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中所有權與經營權出現的分離,帶來了一系列有關如何約束企業經營者的問題。而如何約束經營者的問題不僅出現在民營企業中,國有企業中這一問題也亟待解決。面對十九大報告中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加快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事會建設,對于研究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約束機制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4-0001-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求全面把握出資人的職責定位,明確國有資本經營權與所有權邊界,并建立激勵約束長效機制,落實保值增值責任,規范董事會職責。黑龍江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眾多老牌國有企業,也是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重點關注對象。面對十九大對國有企業提出的要求,黑龍江省國有企業切實約束經營者職責,規范經營者職權范圍及權力行使,是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
一、現有經營者約束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法人治理結構有效性不足。法人治理結構是股東、董事、經理層與監事之間的關系,這一組織架構是企業運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黑龍江省的國有企業經過改革后,仍然存在國有出資人“所有者缺位”問題,不能切實控制經營者對職責行使的有效監督與約束,經營者的責任約束不明確,監事的職責履行不到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與運行并不能行之有效,并未形成相互制衡的組織形式,所有者的監督與約束職能并未得到有效發揮。
2.激勵機制不健全。大多數黑龍江省國有企業中已建立了年薪制激勵機制,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基本薪酬過高,且薪酬激勵方式中多以年為計算單位,可能會導致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只顧短期經濟效益以達到自身利益,對企業長期經濟效益棄之不顧。針對我國的資本市場情況,存在高投機特點,容易將員工持股從激勵行為變成一種福利行為。除此之外,激勵機制也存在不能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等重要指標脫節的問題,并不能激勵經營者向所有者經營目標發展,同時激勵指標的設計也要考慮到行業的不同限制,不能死板地生搬硬套。
3.經營者任命機制存在缺陷。目前,大部分國有企業的經營者的任免機制是以行政手段為主的體制,這會導致經營者出現任命的人員可能并不具備足夠的經營管理能力,導致企業經營效益不佳,這種任免不符合現代法人治理制衡的要求,一定層面上會導致經營者對約束機制不夠重視,使出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制衡失效。同時,國企與私企的經營者相比,國企的經營者一般年齡偏大,相較于私企的經營者創新能力低,對市場出現的新的機會反應較慢,不能及時把握機會,也會導致國有企業的業績上升較慢。
4.監督機制不健全。國有企業的監督機制包括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監督對象主要是指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國有企業內部負有監督職責的主體主要包括監事會、員工等,企業外部負有監督職責的主體主要包括國有企業監督主體、審計、法律政策等機構。職工作為內部監督主體的一部分,其實際作用未能充分發揮,主要是由于其參與監督渠道狹窄,難以調動其積極性,職工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不缺乏監督的主觀性,而且職工實施對企業的監督也有助于消除部分企業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保證企業穩定運行。這些外部監督機構往往存在獨立性不夠、受經營者制約的問題,部分監督機構實際監督不到位,監督效果不佳。監督體系的不健全就會使監督效果下降。
二、構建黑龍江省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
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實際上是制約國有企業經營者職責行使并反向刺激經營者行使職責,是將經營者權利與職責進行匹配的機制,明確經營者要承擔經濟行為帶來的風險。黑龍江省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主要是從解決以上四個問題的角度構建。
1.建立國有企業有效法人治理結構。為約束經營者對自身權利的行使與責任的承擔,必須要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這就要根據現代企業治理的要求,對國有企業進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對于經營者的約束要將經營者的利益等與企業經營相掛鉤,使經營者與企業同向發展,避免如同現在的機制——由國家承擔國有企業的無限責任。同時這也要求企業在進一步深化公司制改革的過程中,要掌握分權與集權的界限,提高部門間分工合作的效率,明確分權與集權的權利、責任、利益關系,使各部門各司其職、各明其責,將利益與其責任掛鉤,形成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關系。同時,要在各部門間形成運行暢通有效的制衡關系,這種制衡包括橫向同一級別職位的制衡與縱向不同層級間的制衡,切實規范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各組成部分的職權范圍,效仿國家政權架構中三權分立的方式,形成國有企業監管的“三權分離”。除此之外,對權力進行分解,形成制衡體系,也有利于防范國有企業中腐敗行為的發生。
2.完善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對于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的完善,要注重權責利的相互關聯關系,豐富企業激勵機制的形式與內容,采用除物質激勵外的其他激勵方式,把握經營者對激勵內容的敏感點,因地制宜,可以考慮加入精神激勵、文化激勵等方式。在實施激勵機制時,要將激勵內容與經營者敏感的部分相連接,對激勵對象切實了解,有針對性地設計實施激勵機制,并根據十九大報告中對國有企業的要求與之融合,將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等企業評價內容與經營者激勵融合,并對激勵機制中的指標設計合理化,如年薪制的激勵方式中將基本工資適當調低,使經營者的薪酬與企業的經營績效相關程度更高,可以適當調整薪酬發放方式,可以適當與經營者做出的決策盈利程度掛鉤,避免經營者短期行為。同時,對于經營者的激勵還要考慮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的方式,使經營者既注重短期經營效益,又注重長期效應避免短期行為,形成有效激勵機制的基礎。除此之外,可以聘請外部第三方機構對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進行設計與評價,建立切實可行,符合本企業運行的激勵機制。
