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貨架行業的領軍企業,精星認為中國的物流裝備行業在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降本增效等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技術快速發展、新需求不斷出現的市場機遇期。

黃 曦 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高柔性物流中心、超大型自動化立體庫、密集多穿倉庫等為代表的物流裝備市場需求不減反增,而這些需求對貨架的制造及安裝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精星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新機遇。
2020年,盡管受到肆虐的新冠疫情、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不斷加劇的中美貿易戰等諸多外部不利環境的影響,物流裝備產業仍保持快速發展。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精星”)自1989年創立以來,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貨架制造廠商,客戶群體覆蓋眾多行業,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并成功開拓了以東南亞、澳洲、非洲、墨西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市場。
在本次專題中,上海精星倉儲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曦為我們介紹了他對于新形勢下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發展新形勢和新機遇的看法,并分享了精星的發展思路與理念。
記者: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國物流裝備行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及發展機遇?
黃曦: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外同行的競爭壓力,加上國內外物流市場需求側的重大變革,物流裝備行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降本增效等挑戰。同時,一帶一路、智能制造、物流高質量發展等國家利好政策給中國物流技術裝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技術落地應用和市場容量快速擴張。隨著新零售、電商、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驅動,中國物流裝備行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全面邁進。
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中國政府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經濟戰略,帶動了物流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以高柔性物流中心、超大型自動化立體庫、密集多穿倉庫等為代表的物流裝備市場需求不減反增,而這些需求對貨架的制造及安裝精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精星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新機遇。
記者:近年來,我國物流裝備市場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
黃曦:近年來,我國物流裝備市場需求在市場規模、技術發展、應用范圍等方面都有著明顯變化。精星伴隨著中國物流裝備市場30年的快速發展,也見證了物流市場由小至大的快速發展過程,我國物流裝備行業市場規模由數十億級到如今的千億級,經歷了從最初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到如今的智能化及智慧物流的發展。市場需求行業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商、快消品、智能制造、醫藥化工、冷鏈物流等方面。
受新冠疫情影響,各行各業尤其是對人工依賴較大的行業將會加大對自動化物流裝備需求,具體包括:1.客戶需求逐漸從單一的產品延伸到產品+服務,從單機產品到成套系統化解決方案變化,從物流裝備需求量的增加到品質的提高;2.客戶對定制化物流系統的需求增多,推動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物流系統技術和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如線邊庫、非標倉庫、舊倉改造等。


馬來西亞某家居項目

泰國某輪胎工廠項目
記者:上述變化對物流裝備行業帶來哪些變革?
黃曦:物流裝備行業開始表現出邊界模糊的現象,如大量的智能制造、自動化及軟件、機器人等企業進入物流行業,這些企業具有強大的智能信息技術先優勢,將給傳統的物流裝備企業帶來技術迭代,加上國內外物流裝備企業的資本運作,將形成新的產業競爭格局。物流裝備產業將形成以重資產的制造型裝備企業、以系統集成為主的集成商、以智能信息化輕資產為主的軟件企業的產業格局,以及協同合作、強強聯手、產業聯盟、優劣互補的多種合作模式。為此,各類型裝備企業都要專注各自優勢,進行技術迭代更新,以及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提升。2020年10月,精星加入了由曠世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人工智能物流產業聯盟,并成為該聯盟的理事單位,希望與相關企業共同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記者:面對這些市場變革精星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收效如何?
黃曦:國家利好政策頻出、技術推動變革等因素為物流裝備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精星作為貨架行業的龍頭企業,多年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貨架行業基礎研究,如基礎材料、結構分析計算、抗拉抗震試驗等,產品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并在東南亞及其它地區成功實施多個大型綜合性倉儲物流工程項目,與國際企業同臺競技,彰顯中國物流技術裝備企業的實力。
特別是近年來,精星通過不斷加大對智能倉儲物流設備技術的研發與攻關,開發出超大型庫架一體系統、智能穿梭式密集存儲系統等多項創新產品,并憑借這些創新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功實施了多個標桿項目,在泰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以及澳洲等國家和地區通過了一系列智能物流工廠的應用。
記者:面對當前的市場機遇與挑戰,精星將采取怎樣的發展思路?有哪些關注點及設想?
黃曦:作為貨架行業的領軍企業,精星歷經30余年發展,一直在貨架技術領域進行深耕。在我看來,一個企業,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制造型企業要獲得持續發展,一定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核心產品,這是精星所有工作的重心。同時,緊跟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發展,實現產品與服務融合、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融合、資本與業務發展融合。
首先,實現產品與服務融合,近年來,精星緊跟物流裝備行業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以高端物流裝備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智能倉儲設備制造為基礎,以技術開發創新為突破口,自主研發了柔性四向穿梭車系統和智能高效穿梭車系統。
其次,實現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融合,積極融入國內外市場和雙循環格局。精星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優質的服務體系,在全國各地及以東南亞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成功實施了眾多項目,尤其在電商、食品飲料、醫藥化工、電子電器、商業、汽車和煙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精星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期,主動加強與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中東、澳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完成了多個大型庫架一體式自動化立體庫項目。
第三,實現資本與業務發展融合,上市并非民營企業利用資本的唯一出路,比如精星在幾年前就嘗試通過票據融資的方式降低融資成本。此外,使用期貨對原材料價格進行一定的套期保值,合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也是一種選擇。
未來,精星將堅持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理念,繼續做強做精貨架產品,并圍繞綠色化、智能化的物流技術發展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和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