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摘? ?要:國家利益與國家產生相伴而來,是一個國家能否穩定安邦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縱觀全球各國家的發展軌跡,國家利益是國際間經濟往來、政治互通以及文化交流的基本要義。國家經濟利益是國際關系中的博弈點,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是卻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從馬克思主義國家利益觀為基礎,從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經濟利益維護出發,研究當前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利益的影響及問題,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利益提出策略。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家經濟;利益維護
中圖分類號:F0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5-0011-02
國家利益的目標是保障國家整體向上發展,國家利益的要求是滿足國家生存發展的各項指標,國家制定的各項政策都將會影響國家利益的維護。國家利益的基本利益包括領土完整、國家主權和文化完整,最終利益是維護人民的利益,而其核心利益是發展經濟,這也是一國的最終行動目標。國家利益存在于國際交往和國家治理中,維護國家經濟利益是保證一國在世界經濟中長遠立足的根本,是穩定一國國家治理有序發展的關鍵,因此,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正確處理各種國內國際經濟問題,并制定合理的內外經濟政策,以維護本國的國家經濟利益。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新趨勢下,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必然會影響國家經濟利益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利益面臨的問題不容小覷,亟待制定正確積極的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策略,以確保我國國家經濟利益最大化,國家整體利益穩定維護。
一、經濟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利益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使每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成為了一個經濟共同體,各國之間經濟利益依存作用凸顯出來,而經濟利益的牽制性也愈發突出,國家經濟利益的維護必然受到沖擊。為了保證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各國破除競爭壁壘,開放經濟合作,但不得不面對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即經濟利益分配。國家利益的最終目標是維護人民的利益,人民利益的根本是物質利益,而經濟上的安全感是維護人民利益的最直觀體現。一國在國家經濟共同體中所處地位的高低,決定這國家經濟利益的大小,各國為了維護國家經濟利益,采取各種競爭手段爭奪經濟話語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開始爭奪貿易主權、進行經濟主權干預等政治經濟活動,可以說,政治經濟戰爭已經陷入到無硝煙的戰場。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上各個社會階級和集團通過政治綱領表現出來的政治利益和與此相聯系的意識形態斗爭,都以經濟利益為基礎,“政治權利不過是用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恩格斯指出:“政治斗爭是階級斗爭,而一切爭取解放的階級斗爭,盡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為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歸根到底都是圍繞著經濟解放進行的。”“政治權利不過是用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我國政府面對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必須要從國內經濟的穩定和國際經濟競爭實力提升兩方面出發,制定相應的國家經濟政策,用政治來服務于經濟。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國家經濟利益出現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衍生出了一個強大體系,即國際性經濟組織,他們是因經濟利益共同而聯盟而成的經濟聯盟體。目前,全球國際性組織逾百個,并在世界經濟政治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他們對一國經濟的干預程度逐漸加深。各國為了爭取在全球經濟利益中的份額,以本國的部分經濟利益的轉讓,換取獲得國際性經濟組織的機會。如歐盟是歐洲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它的加盟條件對于某些國家來說是非常苛刻,但是為了能夠加入到該組織,享受到更多的經濟待遇,這些國家不惜犧牲國家經濟利益,通過減免關稅、開放貿易等經濟政策,獲得國際性經濟組織的一席之位。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也相應的通過各種經濟政策的開放和變更,與世界經濟接軌。但是由于我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法規與國際法以及世貿組織的某些規章相沖突,必然會損害我國國內經濟利益,也會導致我國國際上經濟利益的部分失衡。列寧指出:“根據俄國兩次革命的經驗特別深刻的指導,我國的內外政策歸根結底是由我國經濟利益和經濟地位所決定的,這一原理是馬克思主義者整個世界觀的基礎。”因此,我國必須要強大本國的政治實力和經濟實力,這樣才既能夠借助國際性經濟組織的經濟優勢,又不被國際性經濟組織干預國家經濟利益。
經濟全國化背景下經濟貿易的流動性還促進了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其投資的補充,貿易的 增長,產業結構的優化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很多有利的幫助。相反,如果跨國公司實力過強,形成壟斷,那么無疑會給實力較弱的國家以強烈的壓力和沖擊。對于我國來說,跨國公司在我國本土的擴張會嚴重影響我國本國自主產業的發展。我國是勞動力大國,跨國公司將我國作為生產國,其附屬化管理將會增加我國的經濟成本,同時由于勞動力不確定性而導致的勞動糾紛案件眾多,其產生的經濟問題和經濟成本也制約著我國經濟利益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環境問題是國家利益的基本問題之一,跨國公司在我國進行的投產開發,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事實上,跨國公司的經營目標就是不斷進行資源掠奪和資本擴張,他們在本國之外的投資是以獲得利潤為目的,對投資開發所在國的國家利益不加以考慮,而他們在跨國經營中所涉及的我國其他企業,卻被剝削了市場份額,嚴重干擾了我國的經濟利益。另外,跨國公司的總部一般設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總部的統一政策一般考慮的是本國利益。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政治經濟制度存在矛盾,在我國境內投資的跨國公司的統一行為必然會受到我國政策的阻礙。這樣,跨國公司必然會通過強硬手段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政策進行干預,導致我國的本國經濟受到創傷,國內經濟事務動蕩,甚至產生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等后果。毛澤東同志曾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因此,沒有了國家經濟利益,就沒有了人民的利益保障,因此,我國必須要采取強有力的經濟措施,使人民的經濟利益最大化,穩定國家經濟,才能夠實現國家利益穩定。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利益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如果我們國家發展了,興旺發達了,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就會大。現在我國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們的物質基礎、物質力量強大起來,起的作用就會更大。”“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因此,我國要通過一系列措施,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維護我國國家經濟利益。
(一)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
我國要充分利用全球一體化的資源優勢,彌補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制度與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比如,我國的國內資源失衡現象較為嚴重,呈現出經濟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較大,產業格局不合理等問題。列寧說過,“馬克思的‘科學的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社會和習俗等等方面的事實拿來同經濟、生產關系體系、以及在一切對抗性社會關系基礎上所必然形成的各個階級的利益加以對照。”因此,我國要結合現階段的國情,使經濟體制與全球一體化相適應,利用好全球一體化的制度優勢。
(二)發揮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我國已然成為全球經濟的焦點,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我國應義不容辭走在改革創新的最前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將我國的發展開放推向了世界,帶領發展中國家共同進步,與沿線國家合作發展,進而開創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新格局,也實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合作共贏。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經濟觀在國家經濟利益維護的重要實踐。
結語
馬克思主義國家利益強調經濟發展對象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經濟全國化的背景下,我們始終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發展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國家利益的實現,國家利益的經濟性在社會主義國家利益中日益突出。我國要勇于擔當起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使命和重任,正確調整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以國家經濟利益為重要保障,確保國家利益穩固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文,包煒杰.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J].經濟學家,2019,(3):17-25.
[2]? ?周文,包煒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國家主體性問題[J].學習與探索,2018,(9):92-101.
[3]? ?辛向陽.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需要回答的三個重大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8,(12):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