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越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以下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
一、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有關情況
(一)大賽總體情況
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共設86個比賽項目,其中世界技能大賽選拔項目63個、國賽精選項目23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4個部委行業共36個代表團2557名選手參賽,2376名裁判執裁。大賽共有291名選手獲得金、銀、銅牌,1010名選手獲得優勝獎,13名選手獲得西部技能之星,36名選手獲得各參賽代表隊最佳獎。
(二)廣東省參賽選手有關情況
廣東省共有97名選手參加了全部86個項目的比賽,94名選手取得了32金、13銀、11銅和27個優勝獎的優異成績,金牌數占全國的37%,金牌數、獎牌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國第一。
在廣東省97名參賽選手中,82名選手來自技工院校、13名選手來自職業院校、2名選手來自企業單位。其中,技工院校選手金、銀、銅牌獲獎數分別為33、12和8枚;職業院校選手金、銀、銅牌獲獎數分別為3、2和3枚;企業單位選手共獲得1枚銀牌。廣東省選手獲獎項目大多屬于國家重點行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與廣東省產業發展高度契合。
二、廣東省參賽選手就業對接情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賀信精神、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推進競賽成果轉化,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組織開展了“大國工匠灣區行”、廣東獲獎選手與龍頭企業就業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一)全面摸查動員,確保供需精準匹配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時召開獲獎選手派出單位座談會,了解選手情況和需求,并進行書面調研,對參賽選手就業情況及就業意愿進行全面摸查。根據調研結果, 84名在校學生選手中,有5人選擇繼續升學深造、23人選擇在院校任教、56人選擇到企業工作,并提出了明確的行業領域、就業崗位意向。根據選手專業特長、參賽項目特點和就業意向等,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廣泛動員相關領域龍頭企業、知名企業提供相匹配的就業崗位。大部分企業積極性高,對招用這些優秀技能人才表示了強烈的意愿。
(二)面對面深入交流,立志崗位成才
為幫助獲獎選手與廣東企業深入對接,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站聯合開展了“大國工匠灣區行”,組織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往屆世賽獲獎選手組成訪問團,深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地探訪大灣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要機構生產科研一線,與企業掌門人、科研負責人和生產一線的技術能手進行面對面交流。佛山市政府為訪問團的獲獎選手頒發了“佛山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VIP卡”,維尚、新寶等企業向到訪選手頒發了聘書,讓選手們充分感受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深切體會灣區城市、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重視、認同和尊重,也看到在灣區成長就業的巨大發展空間。企業也對優秀技能人才表現出極大渴求,給出了優厚的待遇條件,提供了優質就業崗位。
(三)達成一致意向,實現高質量就業
在深入摸查、動員、對接的基礎上,2020年12月30日,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組織召開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廣東獲獎選手與優秀企業就業對接會,49名選手、27家企業參加。17家企業與29名獲獎選手現場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并表示將根據選手獲獎專業及特長,為其提供施展和發揮專長的優質就業崗位,并作為重點對象培養,落實好各方面勞動保護和薪酬待遇,為選手崗位成才創造優良環境。此次活動簽約企業均為龍頭企業、行業知名企業,如南航、廣汽、比亞迪、美的、格力等,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就業崗位和待遇優厚。
三、思考和建議
要進一步促進職業技能大賽學生選手實現高質量就業,還需要政府、院校、企業和選手個人多方共同配合。
(一)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要持續做好大賽工作。職業技能大賽要秉持世界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根據行業先進的生產技術制定比賽標準,與現代產業發展緊密關聯,以公開、公平、公正為辦賽原則,充分發揮其選拔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建,加強大賽成果轉化研究與推廣應用,努力將競賽標準和內容轉化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推動廣東省技能人才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二是要繼續搭建獲獎選手與龍頭企業就業對接平臺。通過就業對接會幫助獲獎選手與企業進行最直接的面對面交流,幫助企業更高效地了解選手實際情況,促成雙方簽署就業意向協議。三是要做好就業服務指導。關注已就業獲獎選手實際情況,積極協調相關企業,確保獲獎選手待遇政策落實。對留校任教的獲獎選手,指導各院校認真學習職業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待遇政策,將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參賽獲獎情況作為評優評先、職稱評審等方面的依據。四是要加強對參賽選手的跟蹤培養。加強對參賽獲獎選手就業全過程跟蹤培養,指導有關院校定期了解掌握參賽選手就業工作情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相關企業重視高技能人才培養,幫助優秀選手立足崗位,進一步鉆研技術、提高技能,成長為高素質的“大國工匠”。五是要改善技能人才成長環境。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東省成功舉辦營造的良好社會環境為契機,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制定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深化技能人才評價、使用、激勵等改革,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成才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企業要用培結合,注重人才培養
一是企業對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把關,放心使用職業技能大賽選拔出來的優秀技能人才,盡可能發揮其所長,使選手能夠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努力營造技能人才成長新環境,建立職工憑技能晉升、憑業績定薪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二是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與學校共謀發展、互惠共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將校企合作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和提升的重要內容,及時將人才需求信息反饋給學校,指導學校合理調整專業、設置課程和安排教學,共育大國工匠。
(三)院校要改革創新,深化賽教融合
技工院校要聚焦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對接職業技能大賽新標準新要求,轉化國內國外技能人才先進培養標準;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培訓全過程,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同時,職業技能大賽標準反映了行業內代表性企業的意見,各院校要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一體化教學改革,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符合企業需求、適應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通過主動對接龍頭企業、知名企業,根據企業需求推薦優秀選手,推動企業自主招用更多的優秀高技能人才。
(四)選手要學以致用,力爭崗位成才
選手要珍惜大賽平臺,牢牢抓住機會,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學習、加強實踐,繼續發揚賽場上頑強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將在學校的所學服務于企業所用。同時,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全方位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在崗位上實現技能成才、技能報國。
(作者單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