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楠
(沈陽工學院 遼寧撫順 113122)
安全評價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是有效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和技術監督支撐的有力手段,是消除隱患、防范事故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現代先進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1]。這就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的培養。目前,培養應用型人才已成為我國的大勢所趨。
培養安全評價專業人才是安全工程專業的目標之一,同時安全評價也是從事安全工作人員的必備技能之一,如何將安全評價理論課堂轉變為應用型課堂成為關鍵。近年來,工作過程系統化已成功應用于多門學科,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3]。“工作過程系統化”是以促進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同時這也是教育的本質,它更加注重“以實現就業為導向的全面發展”,將實際的工作過程帶到課堂中去,以此流程經過三次以上的教學化處理,將工作過程和理論內容相融合,創建三個以上層層遞進、重復過程而不重復內容的模塊。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既具有模塊課程的靈活性特點,又具有項目教學一體化的優勢,并且在此基礎上實現能力的進一步鍛煉與發展[4]。因此,根據安全工作的特點,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對于培養和輸送應用型安全人才十分關鍵。
《安全評價》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其包含的內容比較復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是一門綜合應用型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單純的理論課堂,與工作實際的融合度比較低。“學”是手段、途徑,“用”是目的、關鍵;傳統的課堂講授式教學不能夠很好的實現“學”與“用”的對接,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針對該課程與安全專業《安全系統工程》中的評價方法內容重復偏多,并且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源于“學科體系”,更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多的關注知識的儲備,而忽略了“行動體系”所強調的知識的運用,理論與實踐未能很好地結合,已不能適應現代應用型教育的需求。
《安全評價》課程的理論性偏強,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更多地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僅停留在對理論的理解層面,缺乏知識的運用,未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傳統的以課堂表現、作業為主的平時考核,而缺乏了對于學生整體學習過程的考核,是一種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而非以掌握評價技術為宗旨的學習,未能很好地實現應用型教學。
因此,《安全評價》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工作過程與理論知識相融合,將內容結合工作過程進行重新構建,開發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項目,設定不同的情境,重復的是工作過程而不是內容,由此來建設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這對于打造應用型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安全評價理論教學的改革主要包括課程結構、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具體方案如下:
改變傳統的按照教材章節內容依次講解,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內容按照安全評價流程重新構建。
1.適當簡化評價方法內容并重于安全評價過程的學習。適當刪減與其他專業課重復性內容,將安全評價依據、規范及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評價師考試、安全評價報告等內容引入課堂。2.緊密結合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并關注其動態實時更新。具體安排如下表:

情境 內容學時項目1(安全預評價)項目3(安全現狀評價)情境一 安全評價依據和規范 2 學時 1 學時 1 學時情境二 危險危害因素分析 6 學時 2 學時 2 學時情境三 評價單元劃分評價方法選擇 4 學時 2 學時 2 學時情境四 定性、定量評價 2 學時 2 學時 2 學時情境五 安全對策措施 4 學時 2 學時 2 學時情境六 安全評價結論 2 學時 1 學時 1 學時項目2(安全驗收評價)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根據安全評價的分類: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評價,將教學內容設計為3個項目單元,依照安全評價過程,每個項目單元下設計為六個情景;根據工作過程以實際項目案例為導向,將理論知識串聯按照工作的流程進行學習。
建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這樣可以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第一個項目單元以教師講授的方式進行,此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主體內容;第二個項目單元以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的方式進行,第三個項目單元以學生為主教師輔助答疑的方式進行,這樣層層遞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
這三個項目單元屬于同一工具范疇的載體,教師在第一個單元所講的內容最多,第二個、第三個單元只講不同的內容,因此重復的是過程而不是內容。在講述內容時重在異同比較,這樣一個系統化的課程設計中,突出以學生為主導,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等。
建立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核心的課程考核標準,更重于學習過程的考核,平時成績由課堂表現、作業、課堂參與度和小組任務完成情況組成(1:2:5:2)。

項目二 10 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項目過程分值 考核要點 考核方式項目一 20 課堂參與情況,學習態度、學習效果考核內容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回答問題課堂表現、任務完成、項目參與度項目三 10 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和分析能力,溝通和協作能力課堂表現、任務完成、項目參與度期末考試 60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安全評價》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且是安全評價是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為此我院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行考核與學習,課程名稱為《安全評價綜合實踐》,設立為期兩周的實踐教學,通過安全評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充分掌握危險源和隱患的辨識、定性或定量評價方法的選擇和分析評價、預防措施的制定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安全評價報告的編制,要求每名學生獨立完成,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和應用,實現“學”與“用”的良好對接,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目前,探索如何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打造應用型課程,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務。針對安全評價技術課程在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改革,從“學科體系”的知識儲備轉變為“行動體系”的知識運用,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綜合應用的能力,解決當前《安全評價》課程存在的問題,呼應我校的應用型辦學特色,為打造應用型課程和培養應用型安全人才開拓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