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唐芳玲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領導干部增強工作本領的行動指南。調查研究是制定決策、落實政策、推動主題教育的基本功。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問題導向原則、群眾路線原則,這些原則是領導干部戒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基本法則。增強哲學思維、注重虛實結合、貫徹求真務實、堅持與時俱進是領導干部提高調研實效的科學策略。先調研后決策制度、領導干部調研工作制度及聯系點制度為調查研究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經常性活動提供了根本保障。
關鍵詞: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群眾路線
中圖分類號:D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1)03-0011-06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關于調查研究的思想,植根于長期的群眾工作實踐,匯集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是新時代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增強工作本領、推動事業發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并積極踐行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對于領導干部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實現黨的各項工作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1.調查研究是制定科學決策的根本前提。
“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1]因此,調查研究是制定科學決策的根本前提,“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沒有決策權”[2]。科學的決策,靠一堆人或者一個人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是不可能產生的,它只可能產生于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正如習近平所言:“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千萬省略不得、馬虎不得。”[3]154如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同志通過廣泛深入的一線走訪、蹲點調研,面對面向群眾請教,用了475天的時間掌握了內澇、風沙和鹽堿的規律,制定了正確治理“三害”的對策措施。因此,領導干部制定重要決策、方案,尤其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不能嫌麻煩、圖省事,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領導干部要圍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堅持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群眾,通過對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分析,進而制定出科學的政策措施。
2.調查研究是貫徹落實政策的基本保障。
“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也離不開調查研究。”[2]領導干部作決策,關鍵要抓好貫徹落實。習近平指出:“一項決策作出后,光靠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領導干部要在作風上作示范,方法上搞幫帶,落實上抓督查,必須沉下去加強調查研究。”[4]534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情況、總結經驗,才能為檢查決策的偏差和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供第一手資料。因此,決策實施后,領導干部更要撲下身子、沉到一線,邁開步子、走出“院子”,到車間碼頭、到田間地頭、到市場社區,親自察看、親身體驗,廣泛聽取基層同志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對政策的實施進行及時跟蹤,避免“調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行隔座山”[5]的情況發生。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任務,領導干部要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積極推動新目標新任務的完成。把新目標新任務落到實處,亟須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只有從客觀實際出發,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所以,領導干部要切實領會“無論是制定決策、還是實施決策,都離不開調查研究”[4]533的精髓實質,時刻牢記了解掌握政策的落實情況是下基層調查研究的主要任務和責任擔當。
3.調查研究是推動主題教育的必然要求。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實現主題教育目標任務要以落實好調查研究為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理論學習有收獲”的學習目標要求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不能照抄照搬、死記硬背,必須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主要途徑,也是深化理論學習的重要過程。“思想政治受洗禮”的學習目標強調領導干部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領導干部要全面檢視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實際情況,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確保自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思想受洗禮的效果。“干事創業敢擔當”的學習目標要求領導干部要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當前,領導干部中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依然存在,說到底是因為干事創業的本領不夠。調查研究是提高領導干部工作本領的重要途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就能增長領導干部的工作本領,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就會相應減少。“為民服務解難題”的學習目標強調領導干部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研是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的前提基礎。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制定出正確的政策舉措,真正做到出實招、見實效。“清正廉潔做表率”的學習目標引導領導干部保持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務實是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清廉是調查研究工作作風的根本要求。因此,調查研究是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直接路徑。
二、調查研究要堅持的三大原則
1.秉承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6]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歷史實踐充分證明,毫不動搖地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必須堅持事實求是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1]因此,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必須秉承事實求是的原則。這就要求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要自覺堅定實事求是信念、增強實事求是本領,把實事求是牢記于心、付諸于行。習近平指出:“現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觀色,準備了幾個口袋,揣摩上面或是領導的意圖來提供材料。”[1]很顯然,這樣的調查研究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確結論的。在調查研究中,領導干部只有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地了解客觀實際,才能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才能制定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決策。領導干部調研能不能、敢不敢講實話講真話,既報喜又報憂,不僅是認識水平的問題,而且是關系到黨性原則的問題。堅持公而忘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講實話講真話、既報喜又報憂。調查研究秉承實事求是原則是提高調研工作效率和調研成果質量的基本遵循,也從根本上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
2.堅持問題導向原則。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集中表現形式。“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7]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強調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就是為了提高領導干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問題意識,領導干部調研就會陷入形式主義,就會走過場。因此,各級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要樹立問題意識,以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現實問題為導向,著力推動矛盾和困難的解決。習近平強調:“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實際摸清真實情況,集合眾力提出解決辦法,努力使對策建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8]因此,領導干部要經常到困難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查找問題,對現存矛盾和實際問題“望聞問切”“解剖麻雀”,在調研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堅持問題導向要求調查研究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搜集和整理分析資料。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就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癥結所在。堅持問題導向旨在解決問題。有些領導干部提出的對策建議看似正確,卻難以實際操作,只能束之高閣。所以,領導干部要牢牢扭住問題的本質和癥結制定決策,切實做到精準施策。
