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勝基
“鎮里幫咱打開了銷路,以后再也不用為賣農貨發愁了。”年中一場農超對接會后,沈陽市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的許多村民心滿意足,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大黑崗子鎮百姓生活點滴變化的背后,與鎮黨委的努力分不開,也與派駐的第一書記密不可分。
2018年3月底,沈陽市政協干部李俊峰被選派到大黑崗子鎮任黨委第一副書記。從此,他開始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共同圓夢。
剛到任,李俊峰就面對一道亟待解答的“考題”。2017年,因簽約種植采購的廠商出了問題,大黑崗子鎮東于村172 戶農民的近百萬斤花生嚴重積壓。村黨支部書記為解村民燃眉之急,便將這些花生集中起來,建起了花生油廠,可榨出的花生油一直沒有打開銷路。
花生油堆在庫房里,更壓在李俊峰的心頭。
拿起手機,李俊峰很自然地先向微信朋友圈求助。零零散散賣了200 多桶,雖說有了起色,但遠遠沒達到預期目標,用他的話說:“這才哪兒到哪兒啊?不解渴呀!”
要想有路行,腳步不能停。李俊峰帶上樣品,瞄準市內幾家超市,身先士卒當起了推銷員。一次次地上門推介,卻一次次地碰了壁。于是,李俊峰靜下心來整理思路。他一邊上網學習農產品銷售知識,一邊聯系買家了解需求,終于找準癥結開了藥方。“當務之急是對花生油重新進行產品定位,改良包裝設計。”李俊峰豁然開朗。
有思路才有出路。李俊峰馬不停蹄,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回市內“逛”起了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用心琢磨柜臺和貨架上的花生油商品包裝,同時聯絡設計公司,一起研究,反復推敲,幾易方案……
有了全新包裝的花生油產品,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瞬間增強了李俊峰的信心。通過一家一家地洽談,銷售渠道拓寬了,“老邊頭”花生油走進了更多市民的廚房。
到2018年年底,東于村不僅銷售花生油近5000 桶,而且將手工笨榨花生油廠擴建一新,7 個儲油罐擴建至27 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綠色安全品質不斷提升。
村民豎起大拇指,用滿意的笑容和贊許的目光,對李俊峰的答卷給了個大大的滿分。
“有好的產品,還需要有好的營銷,否則就是‘養在深閨’自我欣賞,叫好不叫座。現在早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如果坐等客戶,恐怕會被市場拋棄。”曾在政協宣傳部門工作過的李俊峰,深諳互聯網時代的“廣告”之法、“營銷”之道。他利用自身優勢和經驗,決定將商家和媒體請到大黑崗子鎮的田間地頭,主動“推銷”自己。
“把花生賣出去,更要把新觀念帶回來。地里種著那么多好東西,咱搞農超對接,直接面對市場,減少中間商環節。”李俊峰的想法得到鎮黨委支持。2018年6月,大黑崗子鎮舉辦了一場大型農超對接會,香米、雜糧、花生油等設計獨特、品質上乘的特色農產品包裝一上架,就讓眾多商家嘖嘖稱贊。
“這招管用。”現場的火爆、后續的訂單,讓李俊峰信心滿滿。作為沈陽市選派干部自我管理協調聯絡組副組長的李俊峰趁熱打鐵,接連策劃了“紅色鄉村第一書記展覽館集市”“紅色鄉村聯營大集”等近十個年度農超對接展銷會。這樣一來,大黑崗子鎮農產品無論是線下的訂單額還是電商銷售額,都有了大幅提升,農戶的收入也隨之增加,眼看著日子越來越紅火。

李俊峰(左二) 在“紅色鄉村”第一書記集市上向顧客推介大黑崗子鎮出產的優質大米
“作為沈陽市選派干部自我管理協調聯絡組副組長,我不僅要做好自己身為第一書記的本職工作,而且要從匯聚第一書記力量的角度出發想問題、干事情。”李俊峰這樣說道。他策劃發起的每年十余場農產品大集,引得全省14 個市的第一書記參與進來。“要搭建起拓展工作渠道、盤活本地農產品市場的新平臺。”第一書記們紛紛表示。如今,李俊峰發起并號召14 個市第一書記共同參與的“玖伍文化城年貨大集”,成為沈城一個亮麗的品牌。
延續這個思路,2019年,李俊峰又帶領春暉五谷雜糧合作社、東于花生種植合作社和每利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十余場展會,拓展了大黑崗子鎮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如今,大黑崗子鎮農產品不僅走進沈陽市內多家知名副食超市,還通過網店銷往省內外各地。
一手抓農產品銷售,一手抓招商引資。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主體,李俊峰主動到市內相關部門及辦事大廳了解注冊流程。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8月,在我和鎮上同志奔波了多個辦事部門后,一家總部經濟企業終于順利落戶,每年的營業額能有2000 多萬元。”今年,李俊峰又成功引進一家投資3000 萬元的“飛地”項目。
兩年多來,點點滴滴成績的背后,都離不開黨建引領發揮的作用。在想方設法幫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李俊峰始終將抓黨建放在首位,堅持黨建引領各項工作、貫穿各個環節。
“我在調研中發現,全鎮9 個村不但沒有一個村辦集體企業,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且大部分村有負債。”在深入鄉村工作3 個月后,李俊峰就形成近萬字的《關于遼中區大黑崗子鎮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我到鄉鎮后,抓黨建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摘掉軟弱渙散村的帽子。”針對趙家窩棚村和大蘭窩棚村兩個軟弱渙散村的不同情況,李俊峰配合鎮黨委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系列加強村屯環境治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具體工作計劃及配套措施相繼出爐并付諸實施。當年年底,兩個村都順利完成軟弱渙散村整改工作。
著眼于推進全鎮各村的村部標準化建設,李俊峰與黨委班子仔細研究,組織各村黨支部書記和相關黨員干部,到潘家堡鎮于家臺村、劉二堡鎮皮家堡村、楊士崗鎮靠山屯村參觀學習領航示范村建設、新型農業主體建設、村屯環境建設等先進經驗。其中,三尖村建設了高標準農村基層黨組織陣地,建成了黨建主題公園,完善了黨群文化活動廣場、黨群服務中心、為人民服務代理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警務和矛盾糾紛調解室、黨群資料室;趙家村則組織村民對全村13 條共3500 米長的街路全部進行了“三堆”大清理……
聚焦營商環境和8890 投訴平臺建設,李俊峰牽頭組建大黑崗子鎮民意訴求平臺領導小組,并及時做好宣傳工作,建好民意訴求平臺工作臺賬,積極回復訴求,接到投訴案件均妥善辦結,得到群眾的好評。
李俊峰還對殘疾人、孤兒、低保戶、五保家庭等弱勢群體進行摸底,利用沈陽慈善總會的救助資金,使近70 人每人得到2000 元生活補助,用實際行動溫暖了貧困村民的心。
前不久,沈陽市優秀選派干部李俊峰又榮獲了“沈陽市最美扶貧人”稱號,他在駐村日記中這樣寫道:“金杯銀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被一方百姓當作‘自家親戚’,能和他們一道讓貧困鄉村由弱變強、舊貌換新顏,不斷繪就富民新畫卷,是我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