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園園
生態旅游是一種追求保護生態環境、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型旅游,而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則是保護當地生態旅游資源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生態旅游開發中,不僅強調以保護自然生態、民俗風情為主要內容進行旅游項目開發,同時還強調當地居民在項目規劃及經營過程中的參與。本文探討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同時分析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參與模式,希望能夠為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提供相應的策略參考。筆者希望能有更多地方重視社區參與生態旅游,以促進我國生態旅游事業獲得更穩步的健康發展。
一、社區生態旅游的基本概述
(一)生態旅游的基本概念。生態旅游是一種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型旅游方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符合現代科學發展觀,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學術界、產業界的高度肯定,得到旅游研究者、旅游實踐者和環保主義者的肯定。生態旅游是保護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資源的旅游方式,能夠最大程度推動社區的發展,因此,生態旅游的管理不僅要依靠當地政府,同時還需要協調相關行政部門及旅游行業的經營者、旅游者、當地原住居民、旅游研究者等相關人員的參與,打造一個有效的溝通平臺,將各個關系主體進行價值觀的交織、碰撞與磨合。總之,生態旅游追求的是一種基于生態保護的旅游形式,以旅游產業、自然保護、地方經濟振興三者平衡和統一為目標,需要應用更科學的管理手段,將多方主體進行有效融合,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參與”是指某一主體參加到某個事物的計劃、討論、處理的整個過程,或者某一主體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某件事之中,比如某領域或某區域的發展計劃、項目執行、成果分享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主要是指當地的社區居民能夠參與到以當地“自然生態”、“民俗風情”為內容的旅游產品開發、項目經營和管理中。在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當中,社區參與最強調社區居民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到區域經濟旅游發展的具體決策中,能夠參與到生態旅游項目的規劃和具體管理中,并且能夠分享生態旅游開發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利益。當然,所謂的社區居民,一方面指當地原住居民,同時也包括來這里創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在這個區域,社區居民共同依賴于一個資源,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把自然資源的整合融合到各方利益相關者中,并以此為基礎,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一體化的決策”就是所有利益相關者最優異的選擇,最能促進當地經濟和諧發展,促進所有社區居民一同參與。社區生態旅游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非常適用,既能促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同時能推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
二、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具體作用
(一)保護當地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真正實現旅游扶貧,促進區域旅游經濟實現更快速、穩定、長效的可持續發展。所謂生態旅游,就是尊重當地資源的生態優勢而產生的一種旅游業態,具體而言,具備四個最基本的特點。第一,生態旅游發展一定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同時要通過各種旅游資源的挖掘、包裝和發展,從而增強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第二,生態旅游的發展以保護傳統文化、歷史遺產為主要內容,要通過傳統文化的宣揚,尤其是對原住居民傳統文化的整理、保護、弘揚和發展,來提升民族文化影響力,增強國人的文化自信。第三,生態旅游鼓勵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項目的規劃、管理和經營,不僅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參與感、歸屬感和成就感,同時可以有效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這是一項強國強民的戰略措施。第四,生態旅游的發展最有利于旅游資源的長期開發與持續應用,社區參與就蘊含在生態旅游中。國際生態旅游協會把生態旅游定義為一種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這種活動將社區參與做為了檢驗是否屬于生態旅游的重要指標。同時,生態旅游是可持續的,必須考慮當地居民的參與,將居民作為合作者,保證居民在相關旅游產品的設計、規劃和實施中有效參與,并保證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共享成果。也就是說,生態旅游強調當地居民成為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而這個過程能夠促進整個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的保護,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態旅游是一種包含了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及責任感培養的社會活動,這個過程不僅加強經濟發展,同時更促進人文素養的形成。在社區參與的生態旅游中,當地居民將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從事或者參與到相關旅游經營及管理活動,他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獲得相應的利益,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時還能獲得更多的再學習機會,提高綜合素養,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有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幫助地方打造更具文化特色的生態旅游項目,增強旅游吸引力,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旅游經濟全面發展。