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妍
【摘? ?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到了幼兒園應注重環境創設內容,主要創設探索活動環境,為所有幼兒提供參與機會;同時教師應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并分享自己的意見,還要尊重他人看法。這一活動涉及探究、實驗、操作、制作等環節,幼兒教師應輔助幼兒獲得知識經驗。本文將以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為核心,細致分析了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合理化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活動環境;環境創設;幼兒特征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133-02
【Abstract】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mentioned that kindergarte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creation, mainly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to provide all children with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children to ask questions, share their own opinions, and respect the views of others . This activity involves exploration, experimentation, 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other links,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 should assist children to gai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cre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y environment as the core,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regional activity environment in detail, and giv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Regional activity environment;Environment creation;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空間布局不合理
就部分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空間布局而言,其在規劃上存在一些不合理問題,第一點,不同區域設施不合理,如角色區、閱讀區創設在一起,角色區的幼兒存在會干擾閱讀區的幼兒,導致其無法專心閱讀,從而很難實現閱讀教育。第二點,某些活動區域面積小,基于這一問題,如活動區域過小,幼兒在活動中,很容易出現擁擠、碰撞等情況,增加了出現意外的概率。除上述兩點外,部分幼兒園環境創設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忽略了不同區域的聯系等。
(二)環境布置單調
一些幼兒園雖然在區域活動空間布局上較為合理,但是其忽略了環境布置的重要性,整體環境較為單調。基于這種問題的存在,很難改善活動區環境創設的質量。比如,有些幼兒園在布置活動區域時,僅僅懸掛區域的標志、名稱。經過這一布置后,整個環境過于單調,很難吸引幼兒的興趣,從而打擊了幼兒投入到區域活動中的熱情。
(三)環境創設缺乏評價
經研究可發現,部分幼兒園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后,不進行評價區域活動環境的工作,即幼兒園缺少相應的環境評價系統,很難保證區域活動環境質量。換而言之,幼兒園只是創設了區域活動環境,而不進行核驗,無法保證其是否能夠滿足區域活動的需要。因此,幼兒園要健全環境創設評價體系,以確保區域活動可以正常開展。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運用對策
相比正規教育活動,區域活動具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如活動內容更加豐富、組織形式更加靈活等,可提高幼兒教育的個性化、多樣化程度,并進一步貫徹新《綱要》要求。經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在幼兒園各種活動中,幼兒一般比較喜歡區域活動,這也是由于這一活動的特性造成的,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既可以自由結合、選擇,還可以自主發現、探索事物,還可以與其他的幼兒一同游戲、交往,因此更容易感受到樂趣。此外,要想更好地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就要重視環境創設,包括創設指導、材料投放等多方面。
(一)合理利用空間
