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談應才



摘要 用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進行水稻拌種,明確其對水稻稻薊馬和惡苗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對水稻稻薊馬、惡苗病具有較好防效,2.50 g/kg(種子)處理對水稻稻薊馬、惡苗病防效均可達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防治水稻稻薊馬適宜用量為2.50~5.00 g/kg(種子)。
關鍵詞 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水稻;稻薊馬;惡苗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4-0134-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37
Control Effect of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 on Rice? Thrips and Rice? Bakanae? Disease
JIANG Qu1, WANG Ke2,PAN Qiu-yi3 et al
(1.Changde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Changde,Hunan 415000;2.Changde City Tobacco Company Taoyuan County Branch,Changde,Hunan 415000;3.Anxiang County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Changde, Hunan 415600)
Abstract The control effect of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 mixed with seeds on rice thrips and rice bakanae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on rice thrips and rice bakanae disease,the control effects of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 2.5 g/kg(seed) on rice thrips and rice bakanae disease were over 91%. It was suitable for controlling rice thrips and rice bakanae disease by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 2.50-5.00 g/kg(seed).
Key words 20% fludioxonil·metalaxyl-M·thiamethoxam FS;Rice;Rice thrips;Rice bakanae disease;Control
作者簡介 江曲(1989—),女,湖南長沙人,農藝師,碩士,從事植物保護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7-02
稻薊馬是水稻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危害加重[1],其體型小,常在卷狀初展的水稻心葉中活動并取食,隱蔽性強以致危害不易察覺,加之生活周期短、世代重疊,易因稻薊馬防治失當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對水稻生產造成較大損失。惡苗病從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隨著旱育秧技術的推廣,惡苗病發生日益嚴重,導致水稻產量減少10%~20%,種子帶菌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種子處理是防治水稻惡苗病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2-4]。藥劑拌種能有效防治水稻苗期病蟲害,具有作用效率高、使用安全等特點[5-6]。噻蟲嗪是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有觸殺、胃毒、內吸活性,使用較低劑量能獲得較好防效,能作為種子處理劑防治水稻苗期蟲害[7-8]。噻蟲嗪與咯菌腈混用拌種處理有助于強化水稻健身栽培,有利于控制水稻苗期稻薊馬的危害[9]。筆者研究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FS)拌種處理對防治水稻稻薊馬和惡苗病的最佳使用劑量,以期更好地為水稻生產提供技術服務。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安鄉縣深柳鎮蹇家渡村,砂壤土,較肥沃,pH 7.3,有機質含量22 g/kg。
試驗地肥力良好,排灌方便。
1.2 試驗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T優180。供試藥劑: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湖南農大海特農化有限公司生產;
70%噻蟲嗪WS,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600 g/L 吡蟲啉FS,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
25 g/L咯菌腈FS,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62.5 g/L 精甲·咯菌腈FS,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共設8個處理,依次為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1.25、2.50、5.00 g/kg(種子),70%噻蟲嗪WS 2 g/kg (種子)和600 g/L吡蟲啉FS 3 g/kg(種子)(防治稻薊馬對照藥劑),25 g/L咯菌腈FS 5 g/kg(種子)和62.5 g/L精甲·咯菌腈FS 3.5 g/kg(種子)(防治惡苗病對照藥劑),空白對照。
每個處理設4次重復,共32個小區,試驗小區秧田8 m2、本田50 m2,隨機區組排列。
1.4 試驗方法
將催芽露白種子,按照種子藥液比50∶1將藥劑配成均勻藥液,淋在種子上,邊拌邊淋,使種子均勻上色,于通風陰涼處攤開,晾干后播種。2019年6月20日播種,7月20日移栽。播種當天天氣陰,平均氣溫24.8 ℃,相對濕度92%。播種后7 d內有雨日4 d,總雨量16.8 mm。
1.5 調查項目與方法
1.5.1 稻薊馬防效調查。
藥后20 d(7月10日)、28 d(7月18日)各調查一次。每小區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25 cm×25 cm,計數總葉數、薊馬危害卷尖數,計算卷尖率、防效。