3.踐行群眾路線原則。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法寶。”[9]27無論到什么時候,我們都要踐行群眾路線,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領導干部要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群眾觀點植根到自己的頭腦中,落實到為人民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的行動上。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執政根基才會堅如磐石。“調查研究是一個聯系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4]534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要自覺拜人民為師,虛心向人民群眾求教問策;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表達的意愿、創造的經驗、擁有的權利和發揮的作用,使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反映民情,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群眾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4]542因此,領導干部開展調查研究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本領,在真心實意向人民學習中拓展工作視野、豐富工作經驗,在人民監督中評判工作成效,在服務人民中不斷完善自己,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久久為功去除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10],不斷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蒸蒸日上。
三、不斷提高領導干部調查研究的本領
1.調查研究要增強哲學思維。
辯證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歷史思維、法治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性總結。領導干部在調查研究工作中,要逐漸培養和不斷提升哲學思維能力,防止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11]的情況。辯證思維注重矛盾分析,注重全面、聯系和發展地看問題,注重透過現象看本質和把握規律性的東西。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辯證思維的過程。領導干部調研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系統的、普遍聯系的眼光觀察事物,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歷史思維能力重視對歷史過程、歷史邏輯、歷史必然和歷史規律性的思考,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進程。習近平指出:“我們這樣看情況、聽匯報是不夠的,還要看歷史。”[12]在調查研究中善于運用歷史思維方法可以更敏銳地洞悉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把握事物發展方向,從而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戰略思維是從問題的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出發進行科學謀劃的一種思維方式。“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13]學習和掌握戰略思維,是領導干部作出科學決策部署的關鍵要素。創新思維,是指超越陳規,尋找新思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下,調查研究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當今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特點的新情況,積極探索新時期調查研究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底線思維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客觀分析現實問題和切實解決問題。底線思維鞭策領導干部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困難的地方和意見多的地方去調研,切實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與困難。法治思維要求領導干部謀劃工作、處理問題要首先考慮是不是合法、能不能依法、有沒有守法,做不到這一點依法治國就無從談起。開展調查研究,領導干部要在弄清問題、把握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決議、決定,并在認真接受法律監督的前提下組織實施。
2.調查研究要注重虛實結合。
調查研究是制定決策的基礎、前提,從這個角度來說調查研究是虛功;從了解情況、推動工作、聯系群眾、為民辦事、制定決策、落實政策、自我提高的角度來說,調查研究是實功。所以,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虛實結合,尤其是虛功一定要實做。只有虛功實做,調查研究才能取得實效,領導干部才能增強工作本領。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領導干部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虛心求教,做人民群眾的學生和朋友,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避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發生。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3]154。正確的決策,不是坐在辦公室里苦思冥想就能產生的,而是在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有的領導干部提出的對策建議難以實際操作、籠統含糊,甚至只是泛泛地空發議論,其根本原因是虛功沒有做實。領導干部制定決策之前,一定要廣泛深入地開展調研,把人民群眾的創造收集起來,通過交換、比較調研材料,獲得真知灼見,從而制定出正確的決策。但是,領導干部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花再多的時間也很難避免其局限性,無法確保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堅持傳統調查研究方法的同時,領導干部也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調研手段,做到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地了解情況,使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建立在充足的現實依據上。
3.調查研究要秉持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武器的批判”的根本實踐任務,是調查研究的本質要求。領導干部要有用求真的主觀意識指導調查研究工作的認識。習近平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領導干部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善于了解真實情況,努力把握工作的主動權。”[4]542領導干部要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就必須發揚鍥而不舍、刨根問底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要求領導干部在實踐中必須對客觀事物有深刻的把握,而調查研究是準確掌握客觀實際的重要途徑。因此,領導干部要抓住突出的難點問題主動調研,對調查研究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一是一、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領導干部要有以務實為原則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調查研究要圍繞中心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決策,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4]538領導干部以現實的目標為導向進行調查研究,有助于促進調研成果的轉化。因此,領導干部要主動到群眾困難多、意見多、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和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調查研究和解決問題。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到這些地方調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14]所以,領導干部要以辦實事為目標進行真調研,而不是走過場。
4.調查研究要堅持與時俱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呈現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因此,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況,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調研方式。領導干部要根據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掌握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微觀調查與宏觀調查、定性分析和與定量分析、網絡調查等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并且要不斷提高對經濟學、社會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學科的綜合運用水平,為正確決策提供全面、翔實、可靠的信息和數據。除此以外,領導干部還需要不斷加強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和運用數據的能力,使數據信息在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國家提出的“加試題”,領導干部要更加注重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調研,努力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為盡快控制疫情、恢復和發展生產,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積極貢獻。黨中央在編制“十四五”規劃工作時除了組織專家學者、社會各界開展面對面的調查研討,還開展了網上征求意見的活動,分別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開設了編制“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專欄,網民可以點擊進入相關頁面進行建言獻策。活動期間累計收到的網民建言101.8萬條,為黨中央做好“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領導干部要汲取網上征求意見活動的經驗,在今后的調查研究工作中積極引入現代化調研方法,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獨特優勢。
