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茜
朵朵是個2個月的女寶寶,她反復抽搐但一直查不出原因,由當地醫院轉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兒院)就診。入院檢查后,發現朵朵的血鈣、血鎂均偏低,一下子找不到原因。媽媽說,朵朵曾經有營養不良和牛奶蛋白過敏史。獲知這一信息后,臨床營養科參與了朵朵的會診。
經過詢問病史和營養評估發現,朵朵曾確診牛奶蛋白過敏,于是家長給她換了奶粉。但是,朵朵使用的奶粉并非特殊醫學配方奶粉,而是固體飲料。通過對配料以及營養素對比之后發現,該固體飲料的維生素D、K以及多個營養素存在較低或者未標注的情況,是不符合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醫生讓家長停掉固體飲料,經過規范治療后,朵朵的病情好轉,并且恢復得很不錯。
近年來,食物過敏發病率逐年增加,中國的兩項橫斷面研究(通過對特定時點和特定范圍內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狀況和有關因素的分布狀況的資料收集、描述,從而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線索,是描述流行病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表明:近十年食物過敏的發病率從3.5%增加到7.7%,而牛奶蛋白是最主要的過敏來源。除此之外,雞蛋、花生、魚蝦也都是常見的過敏原。浙大兒院臨床營養科門診每年接診近幾百例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寶寶家長在平時喂養會遇到不少問題,馬鳴主任團隊專門給大家答疑解惑。
答食物過敏的機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主要分為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以一個中間步驟來傳遞或起媒介的作用),以及非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前者表現為接觸過敏原后1~2小時就會出現過敏的急性癥狀,而后者可能會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后才會出現癥狀。而我們常見的過敏原檢測并不針對所有過敏反應,主要是針對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如果遇到寶寶喝普通奶粉過敏,目前只有“牛奶蛋白激發試驗”才是診斷的金標準。
答這個是很多家長的誤區,其實絕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喝羊奶同樣會過敏,還會存在交叉過敏的風險。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牛奶、羊奶、駝奶的區別。羊奶的鈣、維生素A、維生素B6、鉀等含量比牛奶略高一點點,但葉酸和維生素B12比牛奶低。駝奶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C含量較高。但這些奶做成奶粉后,會有配方調整,所以差別就不太大了。除此之外,這三種奶的蛋白結構也會有所差別,但都以酪蛋白為主,和母乳的乳清蛋白占比70%相差很多。市面上羊奶、駝奶貴的原因是因為奶源少,并不是營養價值高。因此,寶寶一旦確診為牛奶蛋白過敏,首選母乳喂養,媽媽應回避牛奶及相關制品,大豆和雞蛋也是常見的過敏原,最好也回避。媽媽要多吃豬肉、牛肉等低敏性禽畜肉,以保證蛋白質的充足攝入。若母乳不足,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答首先,氨基酸奶粉和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均是母乳不足的替代方式,90%的患兒可以耐受深度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是通過加熱、水解等特殊處理后使其形成二肽、三肽以及少量游離氨基酸的產物,從而顯著降低了其抗原性。但仍然有10%的患兒不能耐受,所以食用時仍需注意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對于嚴重的牛奶蛋白過敏、或合并其他食物過敏以及不能耐受深度水解奶粉,應選用氨基酸奶粉,氨基酸奶粉為不含肽段,完全由游離氨基酸組成,故不具有免疫原性。
答6月齡開始寶寶就可以添加輔食,比如強化鐵米粉、豬肝泥和肉泥。對于牛奶過敏的寶寶同樣也需要及時添加輔食,只是在添加的過程中要更加謹慎。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觀察2~3天,看有無皮疹、腹瀉、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一般來說禽畜肉過敏的概率相對較低,添加魚蝦、雞蛋時需密切觀察。輔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循序漸進。雖然嚴格回避對牛奶過敏的寶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過度回避同樣會導致營養素的缺乏,加重營養不良。過敏寶寶應每三個月測一次身長、體重,連續監測其是否屬于正常范圍,并且關注鈣、鐵、鋅等營養素是否缺乏。
答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回避牛奶滿6個月后,或滿9月齡至1歲時,在醫生的指導下可考慮逐漸引入牛奶蛋白,并且在醫院通過口服激發試驗驗證是否耐受。絕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滿1歲就會慢慢耐受,不再像小時候那么過敏。當過敏食物已獲得耐受,應盡早在飲食中逐漸引入,可顯著降低寶寶營養不良的風險。但要提醒家長的是,堅果、花生、蕎麥這類食物過敏有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以后,需要終身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