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道/賀友順 劉全樂 尚建忠 劉軍英 劉革新

六百年歷史的大田莊村位于圈頭鄉的西南部,是四面環水的純水村。這里的水淀曾有抗戰的歌聲鏗鏘縈繞,這里的大地曾有紅色的旗幟漫卷飄揚,現如今,時間在獨處一方的大田莊似乎格外緩慢悠長,云浪輕涌,荷影連天,伴隨著每一場日出日落,平凡日子里的每一個故事都在靜靜述說。

俯瞰大田莊民居
大田莊村位于圈頭鄉的西南部,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至今已走過悠悠六百年歲月。天廣地闊,村莊綴在遼遠明凈的白洋淀中,四面環水,魚鳥游翔,葦叢蕩漾間不時有舟船往來,將寧靜的一方土地與紛紛喧擾相隔。
大田莊村西北距縣城10 公里,東北至圈頭村3 公里,南至本縣劉李莊鎮東、西李莊1.5 公里,西距本縣端村3 公里,東距本鄉東田莊0.5 公里。時至今日,已發展至1757 戶,4651 人。
回溯數百年前,據《安新縣地名資料匯編》記載,早在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 年)大遷民時,田氏始祖田子承便率族人從口(北)外小興州遷徙至內地東店頭(今東淀頭)村居住,落地扎根,其后人眾枝繁。至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 年),有田氏兄弟四人由東店頭遷至圈頭村西南6 里處屯居,因姓定名田家莊,后更名大田家莊,再后演變今名大田莊村。
大田莊設鄉建置于1953 年6 月1 日,隸屬三區(端村),轄東田莊、大田莊、北田莊3 個村。后全縣撤區并鄉,大田莊鄉隸屬于安新縣。1984 年10 月1 日,大田莊大隊管委會改稱大田莊村民委員會至今。1996 年4 月25 日,安新縣21個鄉鎮合并為3 鄉9 鎮,大田莊鄉建置即日撤銷,大田莊鄉原轄的大田莊村、北田莊村、東田莊村劃歸圈頭鄉。
歲月留下的痕跡,不止被記錄在文字里,更停駐在一張張照片中。


夢里水鄉——大田莊的自然風光

古老的淀泊環抱著沉淀了數百年光陰的大田莊,看蘆葦年年新生,荷花開落有時。從遷徙至此到深深扎根,從連天的烽火中硬挺挺走過,又在朝陽中新生,剛硬與柔美,風浪與平實,都在這里相匯、融合。




攝影師鏡頭中的大田莊。他們既是記錄者,更是親歷者。
“和諧共生,淡泊自然,超然世外……這就是我眼中的大田莊”,有這樣一隊攝影人,他們心懷赤誠,用十年的時間每周往返大田莊,每年都拍下數千個瞬間,步履不停地追尋著,記錄著。最動人的,永遠是最本真的模樣。攝影師們眼中的純水區村大田莊,依舊保留著不受外界侵擾的獨特生活狀態,基本的生活依靠和風俗習慣都還延續著數十年前的狀貌,人與水相親相依,民風淳樸而自然。
隨著建黨百年的到來,這片紅色的土地愈加熠熠生輝。如今的大田莊,更是充滿著溫和質樸的市井繁喧、生活百味,平凡中的水鄉日子,被種下了無數美好祈愿。
白洋淀深處的大田莊,村東有一座古廟,建于明嘉靖年間,名清泉庵,俗稱奶奶廟。青磚、布瓦、條石砌基,五百多年歷經水、火、風、震,巍然屹立,穩如磐石。
據乾隆八年《新安縣志》記:“清泉庵,在白洋東,田莊人田貫建,內藏藏經5480 卷,茫??嗪?,此為慈航,淼波中佳勝也?!钡弁鯇⑾?、社會名流,碧波泛舟,游歷古廟。明朝孫承宗(官少師)游歷此廟留警世詩作,孫奇逢、蘆中人廟中和詩,做《宿清泉庵贈僧大藏》,清乾隆皇帝小憩為毗臨古廟的石丘淀賜名“鰣鯸淀”。

1939 年6 月,冀中軍區“反掃蕩”和改編河北游擊軍會議就在這所廟內召開,史稱“古廟會議”。

1944 年7 月,白洋淀雁翎隊在安新縣王家寨伏擊戰中繳獲了大量戰利品:輕重機槍各一挺、步槍86 支、手槍8 支、毛毯100 余條、俘獲90 多偽軍和6 名日本兵。雁翎隊無一傷亡。

