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燦華 萬基勇 潘小亮


【摘要】目的 研究水紅花子治療單純腹痛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在我院(2019年9月-2021年7月)收治的單純腹痛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中,抽取60例,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口服消炎藥,治療組:水紅花子研磨貼敷神闕、天樞穴,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前,高頻彩超腸系膜淋巴結大小相對比,p>0.05;治療后,對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腹腔淋巴結的縱徑、橫徑均更低(p<0.05),與對照組相對比,觀察組患兒的腹痛緩解時間、腹脹、治療天數均更低(p<0.05)。結論? 水紅花子治療單純腹痛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效果更顯著。
【關鍵詞】水紅花子;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S857.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11--01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引起小兒腹痛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7歲以下兒童。表現癥狀是惡心、腹痛、便秘等,嚴重危害著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目前西醫治療主要針對病原給予抗炎、抗病毒及對癥治療。但患兒腹痛常反復發作,且長期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會給患兒帶來痛苦及免疫力的影響。而中醫學認為該病灶位于腸腑,是由中焦氣機郁滯,濕熱內蘊導致經絡不通。治療應以通腑降氣,化瘀散結,疏通經脈為主。為此,本文主要研究水紅花子研磨外敷神闕穴、天樞穴治療單純腹痛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臨床療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在我院(2019年9月-2021年7月)收治的單純腹痛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中,抽取60例,以抽簽法分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8:12,年齡最小3歲,最大6歲,均齡(5.23±3.21)歲;治療組:男女比例為17:13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7歲,均齡(5.82±1.46)歲。兩組資料符合對比研究標準(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口服消炎藥治療,讓患兒服用頭孢克肟分散片0.1gx6片/盒(廣州白云山醫藥),服用劑量:體重30KG的患兒每次口服0.1g,一天2次;體重15KG的患兒,每次口服0.05g,一天2次。
治療組:給予水紅花子研磨貼敷神闕、天樞穴。具體內容為:將中藥水紅花子研末成粉狀,與麻油調制,制成直徑為2cm圓餅,貼敷于患兒的神闕、天樞穴。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高頻彩超腸系膜淋巴結大小。利用高頻超聲對腸系膜淋巴結縱徑、橫徑進行檢測。
(2)觀察兩組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包括:腹痛緩解時間、腹脹、治療天數。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實施處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量資料),以α=0.05為設定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腸系膜淋巴結大小
治療前,兩組腸系膜淋巴結大小相比,p>0.05;治療后,對比于對照組腸系膜淋巴結的縱徑、橫徑,治療組更低(p<0.05),如表1。
2.2對比臨床指標改善時間
對比對照組,治療組腹痛緩解時間、腹脹、治療天數均更低(p<0.05),如表2。
3討論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在西醫學上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主要采取解痙、抗感染、
調節腸道菌群等治療。但西藥易誘發各種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并不理想[2]。中醫學認為,該病屬于“腹痛”等范疇。治療應以通經脈、調氣機、化瘀等為主要原則。因此采用水紅花子穴位貼敷治療單純腹痛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可有效疏通經脈,消除腹脹、腹痛等[3]。
《中國藥典》謂水紅花子“散血消癥,消積止痛,利水消腫。主用于癥瘕痞塊、癭瘤、食積不消、胃脘脹痛、水腫腹水”。水紅花子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心肌缺血、抑菌、利尿、抗凝血、擴張支氣管、提高免疫等作用。而神闕穴屬于人體“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的重要穴位天樞穴屬于足陽明胃經,主要作用是對人體的胃腸道功能、機體內環境進行調節。因而,以水紅花子研磨貼敷神闕、天樞穴,不僅操作簡單,費用少,患兒配合度高,還能有效的緩解患兒腹痛、便秘、腹脹等癥狀,減輕淋巴結腫大,減少不良反應。
綜上,對單純腹痛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應用水紅花子治療,可減少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減輕腸系膜淋巴結腫脹程度,應用效果更顯著。
參考文獻:
[1]李寶梁,劉渝陵,趙存仙,等.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47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31 (9):50.
[2]胡英,徐燕.中醫藥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8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6):20.
[3]沈蘋蘋.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治分[J].中國醫藥指南,2007,(5):110-111.
381950190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