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石晶



摘要 了解農二代群體的現狀,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對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95后”農二代的調查數據,通過描述性統計和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影響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95后”農二代生存現狀的因素。結果表明:80.2%的人接受的是高中及以下教育,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超過20%,受教育水平總體偏低;對目前工作持滿意態度的占比19.0%,持較滿意態度占比47.1%,持不滿意態度的占比為33.9%;農二代大多集中于工作相對輕松、收入較穩定的行業;農二代的收入大都集中于中低檔水平;該群體自購房屋占比為10.7%,所占比重最低,租房居住的比重最大,占比42.1%;大部分農二代普遍對社會保障制度了解不深,意識不強,社會保障缺失;婚姻狀況方面,未婚群體占絕大多數,且男性農二代的未婚率比女性農二代高。
關鍵詞 “95后”農二代;生存現狀;滿意度;識經鎮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04-025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67
Survey on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Post-95” in Poor Areas—A Case Study of Shijing Town,Rensh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YANG Xin,SHI Jing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e “post-95”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in Rensh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rvival status of the “post-95”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in Rensh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80.2% of the people received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below,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did not exceed 20%,the overall level of education was low; 19.0% of the people with satisfactory attitude towards the current work,47.1% with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attitude and 33.9% with unsatisfactory attitude;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i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industry with relatively easy work and stable income;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i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grade level; the proportion of self-purchased houses in this group is 10.7%,the proportion is the lowest,the proportion of rental housing is the largest,the proportion is 42.1%; the majorit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generally have a poo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lack of awareness and lack of social security; in terms of marital status,the majority of unmarried groups,and the unmarried rate of mal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econd generation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Post-95”agricultural second generation;Survival status;Satisfaction degree;Shijing Town
作者簡介 楊鑫(1995—),男,四川仁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農業經濟、區域經濟。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資源環境、區域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13
隨著“95后”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他們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一股重要推動力量。但是,現今的“95后”農二代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現實問題,諸如社會保障、就業問題、住房問題、婚姻問題、社會交往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了解并解決好他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一方面,可以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另一方面,也是響應國家對做好“三農”工作的號召。此次對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95后”農二代的生存現狀進行調查,主要是通過實地走訪,通過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分析,進而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以便為農二代的生存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和空間。
