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有著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特有的野生動物,對攝影師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規劃好你的南極拍攝呢?
南極地區的冬夏與北半球相反,適合旅行的季節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可以分為三個鮮明的時間段。
(1)11月~12月中旬:南極的春天,可以看到較大的冰山,企鵝們開始求偶。(2)12月下旬~次年2月中旬:南極的夏天,氣溫較高,日照時間很長,動物們較為活躍,有條件登陸的地點也較多。(3)2月下旬~3月中旬:南極的夏末,溫度漸低,企鵝的幼鳥開始換毛準備過冬,但此時卻是鯨最活躍的時期。
南極目前可供旅行的地域范圍僅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三,主要集中在西南極洲附近。這里有兩條主要路線——南極半島和南極三島。
南極半島游:一般從位于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或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出發,穿越德雷克海峽后,抵達南設得蘭群島和南極半島,其間沿岸巡航及登陸,結束后仍經由德雷克海峽返回。這條路線能夠欣賞到南極的代表性風光,可以接觸到企鵝、海豹和鯨等野生動物。
南極三島游:一般以烏斯懷亞為出發點,在半島游的基礎上,增加南喬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這兩個島上聚集著大量的企鵝、海豹等野生動物,可以讓您飽覽更加豐富的特色風光和南極探險遺跡。
在南極旅行期間,主要的生活和活動都將在郵輪上進行,郵輪的開放甲板本身就是相當好的觀景和拍攝平臺。在這里能欣賞到海灣及冰山的景色,遠眺各種動物,偶爾還有浮冰帶著海豹和企鵝從船舷漂過,甚至能見到鯨出沒在船旁。
郵輪一般有不同高度的外甲板可供拍攝,如果我們乘坐的是“午夜陽光號”,在6層和9層會設有外甲板。較高的位置視野好,可以更好地聚焦風光全貌,較低的甲板則適合拍攝水面附近的野生動物。
要想進一步貼近南極,就需要乘坐沖鋒舟進行巡游和登陸。
巡游,是乘坐沖鋒舟在郵輪附近的海域穿梭觀賞,一般會選擇風景較好及有野生動物出現的區域,其間可在沖鋒舟上拍攝,但空間相對有限。
登陸,即乘沖鋒舟踏上附近的島嶼或南極大陸,可以近距離接觸企鵝等野生動物。需要有探險隊員事先勘察,做好路線規劃、擺設活動范圍標志,登陸過程也需在探險隊員的指揮下進行,建議使用三腳架拍攝。
要在南極拍到滿意的作品,需要攜帶什么樣的設備呢?
南極景象富足,使用長焦鏡頭的機會多于廣角,而企鵝、海豹、鯨、信天翁等野生動物也大多出現在遠距離,這時70mm~200mm的焦段都有些力不從心,建議攜帶長焦能達到400mm的遠攝變焦鏡頭,比如EF100mm~400mm f/4.5~5.6L IS II USM是郵輪上最常見的鏡頭。如果你希望焦距覆蓋廣又對畫質要求比較高,可以準備兩個機身,分別搭掛廣角和長焦鏡頭。
除在甲板拍攝比較從容之外,巡游和登陸拍攝的節奏都較快,尤其是乘沖鋒舟在海浪中顛簸時,拍攝機會可能隨時出現,這時很難有時間去更換鏡頭。所以,大變焦比的鏡頭很適合巡游和登陸拍攝,如28mm~300mm或類似的焦段。
由于經常要在運動和顛簸中抓拍,相機和鏡頭的對焦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跟蹤目標,捕捉精彩瞬間。野生動物是南極拍攝的重要內容,它們的出現和動作都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這就需要設備具有比較好的對焦能力和高速連拍能力,佳能5D4的表現完全符合預期。
總結一下,如果以攝影為目的,建議至少攜帶一主一副兩個機身,以及偏重長焦的鏡頭組合,穩固的三腳架也是需要的。同時,要攜帶盡可能多的存儲卡,以及用于備份的筆記本電腦和移動硬盤。旅途中也要注意保護好設備。南極很潔凈,灰塵很少,但海水對攝影器材的腐蝕程度較高,如果設備濺上海水,要及時清理。
由于經常要在運動和顛簸中抓拍,被拍的目標也同樣在運動中,這時為了保證影像的清晰度,高速快門是首先要保證的。使用長焦鏡頭時,快門速度至少要達到1/500~1/1000秒,才能保證清晰度,凍結動作瞬間。建議使用快門優先模式,將感光度設定為自動。或者在光圈優先模式下,提高自動感光度的設定下限。南極景觀的反差一般并不大,提升感光度雖然對寬容度和噪點都有影響,但能獲得清晰的影像。相機也應該保持設置在高速連拍,以及能夠快速調整對焦點的模式下。
另外,利用對比來表現尺度是不錯的選擇。南極蒼茫廣闊,容易使人失去尺度感。這時,可在畫面中置入一些熟悉的物體,如人、船只等,以凸顯出尺度感。
每天例行備份和保養。在南極期間,每天都要確保將當天拍攝的數據從存儲卡備份到移動硬盤,也可準備兩塊移動硬盤做雙重備份,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安全。
“如果南極是音樂,那它一定是莫扎特;是藝術,那一定是米開朗琪羅;是文學,那一定是莎士比亞。而且,它一定是比這些都更偉大的存在”。希望攝友們都能用自己的鏡頭表現這些最偉大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