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曼

張彪被中組部、中宣部授予“最美公務員”稱號,被遼寧省委授予遼寧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先后三次被司法部評為“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
2014年1月7日一大早,一老一小就來到了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司法局門口,哭喊著要見縣司法局的張彪同志。
張彪是誰?老人和孩子為什么要求見他呢?
張彪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司法局副局長,類似這樣的“求見”,他已經歷了不下七八次。
“彪哥”是群眾信賴的人
2009年,張彪就面向社會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隨時接聽群眾的法律咨詢。他建立了全縣第一個個人調解工作室——“彪哥”個人調解工作室。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有事找彪哥、有事找司法。”
像前文所述,一老一小的“求見”,張彪心里很清楚一定是群眾遇到了天大的難事,否則誰會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呢?張彪將二人請進了辦公室。頭發花白的老人還沒開口就已老淚縱橫,小孩兒則哭哭啼啼地喊著找媽媽。
經了解,老人女兒包某在上班途中,不慎將一位年近七旬的拾荒老人鄭某撞傷,送到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鑒于案件的特殊性,經好心人指引,包某的母親找到了張彪。
接案后,張彪馬上著手開始調查。原來,肇事方包某剛剛離婚,帶著5歲的孩子住在娘家,娘兒仨的日子過得很拮據。考慮到雙方當事人的生活條件都很困難,而且肇事方包某的孩子太小,一旦包某被判入獄,將影響孩子的成長。張彪驅車往返數百公里,先后三次到雙方當事人家中進行調解。經過半個月的思想工作,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肇事的包某得到了受害方家屬的諒解,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就這樣,他用耐心的調解換來了一個孩子找回媽媽的夢想,也挽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隨著“彪哥”品牌的聲名遠播,張彪接待的人數越來越多,法律援助中心的“彪哥熱線”也響個不停。為了更好地進行法律援助服務,讓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2012年初,張彪走進阜新廣播電臺直播間,開始主播“彪哥說案例”欄目,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如今,“彪哥”已成為當地司法調解的知名品牌。2015年6月15日,全國首例公益性法律服務商標——“彪哥”商標注冊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行。2018年初,法律援助動漫形象大使——“彪哥”卡通形象正式發布。以張彪命名的“彪哥”品牌得到廣泛傳播。
“彪哥”是敢于擔當的人
張彪是一名部隊復轉軍人,1984年分配到阜蒙縣司法局工作,至今已有37個年頭。特別是自2003年擔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來,凡是涉及群體性案件,或是縣委、縣政府等上級部門交辦的疑難復雜案件,以及各鄉鎮遇到的棘手問題,張彪都全力以赴。用張彪的話說:“這些案件直接關系到群眾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形象,關系到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2015年6月,在一水利工程實施過程中,由于沿途管路鋪設需征占大巴鎮元寶洼村、富榮鎮富榮村部分村民的土地和房屋,村民與項目單位在補償費用上產生分歧繼而引發多起阻工事件。按照上級要求,張彪帶隊先后入戶走訪30余次,歷時一年半,妥善處理了多起阻工事件和補償糾紛,保證了管線的順利施工貫通。
2018年4月,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京沈客專”工程回填施工中,因施工設備和材料運輸占用和損壞了鄉村道路等原因引發部分群眾阻工。此時,“京沈客專”全線工程已接近尾聲,如果不能按時回填,將直接導致整個線路無法順利通車。為了做好群眾思想疏導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確保工程按期竣工,縣委縣政府指定張彪帶隊負責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危難之中顯身手。張彪帶領工作組深入一線,召開群眾大會,傾聽群眾訴求,梳理出13條群眾合理訴求,逐條制定解決辦法。張彪制定任務書、時間表,掛圖作戰、逐條銷號,用一周時間做通了群眾思想工作,確保了“京沈客專”按時通車。張彪自豪地說:“每當我坐高鐵路過這個路段時,心里總有一種自豪感,因為這里也有我的一份付出。”
37年來,張彪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不等不靠不拖,協助政府處理各類重大疑難信訪案件300余件,接待當事人3萬余人次,為政府節省或減少經濟損失上億元,有效維護了全縣社會大局穩定。
“彪哥”是熱心善良的人
“群眾在我們心中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干我們這一行,對待群眾要動真情,要把群眾芝麻粒兒大的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做,盡己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這是張彪常講的一句話。
2012年,東梁鎮田家村村民陳某在煤礦打工時雙腿折斷造成高位截癱。35萬元的礦方補償款,除去治療費用后剩下的15萬元被前妻卷走。接案后,張彪反復勸說和教育陳某的前妻。最終,15萬元的賠償款“失而復得”。了解到陳某的生活日漸窘迫,張彪主動與陳某結成幫扶對子,經常為他送去生活用品。下鄉執行公務時,也會到陳某家中坐坐。看到陳某的輪椅有些破舊,他二話沒說,聯系縣殘聯為陳某送去了一輛嶄新的輪椅;2017年3月,發動“彪哥”愛心團隊為陳某捐款;2018年初,組織機關年輕同志到陳某家開展扶貧慰問;每年春節前夕,張彪都想著為陳某送去米面油……這場充滿溫暖的愛心之旅,因為一份責任與擔當而延續至今。
長期以來,張彪將法律服務模式由“在家等”變為“下去幫”,其一系列高效、務實、貼心的舉措,切實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多年來,他與同事妥善處理農民工欠薪案件300余件,幫助農民工討回被拖欠勞務費5000余萬元。
“彪哥”辦案有獨到的方法。張彪善于工作創新,在辦案中學習辦案,在辦案中總結辦案。他首創并推廣“四級聯調”和法律援助訴訟引導機制,通過在縣法院、交警隊和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室,以援助介入案件、以調解解決矛盾,推動全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實現了縣、鄉(鎮)、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有效運行率100%。這些工作方法在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妥善處理各類信訪疑難案件和重大突發事件中,得到了一次又一次驗證。
參加工作以來,張彪主動放棄了500多個休息日,跑遍了全縣36個鄉鎮的300多個村,行程10多萬公里,累計辦理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案件3800余件;積極參與協助全縣重大人員傷亡案件善后處理相關案件50件,涉案人數80余人次。
“最美公務員”、遼寧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接踵而來的榮譽是對張彪37年勤勤懇懇工作的褒獎,他用實際行動樹立起為百姓動真情、辦實事的“彪哥”品牌,踐行著維護公平正義、堅持司法為民的“彪哥”精神,展示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事業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