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方,南瓊,張曉紅,耿婷,陳紫紅
結直腸癌(CRC)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其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幾乎增加了1倍[1]。CRC早期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多數患者就診時已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且發生遠處轉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2],因此盡早發現結直腸的癌前病變和早期癌變并積極進行干預對降低CRC的病死率十分重要。
在先前的研究中已報道了幾種基于DNA甲基化的CRC生物標志物,其中SEPT9甲基化(mSEPT9)被認為是檢測CRC有前途的標志物之一[3]。SEPT9位于染色體17q25.3處,可編碼在細胞代謝中發揮重要作用的SEPT9蛋白,而該蛋白能夠防止細胞過快分裂或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增殖,具有抑癌作用,當SEPT9啟動子區域甲基化時,可阻止SEPT9蛋白表達,從而導致CRC的發生發展[4]。在CRC發生和發展過程中,mSEPT9 DNA從壞死性和凋亡性癌細胞釋放到外周血中,因此,可以通過檢測外周血SEPT9特定啟動子區域的DNA甲基化程度來確定CRC發生風險。本研究檢測了患者血漿mSEPT9與血清癌胚抗原(CEA),對二者在早期癌和進展期癌患者中的陽性率進行對比分析,并探討了二者聯合檢測對CRC的診斷價值,以期尋找出一種能早期發現CRC的無創、簡便、有效的檢測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胃腸外科及腫瘤科就診的患者272例。納入標準:(1)于結腸鏡檢查前及術前采集血標本;(2)經結腸鏡或術后病理檢查確診;(3)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有惡性腫瘤病史者;(3)有放療、化療治療史者;(4)有凝血功能障礙或血小板異常者;(5)檢測中的無效樣本。
1.2 樣本量估算 已知陽性檢出率公式用于樣本量估計:N=Z2×〔P(1-P)〕/E2。Z是一個統計參數(對于95%CI,Z=1.96),E代表誤差(在本研究中選擇0.1),P代表假定的陽性檢出率。本研究P代表SEPT9基因甲基化試劑盒對CRC的已知靈敏度,從先前的一項初步研究中獲得。如果已知靈敏度等于0.75,則至少需要72個CRC病例。本研究中納入CRC患者126例(早期癌72例、進展期癌54例)。
1.3 分組標準 以結腸鏡檢查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照組:結腸鏡檢查提示結直腸黏膜正常;腺瘤組:結腸鏡下息肉切除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管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早期癌組:指癌變組織局限于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病理類型包括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黏膜內癌、黏膜下癌;進展期癌組:病變侵及固有肌層及以下或發生遠處轉移。
1.4 分組 對照組82例,其中男47例、女35例,平均年齡(57.7±9.2)歲;腺瘤組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齡(56.8±12.4)歲;早期癌組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平均年齡(56.1±12.3)歲;進展期癌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齡(58.1±12.6)歲。
1.5 血漿mSEPT9檢測和血清CEA檢測 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試劑盒(北京博爾誠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漿mSEPT9,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血漿DNA提取、亞硫酸鹽轉化處理和PCR反應。試劑盒中提供了陽性和陰性對照,每一次檢測需要同時檢測陰、陽性對照。血清CEA檢測由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科采用電化學發光法完成,參考值為5 ng/ml,血清CEA高于參考值為陽性。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繪制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診斷CRC的四格表,并分析其對CRC的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臨床特征CRC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不同年齡、性別、腫瘤部位、腫瘤最大直徑CRC患者mSEPT9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早期癌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低于進展期癌患者,有淋巴結轉移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特征CRC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比較〔n(%),n=126〕Tabl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SEPT9 positive rate and differe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C patients
2.2 對照組、腺瘤組、早期癌組、進展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 對照組、腺瘤組、早期癌組和進展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早期癌組和進展期癌組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和腺癌組(P<0.05);進展期癌組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高于早期癌組(P<0.05);對照組和腺瘤組各指標檢測陽性率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腺瘤組、早期癌組、進展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結果分析〔n(%)〕Table 2 Results analysis of plasma mSEPT9,serum CEA and both in control group,adenoma group,early stage cancer group and progressing stage cancer group
