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常馨予
李慶峰(右一) 與村民聊天
這個世間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過的河,多數人以此開闊眼界、滌蕩胸襟。而基層民警李慶峰扎根邊境鄉村,沿著山路走了16年,他邁出的每一步都踏踏實實。
從土路破瓦到曲徑青磚,從盜賊出沒到安居樂業,李慶峰常年奔波在寬甸河口地區的“九溝十八岔”。身為遼寧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丹東邊境管理支隊大江口邊境派出所的黨支部書記、教導員,李慶峰在轄區里既是幫扶者,亦是守護人。他創新警務工作、投身基層治理,狠抓扶貧幫困、助推村民致富……是百姓贊不絕口的“貼心人”。
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是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每年吸引著大量海內外游客。然而,這個美麗寧靜的邊境鄉村16年前的治安狀況卻令人擔憂——村民有打架斗毆的、參與跨境走私的、盜伐林木的……一年下來,治安案件百余起,對轄區治安秩序和公安執法的公信力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2005年,剛調任到大江口邊境派出所工作的李慶峰有著初生牛犢的沖勁兒,從早到晚辦案不停。隨著工作的深入,李慶峰意識到,維護邊境秩序不能單打獨斗,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共同參與邊境治理,才能真正實現邊境地區長治久安。
為了全面掌握轄區情況,增進村民對自己的信任,李慶峰計劃挨家挨戶走訪。河口村地處山區,且九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看似隔山能說話,但握個手得有半天的山路要爬。李慶峰買了一輛自行車,開始了“上坡車騎他,下坡他騎車”的走訪之路。
老趙家是紅屋頂、小錢家養雞羊、老孫家有孤寡老人、大李家是貧困戶……3年里,李慶峰訪遍全村20.6 平方公里內的1041 戶人家,熟記每戶家庭的狀況與特征,背下了所有村民的姓名、住址甚至耕地位置。
用雙腳丈量的熱土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李慶峰成了名副其實的“活地圖”。于是,哪里有糾紛,他總能抄近路最快趕到。由于矛盾化解得及時,避免了許多治安案件的發生。3年里,李慶峰忙前忙后,上門辦理便民利民事項500 余件,化解鄰里間的“新仇舊恨”1100 多起,促進了警民、村民團結,樹立了邊防民警的威信。村民對李慶峰的評價是:“干事兒實誠,還有魄力,是個好干部!”
有了扎實的群眾基礎,李慶峰工作勁頭更足了——
他在田間地頭、景區碼頭開“課堂”,一有空就將安全意識和普法知識結合案件,有聲有色地講給大家聽;
他大膽創新,將警務室升級改造成涵蓋勤務指揮、視頻巡查、辦證服務等于一體的多功能農村警務室,案件查處率明顯提高;
2019年,他提議,聯合轄區所有黨支部,依靠黨建引領,創建治安隊伍,這些承擔不同任務的隊伍在維護治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李慶峰又推出“線上調解”的高效工作法,聯合司法所、國土資源所、律師事務所等職能部門和組織通過網絡快速規范解決糾紛,成功調解涉及勞資雇傭、土地山林、人身損害等大小糾紛百余起。
在李慶峰的帶領下,轄區創造了年治安案件發案不到10 起、“兩搶一盜”案件發案率全縣最低的平安佳績。
在多年的走訪中,李慶峰的心里總是裝著問題,有山地的村民能發展什么產業,有漁船的要怎樣致富……民富則安,他盤算著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為村民謀發展。
艷紅桃種植是河口村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桃子的收成直接影響村民脫貧后的生活質量。為彌補鄉村小農經濟分散經營的缺點,增強種植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2012年,李慶峰建議成立由村委會牽頭、艷紅桃種植戶共同參與的河口艷紅桃合作社。這一提議得到村委會及種植戶的一致贊同。在他的引導和幫助下,合作社建立了內部章程、組織機構、產品銷售等管理制度,還進一步拓展桃干加工、休閑采摘等精品特色項目。自合作社成立以來,艷紅桃銷售屢創新高,桃農平均年收入達10 萬元。
貧困戶陳福寶就在李慶峰的建議下靠艷紅桃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陳福寶是個苦命人,8 歲喪母,15 歲觸電失去右臂,17 歲喪父。李慶峰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并建議其做點兒生意改變生存狀況:長甸鎮各家各戶都種植高品質艷紅桃,但沒有實行統一銷售,李慶峰鼓勵陳福寶出去走走,把果品經銷商吸引進來。
“人活著就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有誠心,肯吃苦,總會有出路。”陳福寶記住了李慶峰的話,到外地推銷艷紅桃,為客商與村民牽線搭橋,幾次下來,不僅打開了村里艷紅桃的銷路,也嘗到了靠一只手也能掙錢過好日子的甜頭。
銷售桃子的同時,陳福寶又在李慶峰的提議下做起了有機肥料生意,不斷拓展銷路……年復一年,日子逐漸紅火起來。如今,46 歲的陳福寶已成立兩家公司,年產值過百萬元,也成了慷慨幫扶他人的企業家。
就這樣,16年間,李慶峰瞄準長甸鎮適合種植艷紅桃的優勢,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他為村民出謀劃策,從未落下一家,也沒丟下一人。桃樹遭遇凍災時,李慶峰勸村民重樹信心,保住艷紅桃的品牌與規模;桃農給桃子套袋培育時,李慶峰又勸阻大家不要為了賣相導致甜度降低,失去市場;疫情來臨,多數商業網點一片蕭條,長甸鎮的生意卻依然紅火,因為村民們早就在李慶峰的指導下,打通了電商銷售渠道……
多年來,李慶峰一直引導和幫助村民發展生態精品農業。如今,當地的艷紅桃、河口鴨蛋、三文魚等都是線上熱銷的明星產品,村民們忙起來了,也都富起來了。
隨著村子的日漸發展,很多曾外出打工的人也留在村里開起了農家院,河口村的農家院增長到200多家,一到旅游旺季,到處彩旗招展,賓朋滿座,顯得十分熱鬧。
而李慶峰卻越來越忙:他積極創新鄉村多元治理新模式,制定“農家院”經營戶自律公約,發動各企業支部開展聯創聯建,定期組織“誠信商家、文明店鋪”“環境衛生標兵單位”等評比活動。他還帶領大家改變村容村貌,先后完成全村排水溝清理和違章建筑物拆遷改造,新增景區配套設施200 余件,生產生活垃圾全部實現日產日清、分類處理,村路硬化覆蓋率達95%。
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祥和的氛圍,給河口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村民平均收入比兩年前翻了近兩番,小小邊境鄉村變成享譽全國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李慶峰本人先后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遼寧省人民滿意警察”等稱號,2020年又榮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稱號。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談及未來,李慶峰有個心愿,他要努力培養更多民警成為幫農助農的行家里手,有他們圍繞在群眾身邊,如同點點繁星,一起忠誠守護著萬家燈火和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