四、堅持和完善調查研究制度
1.堅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
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根本前提,習近平指出:“為了防止和克服決策中的隨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誤,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必須把調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1]領導干部在作出重要的政策措施時必須堅持做到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后決策,決策后還要做好調研反饋。習近平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先調研后決策的工作方法。《1985-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福州經濟發展規劃的“3820”工程和《福州,92思路》,以及浙江的“八八戰略”等,都是習近平任職期間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研、廣泛征求干部群眾意見、邀請專家學者反復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的戰略舉措。這些戰略舉措的成功制定,為廈門、福州、浙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習近平的工作實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做到精準施策的成功秘鑰是堅持先調研后決策。習近平經常說:“這個事情現在不應該著急做,更不能盲目做,要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清楚之后再做。”[15]因此,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要嚴格執行調查研究的相關程序,不能嫌麻煩、圖省事,要堅持做到先深入調研、采集信息,再科學謀劃、科學施策。只有經過廣泛的調研和充分的論證,決策才能實現科學化、民主化。
2.堅持和完善調研工作制度。
調查研究要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經常性活動。習近平強調,要把公務人員的勞動制度化、規范化,用制度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不僅可以改進領導機關、領導干部作風散漫的問題,還可以極大地提高領導干部為群眾服務的效率。習近平從政以來,針對領導干部中存在的調研少、拍腦袋決策、愛說假話大話空話、開會多、落實少、衙門作風等問題,相繼制定推出了《關于改進領導作風的幾項規定》《關于推進調查研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的意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這些規定、意見、要求以制度化的形式推出,使調查研究有效融合進了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習近平指出:“我牢記毛澤東同志的至理名言,堅持調研開局、調研開路,凡事眼睛向下,先當學生,不恥下問,問計與基層、問計于群眾,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深入基層和部門調查研究。”[4]533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尤其是領導機關的主要負責人,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使調查研究制度化經常化。領導干部自覺地經常性地開展調查研究,就會全面深入地熟悉和掌握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就能作出科學正確的決策,使突出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3.堅持和完善聯系點制度。
“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是防止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的一種手段,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1]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的思想基礎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9]28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實行分管責任制,是確保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有效方式。各級領導干部分別到自己掛鉤的基層聯系點進行調查研究,與群眾交朋友、拉家常、面對面交流,對改進黨群、干群關系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四下基層”制度,即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是習近平在地方工作時為了把黨的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形成常態而提出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習近平身體力行帶頭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引導各級領導干部俯下身子開展調研,并督促領導干部確定各自的基層聯系點,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的根本出發點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各級領導干部要選擇問題多、困難大、矛盾集中的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作為各自的直接掛鉤聯系點,并開展蹲點調研,傾聽群眾聲音;從具體的事情抓起,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切實做幾件作用大、影響大、群眾歡迎的事,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利益。
新時代,領導干部要積極從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中汲取養分,不斷提高工作本領。要深刻認識調查研究對于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成為調查研究的行家里手,把調查研究自覺融進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地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央視網.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2011-11-22)[2020-5-21].http://news.cntv.cn/china/20111122/106945.shtml.
[2]新華網.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EB/OL].(2017-12-31)[2020-5-20].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231/c64094-29738076.html.
[3]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5]新華網.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2013-6-19)[2020-5-20].http://cpc.people.com.cn/n/2013/0619/c64094-21888765.html.
[6]新華網.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3-12-26)[2020-5-21].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6/c64094-23952651.html.
[7]人民網.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EB/OL].(2013-11-13)[2020-6-2].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3/c64094-23521588.html.
[8]新華網.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4-9-21)[2020-5-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新華網.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講話[EB/OL]. (2018-1-5)[2020-5-20].01/05/c_1122217981.htm.
[11]中共中央黨校組織編寫.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KG-*8]∶233.
[12]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寧德[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KG-*8]∶11.
[13]新華網.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4-8-20)[2020-5-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0/c_1112160001.htm.
[14]人民網.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EB/OL].(2014-3-7)[2020-5-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07/c70731-24568542.html.
[15]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在廈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0[KG-*8]∶84.
【責任編輯:雨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