1 問卷設計與內容
1.1 概念界定 農二代是指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生的,戶口在農村但工作生活在城鎮的一代人。其中包括通過教育途徑達到“離農”目標的農村學子群體,包括家境或好或差但絕大部分時間留在農村的農民子弟,包括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后進城務工的群體[1-4]。研究中所涉及的農二代是指戶口所在地為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的“95后”青年群體,以下簡稱為農二代。
1.2 問卷設計及主要內容 課題選取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
青年隊伍中1995年以后出生的農二代作為問卷發放和訪談對象。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生存現狀,提高調研數據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此次調查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獲得樣本。在問卷設計上,根據實際情況,參考劉鵬等[2]西北地區農二代生存困境與對策等相關內容問卷設計的基礎上,設計出該研究的調查問卷。調研的主要方式為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農二代受教育狀況、工作情況、收支情況、居住條件、婚姻狀況、社會保障狀況、文化生活狀況等。問卷共設計了36個問題,以單項選擇、多項選擇題為主。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5份,剔除樣本中重要內容及指標缺失的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21份,有效問卷率為89.6%。
1.3 調查對象的基本概況
通過對問卷的整理統計,可以看出調查對象的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具有以下的基本特點,具體結果見表1。
2 農二代生存現狀的調查及描述性分析
基于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121份調查問卷,筆者首先分析了農二代受教育狀況、工作情況、收支情況、居住條件、婚姻狀況、社會保障狀況、文化生活狀況等方面的現狀。
2.1 農二代的受教育程度 80.2%的人接受的是高中及以下教育,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超過20%,這一群體的受教育水平總體偏低。
2.2 農二代的工作狀況 對目前工作持滿意態度的僅有23人,占比19.0%,持較滿意態度的有57人,占比47.1%;對目前工作持不滿意態度的有41人,占比為33.9%。農二代大多集中于工作相對輕松、收入較穩定的行業。
2.3 農二代收支狀況 農二代的收入大都集中于中低檔水平;其支出整體呈現出“以生計型支出為主,發展型支出較少”的特征。
2.4 農二代的居住狀況 該群體自購房屋占比為10.7%,所占比重最低,租房居住的比重最大,占比42.1%。
2.5 農二代的社會保障情況 71.9%的農二代普遍對社會保障制度了解不深,意識不強,社會保障缺失。
2.6 農二代的文化生活狀況 其閑暇活動主要為上網和看電視,對于文化娛樂活動,大多數人表示由于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等原因,很少有機會參加,這也使得他們多數閑暇時間只能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媒體來消遣。
2.7 農二代婚姻狀況 未婚群體占絕大多數,且男性農二代的未婚率比女性農二代高。
3 農二代生存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3.1 變量設定 所研究的是四川省仁壽縣識經鎮“95后”農二代生存滿意度影響因素問題,被解釋變量有兩種選擇:滿意與不滿意,所以筆者選擇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二代生存滿意度進行實證分析。
由于影響農二代的生存現狀滿意度的因素有很多,筆者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影響其生存現狀的諸多要素,引入9個解釋變量,包括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工作滿意度、收入滿意度、月收入水平、月消費水平、婚姻狀況、有無社會保險。數據的具體定義與說明見表2。
3.2 模型估計與分析 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農二代的職業、工作滿意度、收入滿意度、月收入水平、有無社會保險等5個變量的顯著性均小于0.1,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其他因素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說明它們不是影響農二代生存現狀的顯著影響因素。該研究主要分析農二代的顯著影響因素,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3.2.1 月收入水平在1%的顯著水平上對農二代生存滿意度有正向影響,這說明收入水平越高的農二代,其生存現狀的滿意度越高。一方面,收入水平越高,經濟支付能力越強,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不成問題,其個人及家庭物質生活得以滿足,生活有一定的經濟保障,因此,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收入水平越高,在滿足基本物質保障后,其精神生活也可能會相應提升,從而實現物質精神的雙重滿足,因而也就對當前的生存現狀越滿意。
3.2.2 工作滿意度的回歸系數為正值,說明農二代的工作滿意度對其生存滿意度有正向影響,且在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在被訪的農二代中,對目前工作滿意的農二代,其對生存現狀越滿意;反之,對目前工作不滿意的農二代,他們對目前的生存現狀滿意度較低。
3.2.3 農二代的職業的回歸系數為負值,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被訪農二代中,職業分別為“學生”、“個體戶”、“農民工”、“公司職員”、“其他”的農二代對生活現狀滿意程度依次降低。學生群體的生活壓力相對較小,而且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在物質和精神上相對滿足,因此這一群體對生存現狀的滿意度較高。個體戶群體中,因其多為“自己當老板”,工作相對自由,經濟方面相對滿足,因此,這一群體的滿意程度也較高。農民工群體,因為其多從事體力勞動,工作強度大,且休息時間較少,很少有閑暇娛樂活動,精神生活難以滿足,但其勞動收入基本與付出對等。公司職員這一群體因其收入水平相對于個體戶、農民工來說偏低,但其工作強度相對偏低,他們目前生活現狀存在的問題即收入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對生存現狀的滿意度不高。職業為其他的群體主要是無固定工作的農二代,他們因為文化水平、自身技能等等原因,未能找到合適穩定的工作,因此,這一群體對生活滿意度最低。