淀上神兵,整裝待發的雁翎隊戰士們。
偶爾一條銀色的魚帶著潑刺刺的水聲,歡愉地從蓮葉間躍出水面的時候,一群群潛伏的水鳥,便帶著低沉的嗚叫,來回地從湖面掠過。……這是白洋淀上美麗的季節,也是水上英雄們活躍的好時候?!虑唷堆泗彡牎?/p>


抗日戰爭時期,清泉庵古廟有許多美稱:青少年的革命搖籃、抗大分校、白洋淀的“延安”等。廟里常有晉察冀邊區、冀中區、冀中九分區以及縣區干部,宣傳抗日救國,點燃抗日火種,在古廟,成立了青年自衛隊、婦救會、兒童團、農會等抗日組織,古廟里?;仨懼箲鸬母杪暎骸瓣帩竦牡胤叫枰?,黑暗的中國需要共產黨……”
1939 年初,在此廟召開過冀中區反“掃蕩”和改編河北游擊軍的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冀中區司令員呂正操、政委程子華、副司令員孟慶山、參謀長孫志遠、地方代表侯玉田,120 師師長賀龍亦派甘泗其主任出席會議。
1940 年初,孟慶山、陳鵬來大田莊古廟會見黃久征,做爭取工作。黃久征,綽號黃羅鍋,霸州黃莊村人,常在霸縣、文安、任丘、安新一帶活動的綠林頭領??箲鸨l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他組織起幾百人的隊伍進行抗日斗爭。1942 年4 月22 日(農歷三月初八)在采蒲臺村和縣大隊一起重創日寇。
1944 年10 月,在大田莊古廟,召開成立白洋縣大會,白洋縣縣界以原新安縣為基礎,向東擴展到千里堤內。白洋縣的成立順應抗日形勢,擴大解放區,縮小敵占區,確定了自西向東、由南向北對日反攻戰略。

1944 年12 月,冀中軍區部分干部合影。左起:林鐵、楊成武、金城、李志民、羅玉川。圖片提供/冀中人民斗爭史資料研究會
1944 年12 月3 日,冀中軍區司令員楊成武和政委林鐵、羅玉川、李志民、金城一行人到達大田莊,在古廟召開了八、九、十分區干部會議,確定了自西向東、由南向北對日反攻戰略。
1945 年初夏,楊成武、林鐵、李志民來到白洋淀,在大田莊古廟指揮對日大反攻,自4 月至8 月,先后發起任河、文新、安饒、子牙河東、大清河北戰役。
1945 年6 月底,在大田莊古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解放新安城,冀中九分區政治部主任劉光裕為總指揮,緊密配合冀中軍區對日大反攻,消滅敵偽,迎來了抗日勝利的曙光。
大田莊古廟又是雁翎隊生活、學習、訓練的地方,2000 年版《安新縣志》記載:“大田莊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革命根據地,聞名中外的白洋淀雁翎隊經常在這里活動。在這里,雁翎隊戰士們謀劃著戰爭的開始,分享著戰斗勝利的喜悅,在這里,演繹著雁翎隊許許多多戰斗故事。八年抗戰,雁翎隊承民族之大義,高舉中國共產黨抗戰救亡之旗幟,以浩浩淀水為依托,以茫茫蘆蕩做戰場,神出隱沒,潛行匿跡,用火槍火炮,殺日寇,除漢奸,端炮樓,炸汽船。與日偽屢屢作戰凡七十余,斃敵三百余,俘敵五百余,繳獲步槍五百余,手槍四十八支,機槍三挺,小炮兩門,彈藥物資不計其數。”
這里的人民英勇奮斗,為爭取民族解放和革命的勝利做出了無數的奉獻與犧牲。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大田莊村始終燃燒著抗日的烽火,抗日軍民始終高擎著抗日的鮮紅旗幟。
舊時光里,萬物生長都輕輕緩緩,就像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最觸動人心的永遠是任由時代變遷,每個人都依然懷揣著最真誠可愛、不加修飾的喜怒哀愁。在大田莊,時間似乎慢了下來,看見兒時的自己,看見年輕的父親和母親,看到不緊不慢的平凡日子,看到就在你我身旁的水鄉“李煥英”。
湛藍的天,映在明凈的水中,小小少年赤條條的紛紛“撲通”跳入水中,破碎了的水中天空激起無數水花,灑在木船上,灑在茂密的葦叢間,蟬聲四起,仿佛都扯開了嗓子盡情助興,待到水面平靜下來,才又一個個露出頭來,咧出一口大白牙,在日頭底下閃閃發亮,將笑鬧聲融進一整個盛夏。
到了寒冬,水面結了厚厚的冰層,你看那冰面上,一家老少趕集歸來,紅的衣,藍的帽,遠遠望去都星星點點變成了冰面上盛開的花骨朵,大人們步伐沉穩,走得小心,孩子們則爭先在冰上打著滑,呲溜一下滑出老遠,手里的小吃還熱氣騰騰,隨著步伐左搖右擺,香氣被散滿一路。
水鄉的碼頭就是一個百姓的大舞臺,上演著人間百相,豐富多彩。鑿冰、取水、洗衣、網魚,還有不小心墜進河道的來往機車,這般讓數十名壯實漢子一齊上陣拉拽的大場面……這里的人和水最是親近,日日相見,包容悲歡。

