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煜 雨 霽
我國正邁向人口老齡化,專注老年人口的大型調查——中國老年人口健康及其影響因素跟蹤調查(即“中國老年健康調查”)的第九次調查正籌備于2021年上半年進行。
這項已經持續22年的重要人口調查,牽頭人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終身教授曾毅,今年,他獲得了“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
組織“中國老年健康調查”、建議“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向世界推廣中國人口研究的經驗……正如他名字中的“毅”字所指,多年以來,他為中國健康老齡化和億萬家庭的幸福,執著堅毅、鍥而不舍。
比起談論自身,曾毅更樂于對外講述項目本身的價值:比如,作為國內首次啟動,全球80歲以上高齡老人樣本量最大并有相應中、低齡老人對照組的老年健康及其影響因素跟蹤調查,其研究潛力巨大,有力推動了相關交叉學科的研究。
基于課題研究,曾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通過科學測算預見中國將面臨人口老化的嚴峻挑戰。他決心采取一項行動,這便是“中國老年健康調查”。這項調查已經開展過8次,調研地橫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累計入戶訪問人次達到11.3萬人次。

在22年里保持推進如此體量的全國性調查,并非易事。其中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曾毅的身體。因疾病嗓音欠佳,為了與人清楚溝通,曾毅往往要寫下極長極細的書面內容,頗費心神。他又是極端嚴謹之人,凡事親力親為,不容一絲閃失,并不會因此拒絕任何必要的交流機會,于是總要承擔比別人更多的工作量。他說:自己是一名在前八次調查從未缺勤的調查員。在之前的經歷中,尋訪百歲老人的收獲讓他堅信“健康長壽的共通秘訣是堅韌樂觀”。
人口學研究與民生福祉聯系緊密,這是曾毅深知的一點。他從不只留在書齋里研究,從不講究“清高”“獨善其身”。他積極對外輸出經過科學論證的觀點,并整理成一篇篇政策咨詢報告,也不回避必要的糾誤甚至辯論。他說,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為制定相關人口政策、進行科學的人口管理提供支持,而目的無非是簡單的四個字:利國益民。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子女的政策”(即“全面二孩”)被明確提出。而早在1991年上半年,曾毅就在《人口與經濟》上發表題為“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齡對我國人口發展的影響”的論文,那時他就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堅定推動者。
為了讓這項政策得以落實,曾毅付出了20多年的努力。他不懈地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出發論證,他的依據是不同生育政策方案下人口預測結果的對比分析和赴基層調研取得的第一手資料等材料。他的結論很明確:實行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齡的“城鄉普遍二孩政策”,在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促進社會經濟和幸福家庭發展等各個方面,比“一孩為主”政策要好得多。
眼下,他希望借鑒新加坡政府的成功經驗,盡快實施鼓勵三代同堂或老人與子女緊鄰居住的代際互助家庭模式政策,為老人與已婚子女同住或緊鄰居住家庭提供適當經濟補貼和精神獎勵。他認為,這有助于把正在逐漸失落的家庭價值觀找回來。并且,這樣做能提高國家應對諸如新冠病毒肺炎暴發等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改善億萬家庭福祉。
1987年5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獲得人口學博士學位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的曾毅摘得由美國人口學會頒出的“湯姆斯(Dorothy Thomas)”最優博士和博士后論文獎。該獎項每年只授予1至2人,而他是首位亞裔獲獎者。因為這份殊榮,不少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向其拋來橄欖枝;而自認“根在中國”的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在當年攜家人歸國。
時至今日,中國的人口學研究已取得長足進步。曾毅開始著手將國內的優秀經驗成果向國際推廣,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進一步走向世界領軍世界做出貢獻。
目前,他正積極籌謀“概率家庭人口預測新方法原創性研究與應用”創新研究項目。聯合國人口司司長對此寄予厚望。
(北方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