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
摘要:藝術類高職音樂表演專業承擔著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音樂教育師資的重要任務。將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重構,是基于理實一體課程教學理念,將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緊密結合,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感悟力和音樂表現力。
關鍵詞:視唱練耳 ?基本樂理 ?課程重構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2-0130-03
當前藝術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音樂基礎教育課程當中視唱練耳課是一門音樂核心課程。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要有一個全新的轉變,在教學中貫徹綜合性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培養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
當前藝術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基本樂理教學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用書對某些定義、概念說法不夠清晰,章節內容前后邏輯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其次,教師隊伍師資還需完善,很多從事鋼琴、聲樂的老師等也在承擔著基本樂理的教學任務,最終導致了基本樂理誰都能教這樣的局面;再次,基本樂理教學目標往往表現為應試教育的目標,缺乏對知識和內容的橫向聯系與銜接,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最終忽略了音樂基礎課教學的審美意識,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對基本樂理的學習興趣。
面對藝術類高職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基本樂理現狀,筆者之所以選這個題目是因為國內藝術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基本樂理教學的現狀,當前基本樂理教學發人深思,因為它直接影響了基本樂理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筆者認為,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是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因材施教、加入音樂美學的教學因素以及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融合教學,最終讓學生不但從理性上而且從感性上全面認識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更加完美的表現音樂。下面筆者就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一下筆者在教學中的思考。
一、基本樂理教學應注重因材施教
因為大部分聲樂演唱專業的學生在藝考前就已經對基礎知識有所了解,所以大學的基本樂理教學課程學生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加之自己的專業特點感性因素多,筆者建議聲樂演唱專業學生的基本樂理在授課的時候深入淺出,在教學時更加注重基礎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注意基本概念語言的表述要準確。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性和全面性的把握,在聲樂教學中利用聲樂作品充分提問和反復鞏固譜面中的音樂符號。這樣一來,如果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以后如果從事音樂基礎課教學工作,他們的知識積累理論性強,再加上聲樂演唱,這樣才能拓展教學能力。
對于器樂演奏的學生來講,各種裝飾音、省略記號等內容非常重要。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對自己所演奏曲子的理解與表演方面。讓學生在樂器學習中看到譜面的各種符號就習慣性地去練習樂理知識,在音樂作品中去真正理解音程與和弦,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理論指導音樂實際作品的意義。
二、基本樂理教學中滲入音樂美學
為什么加入美學就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呢?首先,人人渴望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美,審美意識在藝術的領域里日趨濃厚,音樂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著,人們學習音樂的過程也就是在感受美的過程。其次,畢竟音樂美學和基本樂理是兩種不同的課程,在基本樂理的初學階段,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內容比較少,大多數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學過,因此,盡量讓基本樂理的知識在縱向上有一個深度。
怎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在基本樂理教學中加入美學因素,可以使學生在抽象的理論知識中看到音樂美。讓學生在音樂美中學習音樂理論知識,帶著美去探索音樂。
在基本樂理中融入音樂美學的教學內容,不但可以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在學習中和學生們一起討論音樂美,在教學中無形培養了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
三、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重構教學
(一)基本樂理課與視唱練耳課課程整合的必然性和原因
藝術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基本樂理課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系統的理解并掌握音樂表現各要素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音樂才能,培養審美情趣。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識譜記譜、節奏、音準、音高、音程、和弦、大小調、民族調式等基本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課是由視唱與練耳兩部分組成。在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視唱是培養學生視譜即唱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按照樂譜所示的要求準確地唱出曲調的音高和節奏;練耳是培養學生發揮聽覺能力,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聽辨,從而達到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對音樂的內心聽覺能力。也就是說,視唱練耳課以演唱與聽音的實際感性操作來訓練學生對音樂感知的實際能力,達到熟悉、了解、掌握、音樂理論中的知識與技能。注重聽記音程、和弦、節奏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從而缺乏其理論的指導。
藝術類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承擔著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發展基礎音樂教育師資的重要任務,在校期間尤其是在低年級,打牢音樂基本理論與技能方面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具有豐富性和全面性,在教學方式上要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既要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的“營養”,又便于學生掌握和吸收,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應用于實踐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實現培養目標。
將“基本樂理”“聽覺訓練”和“視唱”合二為一。
