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雅楠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美術活動不應局限于美術課堂教學,幼兒一日生活中的環境創設、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都是美術教育的課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層面積極融入美術教育,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和知識等方面的發展,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繪畫的過程是用心靈重新構建世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和情感的過程。繪畫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且易于接受的活動,也是提升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利用繪畫活動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呢?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教育過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設計和創設。我任教的江蘇省揚中市實驗幼兒園在班級設置了幼兒的自我規劃墻:在“我的一天”版面,幼兒每天來園后先規劃自己的一天;在“天氣預報”版面,幼兒每天觀察天氣情況,用畫筆畫出晴天、陰天、雨天等。同時,幼兒園還開展“動植物生長記”活動,讓幼兒觀察大蒜、黃豆發芽的過程以及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并用繪畫的方法記錄下來,這是幼兒關心與愛心的體現。這些環境創設無不滲透著豐富多彩的美術教育元素。
游戲有利于幼兒對美的創造力的發展,幼兒可以無拘無束地在現實生活中、在游戲的構思中進行美的創造。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被材料而吸引,主動地操作材料,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如在紙團印畫“春天的花”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顏料、紙團,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覺得繪畫和玩游戲一樣,是件快樂的事情。
除了可以以集體和分小組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還可以將其延伸到受幼兒喜愛的區域游戲活動中。豐富的活動材料是有效開展區域游戲活動的保證,材料投放要有計劃,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例如,在手指點畫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投放單色的水粉顏料,讓幼兒練習單色點畫,然后逐漸增添顏色,由單色變為多色點畫。這樣不但提高了幼兒手指點畫的興趣,而且使幼兒從材料的投放中逐漸認識了各種顏色。這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投放材料的方法,更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
橫向聯系語言、科學、社會等學科,使之真正成為美術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如在社會領域有認識了解國旗、天安門、家鄉等內容,可以選擇開展畫國旗、天安門、美麗的家鄉等美術活動內容;在科學活動“有用的紙”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運用紙的特征進行美術制作(折疊、剪紙、繪畫、扎染等)。這種整合可以幫助幼兒建立各種學習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深化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努力將美術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使淺表興趣得到引申、內化,并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使幼兒成為美術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教師需利用社區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此外,還應經常組織幼兒走出教室,通過散步、參觀等方式接觸社區環境,如參觀幼兒園附近的小區,走進公園等。在教師的引導下,這些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成為幼兒創作的源泉,通過幼兒的畫筆不斷呈現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教師應鼓勵幼兒創造,培養幼兒的表現能力。幼兒喜歡童話世界,有許多動畫形象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如孫悟空、葫蘆娃、機器貓等,這些人物及其故事能夠激發孩子創造許多作品。教師還可以借助配樂文學作品欣賞、照片欣賞等方式激發幼兒想象力,讓他們用多種美術表現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情感。
教師應結合節日進行美術創作。兒童節、國慶節、春節往往是幼兒最熟悉、喜愛的節日,也是讓幼兒大展身手的好時機。一把美工剪刀、幾張彩紙,不一會兒,幼兒就能做出豐富多彩的彩帶、拉花、窗花。在自己布置的環境中慶祝節日,可以極大地提高幼兒的成就感和積極性。
通過實踐,將美術教育元素融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一日活動的內容,提高了幼兒的美術水平,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美術教育是一日活動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能使美術成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手段,提高幼兒綜合素質,增強幼兒發現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