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徐偉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信息化趨勢,作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指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到中央政治局以“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媒體融合發展重大任務,到“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從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4 年9 月印發《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9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媒體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輿論熱詞,充分表明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媒體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給我們新聞宣傳工作者以鼓舞,為我們指引了努力前行的方向。
一直以來,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電電力)黨委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和國家能源集團黨組的各項安排部署,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不斷在發展中迭代新聞宣傳工作模式,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國電電力產業遍及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煤炭、化工等多個領域,發電控股裝機達到8851萬千瓦,所屬企業分布在26個省、市、自治區,擁有員工近35000多人,系統各單位每年在內外部媒體發布新聞稿件、作品超過10000篇,涉及媒體平臺包括報紙、雜志、網站、微信、微博等。
如果單從數量來看,我們擁有的新聞生產能力,也就是供給能力比較充裕,能夠將國電電力的黨建、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員工工作生活情況,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廣大員工進行展示。但是,當我們仔細分析后發現,我們的新聞產品供給存在以下問題:
1.新聞供給渠道不平衡。我們絕大部分新聞產品都集中在報紙、雜志、網站等傳統媒體平臺,而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供給相對較少,特別是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供給為零。
2.新聞供給內容相對單一。我們日常新聞產品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生產經營等工作的宣傳稿件,而相比于社會上豐富多彩的媒體內容和表現形式,卻顯得相對單一。
3.新聞供給的關注群體不平衡。由于我們絕大部分新聞產品集中在傳統媒體平臺,但關注這部分媒體平臺的讀者,基本都是70 年代及以前年齡段的,而廣大80后的讀者,特別是90后的讀者鮮有關注,他們更關注的是移動端的媒體供給。
所以,我們盡管擁有非常充裕的新聞供給能力,但在供給渠道、供給內容以及供給群體方面,卻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也就是說我們在一個方向供給充足、供給豐富,甚至可以說是產能相對過剩,但在另一個方向卻不能提供有效供給,產能不足,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因此,這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是讀者日益增長的媒體需求與媒體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全力構建“一網一微兩號”全媒體新格局。在原有網站、微信公眾號的基礎上,推出國電電力抖音號和快手號。圍繞“市場需求”,深入分析內外部媒體特點和新聞讀者群體特點,建立“用戶”細分體系,調整新聞宣傳產品結構,設計并推出符合不同“用戶”需求的通訊、推文、短視頻等新聞宣傳新“產品”,提供有效供給。
在微信公眾號創立了要聞、深度報道、一周資訊、加快新能源發展等多個特色專欄,大力宣傳國電電力在安全環保、轉型升級、改革創新等方面的工作亮點。在微信公眾號設立“青知否”“末讀”等多個個性化專欄。在紀念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 周年之際,連續七周推出7 篇致敬“最可愛的人”專輯,得到了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的喜愛,累計閱讀數量近2 萬人次。在抖音快手設計戰“疫”先鋒、奮勇逆行、安全生產等節目類別,擴大優質內容供給,以優質內容吸引“用戶”主動選擇。
國電電力“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從年初的不足2500 人,增加到11200 余人,增幅超過330%,常讀用戶超過2600人,并且人數在持續增加。抖音、快手兩號關注人數合計過萬。新媒體的關注人數超過國電電力員工總數的70%,實現對青年員工的全覆蓋。我們還在2020年國電電力年度職代會上,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了會議實況現場圖文直播,兩天會議的點擊量突破160萬人次。
1.持續深化新聞宣傳運營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將團組織力量與新聞宣傳力量進行的整合,以“互聯網+虛擬企業”運營模式,組建新媒體工作室,構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組織核心、以線上線下融合為管理模式的新媒體運營虛擬公司,將系統一大批熱愛新聞宣傳、喜歡推文視頻制作的優秀青年集中起來,形成了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圍繞興趣愛好從青年中挖掘、使用人才,不斷激發青年員工的內在“創造力”。今年以來,累計吸引近百名一線青年員工加入新媒體工作室,成為虛擬線上編輯,有效調動和整合了內部資源,為青年員工成長拓寬發展通道。
2.按照富士康代工廠的運營模式,組建專項事業部式項目組,為國電電力推文制作提供定制服務,按照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制定圖文視頻制作標準,實行訂單管理,依據客戶需求,實施“來料加工、來件加工”式的訂單生產,全面提升推文視頻制作效率和質量。建立推文視頻制作搶單機制,激發創作活力,提升制作質量。目前,國電電力推文制作的標準時間是前一天下單,第二天交稿,最快的制作時間是會議結束后,40分鐘完成會議推文制作。
3.結合內外部媒體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市場細分研究,設立10個虛擬欄目對新聞采編進行分類管理,組建虛擬欄目編輯團隊,將原屬于本部的編輯審核工作下沉管理,疏解了本部新聞審核管理壓力,也進一步調動了基層單位的積極性,同時鍛煉了新聞編輯管理隊伍。
4.開展新媒體技術培訓。組織新媒體工作室優秀編輯,根據實操錄制課程,吸引三百余名青年加入線上學習,課程累計播放四千余次。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舉辦新聞新媒體現場培訓班,聘請傳媒大學優秀教師和央視知名主持人授課,全面培養新媒體制作、運營人才和媒體主播人才,努力培養央企紅色網紅主播。
牢牢把握新聞宣傳工作的根和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以弘揚主旋律的優秀作品吸引更多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組織采訪團開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推進新能源發展”采訪活動,樹立了國電電力良好的品牌形象。
2020 年1~10 月份,在《人民日報》《新華網》《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網站刊發稿件119余篇次。《中國電力報》一版及專版刊發了國電電力青海精準扶貧工作系列報道,《國電電力:流淌在檔案里的扶貧光陰》獲評“脫貧攻堅·能源扶貧經典文學作品”。與“國資小新”合作,在快手平臺,推出青海省剛察縣扶貧帶貨直播。以優秀的新媒體作品供給,不斷增強對企業員工,特別是青年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粘性。
2021年,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勝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努力前行之際,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引發了新聞生產、傳播和呈現方式的深刻變革,也為思想政治工作、新聞宣傳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用戶的不同需求,細分市場,細分用戶,注重分眾化,不斷擴大優質新聞產品產能,有針對性地提供有效供給,點對點推送到用戶手中,做到量身訂做、精準傳播。需要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思維,提高“服務意識”,傾聽用戶需求。需要進一步找好正能量和大流量的有效切入點,在深化改革融合發展中搶占信息高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我們將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革命成果,對新技術保持職業敏感和興趣取向,擁抱和接納新技術,拓展新思路,壯大新本領,促進內容和技術的相互驅動。不斷深化“企業化運營”模式,探索“專兼掛”相結合的人才聘用新格局,常態化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持續深挖青年員工潛力,構建梯隊式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充分激發內在活力,形成良性循環。創新激勵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體系,建立以夢想和興趣愛好為基礎的,來去自由的用人機制。不斷深化新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構建面向未來的新聞宣傳新模式。

舟山普陀海上風電場。 (周凌霄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