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慧萍
(甘肅省臨夏縣人民醫院 甘肅臨夏 731800)
艾滋病是一種因艾滋病毒侵染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HIV病毒通過毀壞人體內的免疫CD4T淋巴細胞,從而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各種疾病感染,甚至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病死率較高[1]。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艾滋病感染的年齡段主要是20~49歲之間,有高達50%以上的人群為15到24歲的青少年[2]。目前對于艾滋病的治療尚無有效的方案,故而做好早期的篩查與診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研究HIV抗體酶聯免疫法在篩查艾滋病中的應用價值,我院開展此項研究。報道如下:
電腦隨機選取2014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艾滋病體檢的人員1824例。其中,男性873例,女性951例,年齡在22~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8±6.7)歲。本次研究中,采集的樣本總數為1824份,其中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樣本數為590份,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樣本數為642份,2018年8月—2020年8月的樣本數為592份。
在進行檢驗前一天,由醫護人員告知受檢者必須于前一天晚上22點禁食。醫護人員于清晨抽取受檢者6ml的靜脈血作離心分離處理,隨后取其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HIV抗體篩查[3]。本次研究所用的儀器為哈美頓公司生產的酶免之星,試劑來源為意大利索林公司提供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診斷試劑盒。在檢測過程中,所有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中的檢測說明書進行。檢測完成后,將所有樣本的數據結果按照“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中的相關規定進行結果評判。若受檢者在初次篩查中結果為陽性,則再進行平行實驗;若平行實驗為陽性,則送北京疾控中心艾滋病實驗室進行確診實驗檢查[4]。所有檢測結果均由同一組工作人員在同一環境和條件下進行測定,以保證檢測的準確性。
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陽性率為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5]。
采用ELISA法檢驗樣本,結果顯示:陽性樣本數為19,初篩陽性率為1%,詳細數據見表1:
經過實驗室的檢查,實驗室的陽性份數為14,陽性率為0.76%;對比之下,HIV抗體ELISA法篩查的準確率為73.68%。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艾滋病初篩結果與實驗室結果對比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于人體感染HIV病毒所導致的以T細胞缺陷為主的免疫系統缺陷綜合征。艾滋病在傳播上主要通過性接觸以及輸血的方式感染人體,繼而導致T淋巴細胞大量破壞,且難以治愈,最終導致人體衰竭死亡[6]。艾滋病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雖然國內外學者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研究,但因HIV病毒的高度變異性以及免疫逃逸等特點,導致目前尚未發現有效治愈艾滋病的疫苗[7]。對于艾滋病而言,做好日常防護,潔身自好之外,定期做艾滋病篩查也十分必要。因此,做好艾滋病的篩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ELISA法,又稱“酶聯免疫法”。ELISA法是一種將已知的抗體或抗原吸附在載體表面,繼而進行蛋白酶標記以檢驗特異性抗體的技術[8]。酶聯免疫法作為艾滋病檢驗初篩的常用方法,具有特異性高、靈敏度高的優勢,且診斷準確,可以有效提高艾滋病的臨床檢出率,療效顯著。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在受檢的1824份樣本中,陽性份數為19,初篩陽性檢出率為1%。在受檢的陽性樣本中,經過實驗室確認的陽性樣本為14,對比之下,HIV抗體ELISA法篩查的準確率為73.68%。從HIV抗體ELISA法篩查的準確率數據可以看出,該方法的準確率尚未十分準確。在臨床實踐中,艾滋病的檢驗結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僅靠ELISA法的篩查是不夠的,會出現假陽性的情況,故而必須進行下一步的確診實驗檢查[9]。同時,試劑盒使用的規范與否,檢驗人員操作是否規范,這些都會影響到艾滋病篩查的準確性。為了保證艾滋病篩查的準確率,作為醫院,一方面必須加強對醫護人員操作的規范性進行培養,使其能夠嚴格按照標準步驟進行檢驗[10]。另一方面,醫院必須采購符合標準規范的實驗室試劑,并做好試劑的保存與質量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效預防艾滋病。
綜上所述,將HIV抗體ELISA法應用于艾滋病檢驗中,篩查價值較高,應嚴格規范操作,以保證篩查結果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