卷尖率=卷尖數/調查總葉數×100%
防效=(空白對照區卷尖率-藥劑處理區卷尖率)/空白對照區卷尖率×100%
1.5.2 惡苗病防效調查。
稻苗出齊時(6月23日)調查出苗率,秧苗移栽前(7月19日)調查病株率及秧苗素質,大田抽穗前(9月10日)調查病株率。每小區標記連續100粒種子,在水稻苗出齊時調查出苗率;秧苗移栽前,每小區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00株的病株率及其秧苗素質(株高、根數、百株鮮重);大田抽穗前,每小區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20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計算防效。
病株率=病苗(株)數/調查總苗(株)數×100%
防效=(空白對照區病株率-處理區病株率)/空白對照區病株率×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出苗率與秧苗素質
藥劑對秧苗生長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知,播種后3 d,各處理間的出苗率差異不大。移栽前調查結果顯示,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對水稻有一定的壯苗作用,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5.0 g/kg(種子)處理的株高、根數、鮮重較好,其中株高分別為24.2、24.7 cm,比空白對照高3.00%、4.86%,鮮重分別為36.72、37.7g/百株,比空白對照重7.94%、10.82%。
2.2 對稻薊馬的防效
由表2可知,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5.00 g/kg(種子)處理,在藥后20、28 d表現出對水稻稻薊馬良好的防治效果。
藥后20 d,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各劑量處理對水稻稻薊馬防效為87.1%~95.8%,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5.00 g/kg(種子)處理與70%噻蟲嗪WS 2.00 g/kg(種子)處理防效在同一水平,均極顯著高于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1.25 g/kg(種子)處理和600 g/L吡蟲啉FS 3.00 g/kg(種子)處理。藥后28 d,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具有較好的持效性,防效比藥后20 d有所下降,但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各處理防效均在85%以上,極顯著高于600 g/L吡蟲啉FS 3.00 g/kg(種子)處理;另外,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5.00 g/kg(種子)處理與70%噻蟲嗪WS 2.00 g/kg(種子)處理防效仍無顯著差異,均在93%以上。
2.3 對惡苗病的防效
由表3可知,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5.00 g/kg(種子)處理與1.25 g/kg(種子)處理比較,移栽前和抽穗前對惡苗病的防效都存在顯著差異,與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 g/kg(種子)處理、25 g/L咯菌腈FS 5.00 g/kg (種子)處理、62.5 g/L精甲·咯菌腈FS 3.50 g/kg(種子)處理比較,移栽前和抽穗前對惡苗病的防效均無顯著差異。
3 結論與討論
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是防治水稻稻薊馬和惡苗病的良好藥劑,也具有較好的持效性,可以起到一定的壯苗作用。
防治稻薊馬使用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5.00 g/kg(種子)處理與70%噻蟲嗪WS 2.00 g/kg(種子)處理防治效果相當,比600 g/L吡蟲啉FS 3 g/kg(種子)處理具有明顯優勢。目前,常德市中晚稻秧田不僅受稻薊馬危害,也有飛虱、葉蟬的混合發生,付佑勝等[10]報道含噻蟲嗪成分的藥劑對這些害蟲具有一定兼治效果。使用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 2.50、5.00 g/kg(種子),對惡苗病的防效可達91%以上,與25 g/L咯菌腈FS 5.00 g/kg(種子)、62.5 g/L精甲·咯菌腈FS 3.50 g/kg(種子)防效相當。
綜上所述,20%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FS防治稻薊馬和惡苗病適宜使用2.50~5.00 g/kg(種子)在水稻浸種催芽至露白后拌種,待晾干后再播種。
參考文獻
[1] 方海維,倪社教,張國友,等.沿江地區稻薊馬重發原因淺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4,32(1):58.
[2] 李艷梅.不同種子處理劑對水稻秧苗素質及惡苗病防效比較[J].現代農藥,2018,17(6):54-56.
[3] 伏榮桃,陳誠,王劍,等.淺談水稻種子處理技術防治病蟲害[J].四川農業科技,2018(5):34-35.
[4] 關學文,張幫林.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防治水稻惡苗病田間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20(9):91,94.
[5] 吉沐祥,楊紅福,姚友華,等.江蘇省水稻種子處理劑利用現狀與使用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06,34(2):8-10.
[6] 陳軼.藥劑拌種對水稻中前期病蟲的控害作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1,52(3):642-643.
[7] 丁靈偉,陳將贊,戴以太,等.噻蟲嗪種子處理對水稻薊馬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3,54(11):1440-1441.
[8] 周宇杰,徐越堅,盧春燕.噻蟲嗪FS對促進晚稻秧苗生長與防治稻薊馬的效果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4(5):34-36.
[9] 唐濤,劉都才,劉雪源,等.噻蟲嗪種子處理防治水稻薊馬及其對秧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6):299-305.
[10] 付佑勝,趙桂東,劉偉中.70%噻蟲嗪WS對水稻壯苗及稻飛虱的防治效果[J].南方農業學報,2012,43(4):45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