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快遞員小哥給我打電話時,我有些迷惑。因為那段時間,我沒有在網(wǎng)上買過東西。拿到快遞時,我打電話問了周圍很多人,卻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回事。就在我疑惑不解時,微信里顯示了一條消息,是瑤姐發(fā)來的:“妹妹,書收到了吧?”
這時我才知道,這一套我心儀很久的書,是瑤姐送的。我有些驚訝,因為我和瑤姐是在網(wǎng)上認識的,從未見過面,僅僅因為都喜歡看書寫文,關(guān)系就近了一些。
我也只是在一次聊天中提到過,喜歡嚴歌苓老師的小說,瑤姐就記在了心里,還給我寄了這一套珍藏版的書籍。
那一刻,我不自覺地嘴角上揚,笑了起來。這種被人惦記的感覺,讓我突然覺得很溫暖。
曾看過一段話:“真正對你好的人,一輩子不會遇到幾個。有人為你點亮這個世界的燈,有人撥開你心里的塵。”我想,瑤姐送給我的不僅僅是禮物,更點亮了我生活的燈,撥開了我內(nèi)心的塵。
以前的我,即使有惦記的人,也不大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如今,我也開始試著去表達對別人的惦記。
其實,被人惦記,得到的是一種溫暖;有惦記的人,付出的是一份幸福。
茫茫人海中,我們會和很多人擦肩而過,真正和你有交集的人并不多,真正能把你記在心里的人,屈指可數(shù)。
正因為真心難得,才更要珍惜。
朋友希希講過一個故事。
今年生日那一天,她誰也沒說,也沒有像往年那樣,發(fā)朋友圈求祝福。
而是一個人加班到深夜,在一家24小時營業(yè)的便利店里,買了一包泡面,準備回到租住的公寓里煮了吃。
誰知,她到了門口,發(fā)現(xiàn)父母已經(jīng)等了她一整天,只為給她過生日,手里拎著他們早已準備好的蛋糕。
希希從畢業(yè)就一個人在省城工作,打拼了這么多年,每年除了過年回老家一次,其他時間都很少回家。
因為知道她工作忙,父母來之前也沒有和她打招呼。
希希說,她只給過父母一次自己的地址,還是當初讓父母郵寄棉被用的,沒想到父母竟然保存了下來,找到了她。
這是父母第一次到省城看她,人生地不熟的,尋找她的過程,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她也從來沒有想過,父母會來給她過生日。
因為每年生日,她都是一個人過,父母最多打個電話,話也從來不多說。有時候,連一個電話也沒有,她甚至感覺自己被忽視了。
今年這生日,讓她又驚又喜,還一度懷疑是在做夢。
很多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愛沉默無言,卻深刻入骨。
他們牽掛著你,不會說很多想你念你的話,卻會做很多愛你的事。
雖然,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或許有些笨拙,但卻是最真摯無私的。
其實,年齡越大,越會發(fā)現(xiàn):父母,才是這世上,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把你放在心尖上的人。
惦記你的冷與暖,心疼你的悲與苦。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覺得,人越長大越孤單。
孤單到想找個人聊天,翻遍微信上百個好友,卻沒有人是可以隨時打擾的;孤單到哪怕站在人群中,依然覺得內(nèi)心空蕩蕩的,無處可去,也無人可依。
大家都在忙自己的生活,很少有人會時時刻刻惦記著你。
你或許也一樣,為自己的生活忙到昏天暗地,沒有太多閑暇的時間,和父母打一通視頻電話;也沒有太多機會,和好友約一次見個面。
我們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孤勇前進,無暇顧及太多的人。
可是,哪怕在我們的世界里,各自忙亂的時間多,相互惦記的日子少。也總會有人,在默默地惦記著我們。
那種被人惦記的感覺就像是,在這偌大的世界里,孤獨感一下子被驅(qū)散,溫暖而治愈。
讓你突然覺得:原來,還有人惦記著你,這種感覺真好!
選自“小魚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