3.改革國有企業經營者任免機制。經營者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而要改國有企業經營者的任免機制為選擇機制,培育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形成職業經理人競爭信息平臺。建立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競爭競選機制,根據信息平臺提供的信息考慮經營者的任用,確保經理人有足夠的知識技能以及經驗能力,使國有企業的發展有保障。同時,經營者職位采用競爭上崗機制,建立如同市場經濟的人才選拔機制,同時可以考慮適當的任期制,對現任職的經營者形成“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反向激勵經營者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4.強化國有企業經營者監督機制。對于強化國有企業的監督機制,要從監督的兩個層面入手。內部監督中,以監事會的監督來說,監事會作為法人治理結構的一個重要層面,它是代表著股東的利益對經營者進行監督,因為保證監事會切實執行監督職責也就是保證了股東的利益需求,而確保其切實執行監督職責的重點在于保證監事會與經營層要相互獨立、相互制衡。對于內部監督的另一主體部分職工,首先在董事會中企業職工代表可以參與企業決策,也可以參與企業經營活動,可以對企業決策與經營適應性做出判斷。除此之外,企業內員工在工作中可以針對上級下達的工作內容進行監督,群眾可以通過員工代表大會對企業內經營狀況以及上級經營者進行監督。對于外部監督,首先是國有企業外部監督主體,要依據十九大報告做好職能轉變,做到以管資本為主,把握作為出資人的角色定位,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界定好國有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切實行使自身權利,落實自身責任,使國有資產監管區域規范化、系統化。其次是審計部門,推行社會審計與政府審計并行制度,實行雙重審計監察,使兩種監察外部監督相互補充,同時要切實保證審計機構、人員與被審計國有企業之間的獨立性,使審計結果保持足夠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使其能夠落實其監督職責。對于紀檢部門,則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開展定期與不定期對國有企業資本的檢查,對責任人切實實施追責、懲罰制度。強化國有企業經營者監督機制的建設,完善對國有企業的約束機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完善構建黑龍江省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要從經營者本身出發,培育良好的人才競爭市場,選拔合適的經營者。將經營者的職權與責任相匹配,改革經營者的激勵方式與內容,使經營者的激勵方向與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掛鉤,切實促進經營者向經營目標發力。同時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管,從內部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權責利相匹配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權力制衡關系;從外部加強社會、政府監管力度,提高監管的及時性、有效性,完善國有資本監管的體制,明確國有資產監管的權利職責范圍,發揮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的優點,確保國有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所有者負責,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朱丹,姚東旻.國企經理激勵約束機制的現狀及其優化[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15-119.
[2] ?柳趙鄭.企業經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9,(16):89-90.
[3] ?王麗英.淺析國企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J].科技信息,2013,(21):455-456.
[4] ?劉義.國有企業經營者約束機制初探[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122.
[5] ?雷大剛.混合所有制公司管理機制完善與監督制度創新[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12):10-11.
Study on Operator Restrain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OU Wan-yue
(Accounting Schoo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With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right in enterprises,it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how to restrain the managers of enterprises.The problem of how to restrain managers not only appears in private enterprises,but also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In the face of the request made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corporate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speeding up the formation of an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tandard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restraint mechanism of the manag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y 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operator;restraint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20-07-09
基金項目:2019年哈爾濱商業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利益相關者視闕下國有企業出資者財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YJSCX2019-585HSD);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新發展理念下黑龍江省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與國有資本授權體制研究”(18GLE465);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五大發展理念下黑龍江省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路徑選擇研究”(18JLB042);2019年黑龍江省自然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聯合引導項目“制度創新驅動、財務治理與提升黑龍江省國有企業發展活力研究”(LH2019G018);2018年度哈爾濱商業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利益相關者視闕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18XN058);2017年度哈爾濱商業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制度創新驅動、財務治理與提升黑龍江省國有企業發展活力研究”(17XN078)
作者簡介:周婉月(1997-),女,黑龍江雞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財務管理、國企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