首先,課程整合的依據與緣由-遵循課程內部規律的需要。將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合并起來,通過基本理論知識與視唱練耳基本技能訓練有機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與理論修養,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整合、優化課程結構,建構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新的教學方法,強調在視唱練耳的訓練中同時學習基本樂理,在感性的經驗中掌握、運用和鞏固樂理知識,以視唱帶動基本樂理的學習。學生通過學習,初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理論,同時具有包括讀譜、視唱、聽辨、記譜以及對各類樂音構成要素準確把握的音樂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將音樂基本理論與音樂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了解并掌握音樂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聽覺和視唱能力,建立一定的音樂感悟力和音樂表現力。將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為一門課程即基本樂科,是課程整合的依據與緣由,它遵循課程內部規律的需要。
其次,實現培養目標的需要。音樂表演專業承擔著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發展基礎音樂教育師資的重要任務,在校期間尤其是在低年級,打牢音樂基本理論與技能方面的基礎,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具有豐富性和全面性,在教學方式上要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既要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的“營養”,又便于學生掌握和吸收,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應用于實踐和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中。
再次,提高教學效果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基本樂理課著重講授與音樂相關的理論知識,而缺乏與具體的實際音響相結合的環節:而在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是注重聽記音程、和弦、節奏等基本技能的訓練,從而缺乏其理論的指導。并且兩門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有些知識出現了重復講解的現象,如:音程、和弦、調式等問題。
因此,將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門課程合并起來,通過基本理論知識與視唱練耳基本技能訓練有機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與理論修養,就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將“基本樂理”“聽覺訓練”和“視唱”合二為一,使之相對獨立而又保持一定的內在聯系。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緊密結合,既避免了理論講述的單調和枯燥,又避免了“基本樂理”“練耳視唱”分科教學容易出現的脫節現象,同時也減少了課堂教學不必要的重復,最大限度地將音樂基本理論與音樂實踐相結合,使學生了解并掌握音樂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聽覺和視唱能力,提升音樂感悟力和音樂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達到高職藝術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
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整合是教學改革的成果,實現了理論知識與感性實踐相結合,減少了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解決了知識重復講授的問題,使教學更加科學化、合理化。但是,整合之后的新課程也相應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重構教學——節奏節拍
在節奏節拍的教學中,基本樂理課上除了了解單拍子、復拍子、節奏型、音值組合法等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即:把眼睛看到的各種類型的節奏節拍熟悉以后,根據這些節奏節拍所蘊含的音響效果,將視覺與聽覺很好地聯系起來。這樣在聽覺分析環節中節奏聽寫和節奏背記,就能迅速地聽辨出自己所聽到的節奏從視覺角度來看是什么形態的節奏,即:把自己聽到的聲音用筆準確地表達出來,培養學生聽覺與視覺相互轉化的聽覺分析能力。
節奏主要是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它往往和節拍一同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音樂的主要因素。我們在樂理課上講到節奏這個內容的時候,先理解了節奏的定義以后,我們會講到各種拍子里的節奏以及各種拍子的音值組合法,這是學習節奏的基礎。那么,難道我們僅僅會做題就完了嗎?難道我們對節奏就這樣認識嗎?
這就需要我們在視唱練耳課中去不斷地讀,讀出聲音來,聽自己的聲音,聽不同拍子里節奏強弱律動的不同。我們還需要聽寫,把聽到的聲音,也就是把自己聽到的各種節奏的音響和相對應的節奏形態聯系起來,也就是我們在做一個聽覺到視覺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只需要我們在大腦里進行。例如,假設我們聽到《茉莉花》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就要同時反映出來旋律所對應節奏寫在五線譜上是一個什么樣子?如果對每一個音響節奏所表達出來的聲音都很熟悉,那么這個工作就會很簡單,我們一邊唱一邊就會把節奏寫出來了;如果我們不熟悉常見的節奏所表達的聲音效果,那么我們很難在很短的時間里把這個任務完成,相反,我們會不斷地打拍子,不斷地在“測量”這個音符到底唱多少拍?
同樣,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節奏的時候,我們就會聯想到它的聲音,也就是把視覺化成聽覺。節奏的學習需要我們首先掌握最基本的知識,然后更多地在實踐中掌握它的技能,我們也可以在實際音樂作品中把我們在基本樂理課中講到的節奏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就把基本樂理知識學“活”了,讓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節奏教學只有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一個更高的標準。
(三)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重構教學——音程
在視唱練耳課中,聽寫環節之一——音程具體音的聽寫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的水平層次不齊,聽寫方法也不一樣。在第一遍先寫出和聲音程的低音或者冠音,第二遍根據C大調音階構唱以及音程的性質,結合理論知識很快地判斷出另外一個音的唱名。當然這個方法的前提是要有扎實的樂理基礎,否則在有限的聽寫次數內會有一定的困難。
總之,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是相輔相成的。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它們二者的融合。要將基本樂理教學中枯燥的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這樣會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使基本樂理教學中的概念、定義賦予音樂性,使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音樂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聽覺和視唱能力,提升音樂感悟力和音樂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達到高職藝術院校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
參考文獻:
[1]王光耀.視唱練耳教學法論集[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1999.
[2]朱玉璋.基本音樂理論教程[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
[3]阿·列奧斯特羅夫斯基.基礎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論文集[M].孫靜云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57.
[4]薛蓮.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古箏演奏為例[J].藝術教育,2019(04).
[5]陳志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