3.2.4 收入滿意度在10%的顯著水平上對農二代生存滿意度有正向影響,這也就是說,對當前的收入水平持滿意態度的農二代,其對生存現狀的滿意度相對較高;對目前收入水平不滿意的農二代,其對生存現狀的滿意度不高。
3.2.5 有無社會保險在10%的顯著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方向是正向的。這說明有社會保險的被訪農二代群體,其生存現狀滿意度較高,反之,則越低。其原因主要是有社會保險的農二代群體,其收入、安全、醫療、失業、養老等方面相對有保障,生活壓力相對較小,因而其生存滿意度也就相對較高。
4 關于改善農二代生存狀況的對策建議
針對所調查的“95后”農二代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個方面的問題,通過分析整理,大致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4.1 加強技能培訓,提高、更新農二代工作技能
農二代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們自身卻受到自身技能、學歷等等因素的限制,得不到有效發展。因此,社會也應該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讓農二代自身也可以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對此,政府部門應該多組織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加強對農二代的技能培訓。大部分農二代表示自身發展受限以及自身收入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技術,因此,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活動,一方面能夠提高社會勞動力的素質,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農二代拓寬就業渠道,為其增加收入及個人更好發展提供可能。
4.2 加強對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財力、物力投入
農二代的學歷水平雖然總體上較“農一代”而言有較大提高,但農二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仍然占少數,大部分農二代仍主要集中在高中以下學歷。因此,政府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村教育事業的投入,優化農村教育教學狀況,提高農村孩子的起步教育水平。讓農村教育能夠跟上節奏,使得“農三代”“農四代”……能夠獲得更高、更優質的教育,從而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儲備。
4.3 改善農二代住房問題
農二代目前面臨的另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住房問題。大多數農二代只能租房居住,或住在簡陋的員工宿舍,房間擁擠、采光和通風條件差,使得農二代的生活質量難以提高。因此,從政府角度說,農二代住房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政策不足,政府應該為其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像住房公積金,確保農二代能夠享受到住房公積金的優惠政策。從單位角度來說,企業應該和地方政府聯合,開發與建設與農民工消費能力相適應的住房。
4.4 加強社會保障
大部分農二代在工作中并沒有享受應有的社會保障,政府要加強對農二代權益保護政策與法規的制定。他們并不追求特權,而只是要求享有他們應有的社會保障。因此,要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消除不平等現象;同時,企業方面也要積極為他們辦理工傷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為其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4.5 全方位著手,促使農二代擇偶觀、婚戀觀的轉變
首先,農二代應當樹立理性的婚戀觀,不要把婚姻當做是一種投資或趨利的行為,這樣會導致很多的婚姻悲劇的發生。其次,社會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穩定物價、房價等,減輕農村青年特別是男性群體的負擔,使得他們能盡早立業,進而成家立室。總之,農二代應當樹立起理性婚戀觀。國家社會也應就新生代農民工婚戀難問題采取相應的行動,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彭振芳,南守宇.論“農二代”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功能[J].人民論壇,2015(17):130-132.
[2] 劉鵬,丁樂.西北地區“農二代”生存困境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2):11-12,100.
[3] 楊東,胡孝紅.中國“農二代”分類與比較研究[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3(1):70-75,149.
[4] 劉守英.農二代還愿意回農村嗎?[J].中國生態文明,2017(6):93.
[5] 陳雁.“農二代”從業結構探究:基于桂林市4縣區的調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4):170-171,195.
[6] 劉洪銀.“農二代”城鎮層級流動對打工收入增長的影響[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6):38-45,189.
[7] 魏露露,金佳斌,莊虹.“農二代”的身份認同危機及影響:基于在杭“農二代”的考察[J].才智,2013(13):279-280.
[8] 于付連.“農二代”生存現狀及其發展出路探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8):134-135,154.
[9] 劉洪銀.“農二代”跨城鎮流動對勞動權益實現的影響[J].蘭州學刊,2017(12):178-188.
[10] 譚秋成.我所知道的“農二代”[J].同舟共進,2018(12):21-23.
[11] 杜強,賈麗艷.SPSS統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173-180.
[12] 趙培芳,李玉萍,姚曉磊.“農二代”大學生返鄉創業的SWOT分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6):3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