如下:熟地黃、宣木瓜各20 g,當歸、地龍、雞血藤各15 g,丹參12 g,赤芍、川芎、桃仁各10 g,紅花8 g。煎煮后取汁200 ml,每天1劑,分2次服用。以15 d為一個療程,2組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②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Lc);③震動感覺閾值(VPT)數值:使用震動感覺閾值檢測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VPT,方法:使用檢測儀探頭自第一跖骨關節頭逐漸增加震動,記錄患者能夠感覺到震動時的數值,重復2次取平均值。
1.5 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肢體涼、麻等癥狀明顯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大于超過70%;有效:肢體涼、麻等癥狀有所好轉,證候積分減少超過30%;無效:未達到上述條件或癥狀加重[6]。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HbALc比較2組治療前HbALc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治療后,2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HbALc比較 (例,%)
2.3 2組患者VPT值比較2組治療前VPT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VPT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VPT比較 (例,
DPN屬于“糖尿病三聯征”之一,臨床可有振動感覺異常、感覺障礙、肌力減退等癥狀,甚至可發生致殘、致死,對病人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據研究表明,DNP的發生機制復雜,部分學者認為與多元醇旁路的過度激活,即體內產生過多的山梨醇相關[7]。因此抑制該旁路的激活是治療的一種方法。依帕司他是抑制葡萄糖轉化為山梨醇的藥物之一,可有效減少神經細胞山梨醇的積聚,進而減輕神經癥狀。此外,依帕司他還可以通過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組織損傷情況。但單用西藥效果緩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以中藥輔之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
中醫學認為,DPN是由于糖尿病病久入經絡,氣陰兩虛,瘀滯脈絡,進而導致相應器官失去血氣滋養生出諸多并發癥,故應以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為基本療法。買娟娟等[8]通過Mate分析認為,活血化瘀類中藥聯合依帕司他在改善DPN的臨床有效率、腓總神經感覺以及二者的運動傳導速度方面都要優于單用依帕司他。桃紅四物湯始自《醫宗金鑒》,又名“加味四物湯”,主治血虛血瘀證。組方中紅花、桃仁主攻活血祛瘀;當歸則可以溫通血脈;熟地黃與當歸配伍可增強活血功效;赤芍能夠養血柔肝;川芎發揮通達止痛功效;地龍通行經絡、鎮痛止痛,與益氣活血藥物共用可治療氣血兩虛;木瓜舒筋活絡,可治療肢體麻木;雞血藤堪稱養血活血之首選藥,其補血作用明顯,臨床既用于血瘀,又用于血虛;丹參一般入血分,具有活血、養血、涼血等功能。另外,現代藥理學表示,桃紅四物湯中的紅花可以降血脂、擴血管;當歸可以抗拒血小板凝聚、改善四肢微循環;川芎能夠抑制內皮素-1的表達與釋放,不僅具有抗氧化損傷作用,而且還能夠改善血流狀態;赤芍則可以抑制神經細胞凋亡等。諸藥合用,能夠起到明顯益氣活血、通絡祛瘀、抗氧化損傷等的作用。
本文研究數據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比對照組(68.00%)明顯提高,且P<0.05,說明兩方案聯用療效顯著;治療后,2組HbALc與VPT比較均有意義,說明二者聯合使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及震動感覺閾值。分析原因在于糖尿病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氧化應激反應,并且該反應與血糖水平的高低呈正相關,而桃紅四物湯中的紅花、川芎有良好的抗氧化應激反應的功效[9],因此可以保障血糖的穩定。此外桃紅四物湯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緩解病變組織缺血及血液高凝狀態,進而改善機體微循環以及受損的神經功能,緩解患者肢體麻木、疼痛等不良癥狀[10]。
綜上所述,桃紅四物湯聯合西藥治療DPN患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不僅保障了血糖的良好控制,也可以有效降低神經感覺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