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丹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系,河北 保定 071000)
自2003年,我國企業對環境保護的投資總額逐年增長,從03年828.88億元增長至18年8855.45億元,增長10倍多,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對環境保護投資總額不斷增長,增速也較快。但近16年,我國企業對環境保護投資總額占比卻不斷下降。自2010年以來就不斷推進關停高能耗、低產出的中小型鋼鐵生產企業等舉措。這都表明了我國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在大力提倡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企業對于環境保護的投入及效果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本文研究碳配額約束下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獨立決策模型及協同決策模型,討論在基本約束條件、投入產出效應函數條件下,企業環保投資獨立與協同決策模型建立,以及模型模擬對比。研究相關理論,對相關概念進行分析,基于投入產出函數建立碳排放配額下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決策模型。創新點在構建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獨立決策與協同決策模型,引入投入產出效應的視角,從經濟學角度對企業環保投資行為計量分析,構建獨立決策與協同決策模型的對比分析。
碳排放額配額是在政府指導下,各企業在生產經營時具有的一定額度的碳排放權力,當超出碳排放權力時,若企業繼續碳排放,則需企業向有關部門購買碳排放權力。在政府規劃碳配額約束前提下,供應鏈企業根據消費者市場選擇需求約束安排生產銷售,企業既得利益者會一如既往追求利益最大化,即投入產出比最大。企業投入產出模型顯示,企業總的投入包含了資源、投入及勞動力成本投入,企業產出包含了企業直接產品與中間產品產出。本文基于企業增量生產利益最大化前提下,根據庫克函數建立碳配額約束下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獨立決策模型假設。碳配額約束下,企業產品總產出大于總投入時,企業會做出積極的環保投資獨立決策;企業產品總產出小于總投入時,企業會做出消極的環保投資獨立決策。企業總的產出是以產品單價乘以產品數量而得出的,產品總的投入中包含了總的成本投入。
企業總產品產出數量=中間產品數量+最終產品數量
考慮到中間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某種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直接消耗程度,則需要考慮直接消耗系數,又稱投入系數,直接消耗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Qj代表產品j的產出總量,而qij代表產品i作為直接的中間產品投入,aij是直接消耗系數。直接消耗系數的值介于(0,1)之間,直接消耗系數越小,則總產出會越大。將上述兩個公式展開可得如下公式:

當政府減排配額處于博弈時,碳配額約束下,企業、政府產出達到極值狀態。
供應鏈企業中,企業協同環保生產發展與企業投入產出及直接消耗系數有密切的聯系。隨著核心資源分布動態變化,供應鏈企業協同也會產生動態變化。供應鏈企業協同的影響因素受到外界技術的影響,也受企業自身產業分布的影響。
碳配額約束下,協同決策滿足如下參數條件,研究過程中用4個控制變量詮釋經濟遞增機制,供應鏈企業產業集聚度、投資遞增率、勞動力存量及政府支出。
本論文中所選擇的主要是深圳地區的人均GDP,測試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為減少價格改變對GDP所產生的作用,我們用1998年當做基年展開平減,凸顯出地區現實經濟遞增的情況,選取ln PGDP。
借助I/GDP參量表示投資的增長率情況,單位GDP的固定化的資產投資量,表現投資對整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效應。L表示的是人力資本存量變量,Gov/GDP所代表的是地方財政支出和GDP的比值,也就是單位GDP內政府的支出量。
供應鏈企業產業的集聚度主要借助于區位熵LQ加以表示,反映某個產業部門專業化情況以及該地區于高層次地區的地位與作用等多維度。企業協同決策時,環保產品產出與非環保產品產出的效果對協同決策會產生一定約束,當環保產品產出大于成本支出時,企業會加大對環保的投資;當企業非環保產品產出大于成本支出時,企業會加大對非環保產品的投入。在政府、企業及消費者三方約束條件下,引入企業投入產出的相關控制量,構建模型,相關的計算公式如下:

LQij表示j區域中i產業于全國范圍的區位熵,qij所表示的是j區域i產業有關指標(產值與就業人數等指標)。LQij值愈高,該地區產業集聚水平愈好,產業集聚度愈大,經濟效益愈佳,能更好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綜上,估計各個變量就經濟發展在產出的彈性維度所構建的面板數據模型公式推導如下:

代入企業投入產出的控制變量及區域經濟增量,得下式:

上述式子中,參量i表示深圳區域的面板數據;t是時間序列(即年份跨度)參量,近15年的數據,所表示的是隨機擾動項參量。根據對上述簡易計算的驗證,本文所選的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計算模型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以近5年的數據對金融科技產業及其行業部門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計算結果,制成折線圖,如圖1所,近5年,2017年供應鏈企業產業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指數最高,2014年的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指數最低,8個行業的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指數都呈現出先高后低的趨勢。

圖1 2014-2018年供應鏈企業產業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協同決策Figure 2 Collaborative Decis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2014-2018
由上述模型對比分析可知,供應鏈企業環保投資獨立決策比協同決策的效應要大,決策作出更容易,約束條件更少,政府對企業環保投資獨立決策的影響更大。因此,筆者認為政府在制定相關的環保激勵政策時,可根據區域內相應的實際環保需求,將環保目標具體分解成小目標,將環保小目標落實到供應鏈企業單獨企業上,使得企業能夠單獨做好環保投資獨立決策。企業環保投入在現階段受政策影響較大,一次性的貼息與貼現并不能很好地促進企業持續性的環保投入,中間控制變量國內生產總值與政府環保投資決策之間有一定相關性。當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一定水平時,政府規制環保政策會更積極,企業對于環保投入也會更大。而當區域性發展水平趨向均衡時,更有利于供應鏈企業發揮環保投資協同決策。
環保并非一家企業之事,也并非一地一市之事,要考慮均衡發展、區域間協同發展。展開研究、制定相關環保政策時,結合利益博弈論,制定合適環保政策。今后相關研究,也要考慮企業、政府、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及消費者需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