生態旅游主要包含兩大方面,一是自然景觀,第二則是傳統文化,比如手工藝品、服飾、飲食、文藝表演、家庭旅館等,而在人文風貌這部分旅游資源的開發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當地居民的參與度,只有當地居民愿意參與,才能真正打造出地方文化特色。生態旅游強調生態為基礎,強調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強調原汁原味兒的地方文化,從中營造民族文化氛圍。而社區居民參與到生態旅游服務項目之中,就可以最大程度渲染出當地的人文風貌,增強地方旅游的吸引力。因此。只有社區居民真正參與到地方生態旅游的開發以及具體經營中,才能打造出有別于其他景點的特色性旅游項目,真正吸引更多旅游者的到來,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三)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信,真正了解生態旅游核心價值,協調發展,深化改革,有效保護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生態旅游強調在最大程度上保護自然資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二度開發,而一旦涉及到旅游資源開發,就必然會存在著排他性和競爭性,這就很可能產生諸多矛盾,比如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的矛盾等。要解決這些矛盾,社區參與是最好的方式,能夠更和諧地解決加劇保護與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生態旅游項目地建設和管理,可以促進他們從依賴資源、耗費資源、維持生活的思想轉為保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社區居民參與是保護社區資源最重要的動力之一,也只有讓社區居民真正了解到生態旅游帶來的核心價值,主動保護相應的資源價值,才能使生態保護這個觀念深入人心。也只有當地居民對自己的資源和優勢主動地進行有效保護,才能打造出更穩定的旅游業態,促進當地旅游經濟更快、更好地穩步發展。
三、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模式
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是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概念,鑒于生態旅游在中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目前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開發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管理層的觀念和知識水平相對有限、社區參與發展層次參差不齊、社區居民普遍缺乏參與的意識和具體方法、地方缺乏建立合作伙伴的能力等等,社區及公眾參與的機制。因此,要促進社區更有效參與生態旅游,需要從上到下多方發力,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開始著手,打造出更有效發揮社區功能的生態旅游業態。
(一)讓社區居民更大程度地參與地方旅游發展規劃及決策活動,提升社區話語權。社區生態旅游一方面是保護自然資源,同時,還有一個主要目的是提高和改善當地的經濟活力,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社區生態旅游的發展必須與社區原有的生產活動有效兼容,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在社區生態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的具體利益,從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出發,在保護當地資源的基礎之上,開發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而要有效提高居民的參與,在社區資源規劃的初級階段就應強調當地居民的參與度,建立相應制度,邀請更多具有發言權的當地居民參與到相關策略的制定中。同時,組織相關規劃性、咨詢性及投票活動,并結合上門拜訪、社區會議等方式,聽取居民的發展意見,解答相關疑問,與當地居民一起研制最合適的開發計劃。因此,生態旅游的全過程應考慮到當地居民具體的參與形式,保證在這整個活動規劃與決策的過程中,社區居民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重要位置,調動參與的參與性,為社區旅游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二)激發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活動的積極性,制定更完善的激勵機制。要打造社區參與的旅游經濟業態,調動當地居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重要,只有東道主愿意參與,并且成為自愿的合作者,這項策略才能有效推進。生態旅游最基本的目標是保護生態,促進經濟發展,而社區參與就是最實質性的一個要素。因此,要根據社區居民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層次的激勵機制。這項機制可以鼓勵居民通過長久的參與。
(三)提升生態旅游培訓與發展,提升社區居民的綜合素養。旅游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服務能力,包括服務觀念和具體的服務技能。因此,要加強對當地社區居民的再教育活動,提高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旅游參與的意識,增強技能掌握、規范服務的策略,同時盡量使這些標準能夠量化,更具有執行性和考核性,促進當地居民不僅了解到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的價值所在,同時要讓他們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讓當地居民真正意識到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堅持自己的特色,才是吸引外來旅游者最根本的出路。
四、結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旅游是倡導生態保護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而生態保護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我們都將遇到不同的生態問題,需要研究新方法來應對。在發展生態旅游的過程中,要重視社區參與,讓社區居民真正的享受到社區旅游經濟發展的利益。只有多方合作,共同經營,才能夠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業態,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平衡發展,使旅游游客在獲得最大的旅游需求的同時,推動社區生態旅游更快速、更穩定地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