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馳
近年來,錦州市創新推行黨建員與水管員、護林員等“一員多用”“多員合一”做法,既緩解了農村工作力量的不足,又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后備力量。
人從哪兒來?長期以來,農村干部“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素質偏低”,黨建工作“后繼乏人、力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亟待破解。2019 年,北鎮市趙屯鎮黨委采取村黨組織推薦、鎮黨委審批的方式,為每村配備1 名黨建員,實行試用管理,優秀人員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2020 年,錦州市委組織部總結趙屯鎮黨委工作經驗,制定印發《關于加強全市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從每個行政村2 至3 名高中以上學歷、40周歲以下的后備人選中,擇優選擇1名黨建員,條件成熟的及時選配進入村“兩委”班子。
“黨建員為農村黨建工作注入了源頭活水,有效激活了‘神經末梢’。2020 年,錦州市共擇優補充36 名黨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一批優秀青年干部走上村書記崗位。”錦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俏介紹。
承擔啥任務?楊爽是北鎮市吳屯村土生土長的青年,大學畢業后,曾在大連從事市場營銷工作,月收入七八千元。聽說村里要公開選拔黨建員,她主動放棄了高薪工作,回村干起了黨建員。

北鎮市趙屯鎮黨建員向村民宣講農村環境整治政策要求
走進她的辦公室,只見辦公桌上整整齊齊擺放了10 盒“特制”檔案,分門別類地歸檔存放了吳屯村“三會一課”“三變”改革等材料。交談中得知,除了黨建,她還承擔著村里其他工作。
據了解,錦州市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建立健全黨建員工作制度,制定任務清單,將黨建工作、網格任務、村級事務管理等工作列入其中,讓黨建員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啥標準,同步解決過去村里“人沒活兒干、活兒沒人干”的問題。
待遇咋保障?“過去的水管員、護林員等‘專員’,大多都是村上報部門定,優親厚友的現象比較普遍,群眾有意見。”一提到這事兒,義縣頭道河鎮黨委書記劉輝就打開了話匣子,“這回由縣里統籌,將黨建員與‘專員’掛鉤,推行‘一員多用’‘多員合一’工作,為鄉鎮紓困助力、撐腰鼓勁,我們的工作就好干了。”
錦州市全面推廣義縣“人隨事走、錢隨事轉”“鄉定縣配”“整縣推進”工作法,各鄉鎮按照市文件劃定的“硬杠杠”選定黨建員,由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從鄉鎮選定的黨建員中挑選配備“專員”,高效推進“一員多用”“多員合一”工作。
錦州市將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吸收到黨建員隊伍里來,科學有效整合人員、資金和工作,積極推動“一員多用”“多員合一”的做法,充分調動起黨建員的積極性,既解決了“人從哪里來、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又解決了村級后備力量不足、黨建工作薄弱的問題;既考慮了長遠,又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