2.3 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結果分析 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與金標準檢測結果見表3。血漿mSEPT9及血清CEA聯合檢測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單一指標檢測,血漿mSEPT9聯合血清CEA檢測與金標準診斷一致性檢驗,Kappa值為0.514(見表4)。

表3 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對CRC的診斷結果(例)Table 3 Results analysis of plasma mSEPT9,serum CE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compared to the gold standard

表4 血漿mSEPT9、血清CEA及二者聯合檢測對CRC的診斷價值Table 4 Diagnostic value of mSEPT9,serum CEA and their combined test for CRC
本研究發現血漿mSEPT9的陽性率與CRC患者的年齡、性別、腫瘤部位及腫瘤最大直徑無關,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5-6]。臨床上男性CRC的發病率高于女性,但本研究結果顯示mSEPT9檢測的陽性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差異,表明兩性共享相似的SEPT9基因甲基化譜,而且CRC的發病機制也可能相似,男女患者均可以使用血漿mSEPT9診斷CRC。在CRC的發病部位中,結腸癌多于直腸癌[7],但本研究顯示血漿mSEPT9陽性率在結腸和直腸之間沒有明顯差異,表明這兩個部位的腫瘤具有相似的發病機制,這一優勢對于從結腸和直腸中檢出病變至關重要,因為假如腸道準備不充分或患者不耐受,結腸鏡檢查可能會漏診一部分回腸末端和升結腸的癌癥,而糞便沿結腸運動時血紅蛋白降解,導致右側結腸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的檢出率低于左側結腸[8],因此,結腸鏡和FIT在檢測右半結腸癌方面均顯示出不足,但采用血漿mSEPT9檢測則可在不同結直腸部位有效檢出CRC,這有助于其在CRC篩查中的應用。目前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的數據進一步驗證血漿mSEPT9水平與腫瘤最大直徑的關系。
本研究顯示,對照組和腺瘤組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無明顯差異,提示該檢測不能有效鑒別出腺瘤患者。CHURCH等[9]進行的前瞻性研究顯示,血漿mSEPT9對晚期腺瘤的靈敏度僅為11.2%。考慮腺瘤檢出率較低是標志物向血液中釋放存在差異所致。本研究顯示,早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陽性率高于對照組,但其陽性率僅為33.3%,臨床意義較小,這限制了其對早期CRC和癌前病變(腺瘤)的鑒別能力。
本研究顯示,血漿mSEPT9患者的陽性率與腫瘤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關。XIE等[10]的研究也顯示,血漿mSEPT9檢測對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診斷靈敏度高于0期和I期患者,對有淋巴結轉移患者的診斷靈敏度高達85.71%。因此,與早期CRC患者相比,晚期CRC患者更容易檢測出血漿mSEPT9。分析早期CRC患者的血漿mSEPT9陽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早期CRC病灶通常較小,侵入性較小,將異常血漿mSEPT9 DNA釋放到血液中的機會較小。
血漿mSEPT9在CRC檢測中的診斷靈敏度在已發表的文獻中有所不同,對歐美人群的靈敏度為58%~95.6%,對亞洲人群的靈敏度為69%~88%[11-13]。本研究血漿mSEPT9檢測診斷CRC的靈敏度為57.14%,特異度為86.99%,靈敏度低于文獻報道,其可能由于以下幾個原因導致:首先,血漿mSEPT9檢測的陽性率與惡性程度呈正相關,晚期CRC患者血漿mSEPT9檢測陽性率高于早期CRC患者[14],本研究納入了較多的早期癌患者(72/126),因此靈敏度較其他文獻報道偏低;其次,與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的Epi proColon2.0試劑盒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是國產簡化試劑盒,將PCR反應次數從2~3次簡化成1次,降低了檢測成本,且可減少算法對研究結果的影響,而張春燕等[15]采用同樣的試劑盒并以Ct值≤41.00為閾值,靈敏度為62.5%,特異度可高達90.0%,考慮可能與受檢者存在地區差異有關;最后,LEE等[16]發現韓國人群中血漿mSEPT9診斷CRC的靈敏度非常低,僅為36.6%,因此靈敏度差異可能部分歸因于人口統計學特征(性別、種族和年齡)、生活方式(吸煙和飲酒)、合并癥或其他環境暴露因素引起的樣本異質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早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和血清CEA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33.3%和16.7%,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可提高至41.7%;進展期癌組患者血漿mSEPT9和血清CEA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88.9%和55.6%,二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可達到100.0%。余南榮等[17]研究顯示CRC患者血漿mSEPT9聯合血清CEA檢測的陽性率為82.9%,較單獨血清CEA檢測的陽性率明顯升高。因此,聯合診斷在早期癌中和進展期癌中靈敏度均可進一步提高,這在早期癌篩查中有重要臨床意義,并為將來的CRC篩查提供了一種新方法,但仍需要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血漿mSEPT9檢測單獨應用于鑒別腺瘤和早期癌價值有限,在早期和進展期CRC患者中,血漿mSEPT9檢測陽性率均高于血清CEA,二者聯合檢測的診斷價值可進一步提高,這在早期CRC篩查中有重要臨床意義。
作者貢獻:吳秀方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實施與可行性分析,統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撰寫并修訂論文,對文章整體負責,監督管理;吳秀方、張曉紅、耿婷、陳紫紅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南瓊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
本研究局限性:
血漿SEPT9甲基化(mSEPT9)檢測在進展期結直腸癌(CRC)患者中的陽性率高達88.9%,明顯高于血清癌胚抗原(CEA) 55.6%的陽性率,但其是否可能作為CRC療效評估和術后監測的指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對象并非均是無癥狀的平均風險人群。因此,在最終應用該檢測的前瞻性篩查環境中,其性能評估可能會有很大差異。一些重要的參數(例如患者依從性或成本效益)無法在本研究中進行評估。本研究選取的是2017—2018年的病例,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