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紅
相信每一個人回憶起童年時代,記憶深處都會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師者。他們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使我們順利度過人生之坎,走出命運的低谷,甚至改變我們的命運。這樣的師者,我們不妨稱其為“導師”。可以說,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導師。而我,愿努力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導師。
一、細致入微,關愛孩子
小美,一個皮膚白凈的5歲小女生,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媽媽送她上幼兒園。媽媽去援藏支教后,突然有一天,她不愿意上幼兒園了,嘴里還一直念叨著“我沒有爸爸和媽媽,沒有人愿意和我玩”,任憑老師、姥姥姥爺怎么安慰,她仍堅持要回家找媽媽,而且一直歇斯底里地哭泣。小美姥姥的情緒也逐漸焦躁起來,甚至開始質疑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動了轉園的念頭。小美的媽媽打電話對我說:“小美以前不是這樣的,怎么現在總是這樣子,你們老師想的這些辦法對她沒有一丁點作用……”我非常理解做母親的心,一邊在電話里安撫小美媽媽的情緒,一邊積極地嘗試以各種方式來幫助小美,但是于事無補,我知道我尚未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讓孩子們做雙人游戲。雖然有一個哥哥主動過來和小美一起做游戲,她的眼睛卻一直盯著另一個哥哥小強。仔細觀察之后,我發現只要有小強出現的場合,小美總是不停地關注著他,很多次還在他面前轉圈,擺出各種姿勢展示自己。我恍然大悟。原來,小美的癥結并不是媽媽不在身邊,而是她悄悄“愛”上了小強。了解到小美的注意力在小強身上,我平靜了許多,開始翻閱相關書籍,咨詢心理學專業人士,明白了5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到了情感敏感期。于是,我決定首先無條件地接納小美,放手給她時間,讓她慢慢去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很快,小美的6歲生日到了。父母特意寫了一封信祝福她,并在信中寫下了對她的殷殷期望。在家長與我們幼兒園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小美對媽媽和小強的執念慢慢釋懷,在幼兒園又開始結交更多新的朋友,變成了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女孩。
二、親密交流,愛而有教
2010年10月,我到幾位同學家做客,商談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仔細地詢問了家長們的工作和生活后,告訴他們:“對幼兒園里的每一個孩子,我都視若珍寶,當成自己的孩子。中國有句老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今天我來家訪,就是和大家商量家校如何配合,怎樣共同教育孩子……”
后來,在一次家長會中,我也和大家說:“我工作忙,無法一一家訪,所以特地召開家長會,和大家商討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和大部分家長的意見是一致的,就是把你們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嚴格教育,不遷就,不溺愛,愛而有教,大事曉之以理,小事循循善誘。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承擔責任,互相緊密配合。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成長,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蔽疫€向每一位家長問起孩子在家里的表現,逐一答復家長們的疑問,盡力解決他們在教育上的困惑。
此外,我還有寫教育日記的習慣,將從教以來的點滴感悟,化作教育路上的積淀,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三、嚴慈相濟,磨礪意志
我對孩子們十分疼愛,但我并沒有因此降低對他們的要求;相反,無論在思想教育上,還是在生活教育中,我都會嚴慈相濟,對孩子們言傳身教。
我為孩子們制定了一個“成長進度表”,對他們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學會游泳、打掃衛生、學會洗衣、生活自理、獨立出門等;我還堅持要求家長們積極參加親子活動,比如在郊外游玩,在廚房一起煮飯洗菜,甚至讓家長帶孩子去工地參觀,了解房子怎么建成的……我諄諄告誡孩子們:要不怕累、不怕吃苦,要像我們的園訓一樣,“做自立、誠實和正直的人”。孩子們在我的教導之下,個個活潑可愛、聰明認真。
教育孩子既要高瞻遠矚,又要細致入微,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始終告誡自己,要熱愛孩子,熱愛幼教事業,忠于職守,樹立成為典范和楷模的崇高理想;與家長親密交流,共同為孩子們的未來奉獻自己的一點熱、一點光,照亮他們成長的路。
(作者單位:廣東興寧市星航幼兒園)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