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萍 王晶珟

英國有這樣一家特殊的鞋店。推開店門,高大的鞋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運動鞋、皮靴、涼鞋……款式漂亮、風格迥異,但看起來似乎有些奇怪:為什么這些鞋子不是左腳就是右腳?原來,這些鞋子的主人都患有糖尿病,他們經歷了足部或腿部截肢手術,再也無法穿上從前的鞋子,于是將它們捐獻在這里。而導致這一遺憾發生的元兇便是———糖尿病足。
顧名思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足部并發癥。據統計,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總截肢率為19.03%,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高達40%。既然糖尿病足如此可怕,我們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答案是:絕對不!因為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糖友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全局攻略
●知己知彼
戰勝糖尿病足,首要任務便是正確認識它。獲取可靠知識有多種途徑,鼓勵糖友們定期參加健康科普活動。掌握糖尿病足知識,可以減少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生和復發機會,遠離截肢風險。
●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
糖友們往往很關注自己的血糖,其實血壓和血脂也不能忽視。慢性高血糖會導致微血管并發癥出現,高血壓會加重周圍動脈病變,血脂異常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變。血糖、血壓和血脂就像是三兄弟,綜合管理達到理想目標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風險。糖友們可以和醫生一起討論,看看自己的血糖、血壓和血脂是否達標。
●戒煙
科學研究表明,吸煙會增加糖尿病足潰瘍發生和復發的風險。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會抑制機體正常代謝,同時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收縮痙攣,造成足部缺血缺氧。所以,千萬別小看吸煙的危害,戒煙或停用煙草類制品,減少被動吸煙。
●適度規律運動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減輕體重以及改善循環。推薦糖友們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等,以微微出汗為宜。糖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制定運動計劃。
●定期隨訪
糖尿病足還有一個預警信號叫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時,糖尿病足發生風險會大大增加,需要引起糖友們警惕,應定期到專科進行篩查評估。當未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時,糖友們應至少每年篩查1次;如果您已經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應每6個月篩查1次;合并周圍血管病變、足畸形時,應每3~6個月篩查1次;如果您曾經患有足潰瘍、有截肢病史,應每1~3個月篩查1次。糖友們可以制作隨訪時間表,提醒自己按時進行篩查評估,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足部聚焦
以下是糖友們日常護理足部的幾個妙招。
●每天檢查足部
每日早晚可借助鏡子,仔細觀察足部皮膚,有無水腫、細小傷口,觸摸感覺有無減弱,活動有無異常,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必須到醫院接受專業處理。

●正確洗腳
每日洗腳,不要泡腳,動作輕柔。
水溫不超過37℃,最好用溫度計測水溫,也可用手腕內側皮膚敏感部位測試。
使用不含致敏物質的中性香皂。
選擇干凈、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輕輕徹底擦干,特別是腳趾縫。
選擇淺色毛巾以便檢查有無出血或化膿。
皮膚干燥時可用保濕霜或潤滑乳液,但注意不要涂抹在腳趾縫間,以防滋生細菌。
●正確修剪
定期在洗腳后修剪趾甲。
趾甲應直剪,不要斜剪或修剪過短,長度與趾尖平齊即可,剪后輕輕磨平,以免腳部被尖利的趾甲碰傷。
如果發生胼胝和嵌甲,應請專業足病醫生或護士處理,切忌自行修剪或去修腳店修理。
●正確選鞋
應選擇鞋尖寬大、不擠壓腳趾、透氣性好、能夠系帶的平跟厚底鞋。
最好在下午或晚上買鞋,雙腳試穿,新鞋應先試穿半小時,逐漸適應。
穿鞋時,腳一定要輕松、舒適,任何部位都應沒有磨腳或夾腳的感覺;不要穿高跟鞋或尖頭鞋。
●正確穿襪子
選擇清潔、干燥、柔軟、松緊適宜的棉襪或純羊毛襪。
穿前仔細檢查襪子是否平坦、干燥、柔軟無皺,最好穿無接縫的襪子。
襪腰要松,以免擠壓腿部;每日換洗。
●足真菌感染的處理
腳部出汗較多易受真菌感染,故應保持足部干爽;足蘚較輕的患者可以遵醫囑局部使用抗菌藥物;未經專業醫生指導不能自行使用抗菌藥物,以防藥物使用不當加重感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足部護理需要糖友們持之以恒,防范于微,一旦出現足部相關問題,請您及時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幫助,切忌自行處理。祝福“糖友們”都能將糖尿病足拒之門外,用腳步丈量精彩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