在規劃區域活動時,要合理利用空間,同時要做到因地制宜,確保每項資源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首先,合理利用地面空間。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時,可將教室門口看作切入點,并沿著教室周邊進行設計,一般可以設計為環狀。具體而言,語言角、圖書角等安靜的區域,可以設置在一側;而數學區、操作區等需要溝通的區域,可以設置在另一側。其次,合理利用教室上方空間。在布置教室上方空間時,多會采用一些吊掛物品,其更換較為方便,且具有一定的裝飾與教育意義。比如,在遇到節日時,通過布置教室上方空間,既可以烘托氣氛,還可以開展主題教育,如在國慶節期間,懸掛國徽、國旗等。再次,合理利用好墻面。對于幼兒來講,墻飾既是裝飾的重要區域,其也是記錄幼兒成長的區域,還可以發揮一定的指導、傳授作用,引導幼兒開展必要的活動。同時,在布置墻面時,可以參考主題教育活動,比如,在開展“春天”的活動時,可以在墻面布置一些帶有春天氣息的裝飾,比如動物、植物、活動等。此外,還有預留一面墻,以供幼兒分享自己的成果。最后,合理利用桌面、櫥柜。在創設教室環境時,利用隔斷這類設施,可以獲得一些小的空間,比如櫥柜等,可以放置一些書籍等,而桌面也可以進行合理設計,以吸引幼兒注意力。
(二)科學選擇活動區域材料
在區域活動中,各種材料是比較重要的,其屬于幼兒活動對象。為此,在準備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能力、年齡、經驗等。首先,定期更換材料。關于區角材料,教師要結合季節、活動等不同,定期進行更換,以便迎合幼兒好奇心理,更好地投入到活動中。其次,考慮幼兒特征。在選擇或者制作材料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心理等特點,重視材料的情趣性、多樣性等,以激發幼兒活動欲望,并滿足幼兒發展需要,促使幼兒在操作中,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最后,家園配合豐富材料 。對于區域活動而言,材料會呈現其教育功能。在收集材料時,需要家園配合,一方面,要利用自然物,如鞋帶、木塊、石塊等,幼兒可以利用瓶蓋制作棋子,并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另一方面,利用廢舊物品,如塑料瓶、奶盒等,幼兒可以利用兩個瓶子制造“電話”,豐富其活動體驗。
(三)豐富區域環境內容
在設計區域環境內容時,既要參考教育要求,也要重視幼兒體驗,盡可能豐富區角,保證幼兒對區域活動感興趣。一方面,考慮幼兒興趣點。區域活動既要具備科學性,且要具備豐富度,同時內容設置要合理。就幼兒而言,其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較短,很容易導致幼兒不專心。因此,在設置環境內容時,要考慮幼兒的興趣點,做到有的放矢。一般在開展活動前,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交談,以了解其興趣點,并制定對應。比如,結合幼兒興趣,組織“小小理發師”活動,尤其是吹風、理發等環節。另一方面,重視幼兒個性差異。在設置區角內容時,要考慮到幼兒的個性差異,要增加活動的可變性,以適應更多幼兒參與其中。同時要考慮幼兒能力差異,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吸引更多的幼兒加入操作中。
(四)確保區域環境安全衛生
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時,教師要重視幼兒安全。在區角活動中,教師要參與其中,和幼兒共同完成衛生工作,如清洗罐、瓶等,并使用84消毒液浸泡,還要放置在陽光下暴曬,之后才可以使用,預防意外事故的出現。同時,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仔細觀察,一旦幼兒出現新問題,要記錄下來,并思考解決方法,以進一步完善區域環境,并保證幼兒的安全。
(五)科學環境布置
在布置區域活動環境時,幼兒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以提升環境的豐富度。首先,各個區域張貼一些規則,如在布置閱讀區時,可以張貼“愛護圖書”“安靜閱讀”等規則,其既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糾正幼兒一些不良行為,從而形成良好閱讀習慣;其次,在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參與其中,發揮其聰明才智,一起布置區域活動環境。這一做法的開展,既大大豐富了環境布置,還鍛煉了學生思考、動手等能力,滿足其心理上的成就感。
(六)開展環境創設評價
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時,有關人員可以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評價系統,確保區域活動質量。在評價區域活動環境時,要進行全方位評價,不留一點死角,即擴大評價主體,既包括幼兒園的領導、教師,也包括幼兒、家長等,同時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以獲得客觀的評價結果。一旦某位教師評價比較好,可獲得一些獎勵;一旦幼兒教師做得不夠好,可予以批評。同時,評價獲得要保持一定的頻率,可以每學期開展一次。此外,在評價之前,要科學設置評價指標,如幼兒參與度、區域規劃合理度、布置美觀度等,以保證評價結果較為理想,從而真正地提升環境創設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等人員要重視這些問題,并予以細致分析探討,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改善區域活動環境,方便幼兒活動以及學習。同時,就區域活動而言,其屬于正式學習的延伸,可以大大豐富幼兒園教育內容,比如鞏固所學知識、探索新知識等,有助于幼兒全面發展。此外,在活動區內,幼兒可自主選擇活動項目,并積極與其他幼兒合作,可以健全幼兒人格。
參考文獻:
[1]馮秋萍.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J].教師,2018(04).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