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杰
(河南省鄭州二砂醫院中醫內科 鄭州450000)
原發性高血壓為臨床多發慢性病癥,若患者未及時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隨病程延長,血壓持續增高可損害全身細小細胞,出現神志不清、心悸乏力及其他神經系統表現,甚至可發生重要臟器器官功能損傷及衰竭[1]。 西醫臨床多采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等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可減小血管阻力,以調節血壓,并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 近年來中醫治療憑借其在高血壓治療中可對機體進行多靶點的整體調節,體現個體化治療特征的優勢,在臨床中得到廣泛重視。 丹參滴丸及鎮肝熄風湯在高血壓治療中均較常見,其中丹參滴丸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功效,鎮肝熄風湯可滋陰潛陽、鎮肝熄風,二者均對調節血壓具有一定積極意義[2~3]。 本研究旨在探討鎮肝熄風湯聯合丹參滴丸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51例。 研究組男29 例,女22 例;年齡49~78 歲,平均(63.51±6.22)歲;病程1.5~10.3 年,平均(5.90±2.03)年。 對照組男27 例,女24 例;年齡47~79 歲,平均(64.02±5.95)歲;病程1.3~9.6 年,平均(5.81±1.99)年。 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經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高血壓;(2)臨床資料數據完整;(3)患者依從性高;(4)年齡47~80 歲;(5)已知情同意本研究。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治療8 周。對照組在增加運動、控制體質量、減少鈉鹽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減少脂肪攝入、 戒煙等常規干預基礎上口服復方丹參滴丸(國藥準字Z10950111),270 mg/次,3 次/d。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鎮肝熄風湯治療,組方:生赭石30 g、懷牛膝30 g、生龜板15 g、生牡蠣15 g、生龍骨15 g、天冬15 g、玄參15 g、生杭芍15 g、茵陳6 g、生麥芽6 g、川楝子6 g、甘草5 g,1 劑/d,煎煮至300 ml,分2 次服用。
1.4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的血壓水平,包括舒張壓(DBP)、收縮壓(SBP)。(2)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的生活質量,依據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總分100 分,得分越高越好[4]。(3)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嘔吐、惡心、面色潮紅。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BP、DBP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療程結束后研究組SBP、DB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mm Hg, ±s)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mm Hg, ±s)
組別 n研究組對照組51 51 t P SBP治療前 療程結束后 t P 157.67±5.68 155.97±6.02 1.467 0.146 129.87±6.96 135.07±6.77 3.825 0.000 22.100 16.475 0.000 0.000 DBP治療前 療程結束后 t P 101.26±6.78 100.82±7.01 0.322 0.748 80.12±6.13 86.55±6.51 16.517 10.653 0.000 0.000 5.135 0.000
2.2 兩組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F-36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療程結束后研究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SF-36 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n研究組對照組51 51 12.916 9.728 0.000 0.000 t P治療前 療程結束后 t P 63.32±6.80 62.56±7.04 0.555 0.581 81.71±7.56 75.78±6.68 4.198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若未及時得到有效干預,其兒茶酚胺上升,肌肉交感神經沖動、去甲腎上腺素間反應性增強,可增加末梢兒茶酚胺生成量,誘發靜脈及小動脈收縮,加劇病情[5~6]。 近年來,受社會工作壓力增大、不良生活習慣養成、人口老齡化形勢加劇、膳食結構轉變等諸多因素影響,原發性高血壓發生率持續增高,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口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如何對原發性高血壓進行安全有效的干預已成為研究熱點。
西醫臨床多采取雷米普利等ACEI 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能增強血漿腎素活性,降低醛固酮水平,抑制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擴張外周血管,減小血管阻力,調節血流動力學,從而達到降壓目的,但單藥治療的效果不佳。 丹參滴丸為中醫輔助治療高血壓的常用藥物,主要成分包括冰片、三七、丹參等,有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促進氧自由基清除,抑制脂質過氧化與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降低血小板活性,能對血管內皮產生一定保護作用,以此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調控血壓[7~8]。
中醫認為,原發性高血壓病機在于勞倦虛衰、飲食不節、情志內傷致使肝臟功能失調,主要病理變化在于肝腎陰陽紊亂,故疾病應自肝腎論治。 結合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病機,中醫常采取鎮肝熄風湯治療,君藥選用生赭石、懷牛膝,牛膝可將隨風上逆的血引而下行,生赭石則善于平定上逆之挾血肝風;生龜板、生牡蠣、生龍骨可滋陰潛陽;天冬、玄參能養陰清熱;白芍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風之急功效;茵陳、生麥芽、川楝子可疏肝、抑制肝風;甘草可調和諸藥。諸藥聯用可共奏滋陰潛陽、 鎮肝熄風之功, 有效調節血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鎮肝熄風湯內白芍的白芍總甙成分可拮抗氧化應激反應, 降低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內皮素-l(ET-1)水平,降低血壓;玄參提取物能阻止縮血管活性因子血栓素B2(TXB2)及AngⅡ生成,避免血管壁增厚;懷牛膝可舒張血管,調節血液流變學狀態; 茵陳提取物能利用抗氧化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增加一氧化氮(NO)含量、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療程結束后研究組SBP、D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于常規干預基礎上聯合丹參滴丸與鎮肝熄風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可有效調控患者血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丹參滴丸及鎮肝熄風湯可自不同作用機制調節血壓,產生降壓功效,減少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丹參滴丸+鎮肝熄風湯聯合治療的安全性具有保障。 綜上所述, 聯合采取丹參滴丸及鎮肝熄風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