淀邊居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水,離不開碼頭。




身旁盡是熟悉的鄉音,抑揚調子里的叫賣聲和拉家常,最是令人親切。忙時出船捕魚割葦,閑時聚在空地曬太陽,“構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將新火試新茶的尋常煙火,平常小事”,平淡卻真切的生活里,藏著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希冀。
水鄉寬一點的街道,每逢集市,便會摩肩接踵。水鄉的窄巷,迂回輾轉,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宛若棋盤。每以為山窮水盡,轉個彎,卻又柳暗花明。
加厚的棉衣,新鮮的蔬果,氣味濃郁的花椒大料,還有修拉鏈補鞋子的老攤,人來人往,走走停停,集市里的熱鬧驅散了寒冷的空氣,滿載而歸時,遇到來趕集的街坊老友就熱情招呼,停下寒暄,日子平凡卻也充實有味。朝陽和落日,常常把人們的影子拉長,從街的這頭到巷子的那頭,一天的伊始與結束,在大田莊周而復始,日日有新。
就在這寬窄之間,變化無窮,行走在熟悉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心里是踏實自在,眼里能望見每個角落都印刻著的時光,藏匿著的記憶。

四季在街頭巷尾間變換,人們的生活日日有新。







細微的小事,組成了大田莊最樸實也最動人的日常生活。
舊墻矮屋,殘垣斷壁,有如窖藏老酒,被時光層層堆疊,透著歲月的包漿。
或高大或低矮的屋墻,就是一本本大田莊的史書,每一塊磚石,都是一筆記錄。從這邊跑來時還是嬉戲追趕的孩子,到那邊走出時已是蹣跚的老人,幾十年也不過是眨眨眼就溜走了。但每一雙編織葦席的巧手,每一次向著街道呼喊自家孩子回來吃飯的聲音,每一天進進出出的腳步,都能把時間的縫隙充實填滿,也正是每一個人的點點滴滴最終匯成了大田莊的歷史。
一磚一瓦,厚實,又有溫度,沉默細數著年歲,又昭昭然將時間展開在每一處殘缺里。
水鄉人的日常,充滿人間煙火氣息,讓人覺得安心而愜意。
一聲鄉音,拉近距離;一曲鄉情,貼近心靈。
奶奶盤腿在炕上,銀發絲閃出透明的光,厚厚的老花鏡滑到了鼻梁中間,她順著光進來的地方,瞇著眼,向后弓起脖子,一手捻著線,再試探找著針眼,嘴唇還不住地抿幾下,整個人都繃著一股子勁。每到這個時候,小孩子總候在一邊,眼巴巴地等著自己能幫忙大人穿針引線的驕傲時刻。
到了院子里,月季花揚著臉,越開越旺,大黃狗臥在燒火的木柴邊,睡得正酣,還有洗手池旁磚縫里新冒出來的青苔,是綠盈盈的好看。
老屋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聞起來格外踏實,那是被曬得非常蓬松,還暖烘烘的被褥的味道,是一家老小圍坐桌前的飯菜香味。日子總是有喜有愁,但更多的是能平安平凡走過的欣慰。

大田莊的征遷已提上日程,這里的居民在不久的將來都要搬離故土,搬進嶄新的高層樓房里,屬于村莊的故事似乎要在這里劃畫上一個句點。影像將為轉瞬記憶和存在痕跡刻印下一份永久的留存。
這就是大田莊最為平常的日子,水鄉桃源,親和質樸,人情溫熱。故事一定還遠未結束,上一代,這一代,還有下一代,時代在前進,而不變的,永遠是代代人都盡力擁抱生活的真情、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