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愛玉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生命教育的壯麗史詩。疫情暴發以來,“生命至上”成為社會各界廣泛認同的價值共識,以此為契機,我們應該在疫情中學會成長,教育也應該在種種與生命有關的事件中變得更豐富。
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事件之所以一再發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對生命的敬畏,而背后的深層原因之一,則是社會普遍重視“成功”,卻很少重視生命成長的質量。一次次生命活動的質量決定生命全過程的質量。就此而言,生命教育不應再遲滯。生命教育,從本質上說就是珍愛生命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正是“生命至上”。生命教育要求我們教育學生既珍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愛別人的生命,進而樹立眾生平等、和諧家園的價值觀念。“珍愛自己的生命”要求我們尊重生命本身,并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珍愛別人的生命”要求我們確立“愛人利物之謂仁”的人本思想;“眾生平等”要求我們善待與我們共處一個地球家園的所有生物。人本主義者具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博愛胸懷,眾生平等者重視地球一切生物的生存權利,將整個世界看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一、從現實的重大事件中啟迪生命教育的價值
現實社會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只要與生命有關,無一不是生命教育的生動題材,給人以尊重生命的啟迪。遠的不說,就以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來看,鳳凰網每天都對國內疫情和世界疫情進行通報,并在欄目之首特別強調“每天變化的不是數字,是生命”,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這種人本情懷在此次抗疫中得到生動的體現。據新聞報道可知,我們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時間先后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大規模改建16座方艙醫院,迅速開辟600多個集中隔離點,19個省區市對口幫扶除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各類民營企業、民辦醫院、慈善機構、養老院、福利院等積極出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拼搏,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民警奮勇當先,廣大科研人員奮力攻關,數百萬快遞員冒疫奔忙,180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千千萬萬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大家都說:“全中國等你痊愈,我們相約春天賞櫻花。”武漢的患病者也毫不氣餒,很多人都表示病好之后要去獻血,“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的強音響徹中華大地。
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成為最亮眼的時代底色,他們共同奏響了一曲響徹云霄的生命之歌。我們的人民,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
二、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夯實生命教育的陣地
生命教育要重視人的生命質量,尤其要重視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加強專業課程的設置來夯實教育陣地。每年的9月10日是中國教師節也是世界預防自殺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80萬人死于自殺,幾乎每40秒鐘就有1人自殺身亡,自殺未遂的人數則達到自殺死亡人數的25倍,全球近10億人受到精神問題的折磨。而另一方面,在中低收入國家,患有精神疾病、神經和藥物濫用問題的人中,75%的人得不到任何治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編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在我國,特別是心理服務體系薄弱的農村,心理健康狀況“差”或“較差”的人占總人口的20.9%,農村居民自殺率也遠高于城市。
而在中小學校園里,自殺也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死亡因素。2018年4月25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分析了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392例兒童青少年自殺死亡及自殺未遂的信息,其中明確標注為“中小學生”的為267例,占總人數的68.11%,而中學生更是自殺身亡的集中區。推究中小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家庭矛盾72例,占33%;學業壓力55例,占26%;師生矛盾35例,占16%;心理問題21例,占10%;校園欺凌9例,占4%;其他問題12例,占6%。可見,家庭矛盾和學業壓力已成為導致中小學生輕視生命的兩大因素。
因此,加強專業課程設置,關注全民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生命教育中一項急需重視的課題。我們一方面要大力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從整體環境入手改善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要真正落實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地位,推進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等陣地建設。我們正依照“一室三站”的理念來構筑學生成長的“心·語”家園,這“三站”分別是“心情晴雨站”“心靈調理站”和“成長加油站”。我們希望通過“一室三站”的建設,最終實現心理教育人人參與、心理關愛天天在線、學生成長時時關懷和服務體系處處建構這四大目標,真正夯實學生生命教育的主陣地。
三、從個人的生命成長中規劃生命教育的藍圖
生命最基本的構成是DNA,有人別出心裁解釋為“Dream?Never?Abandoned”,意為絕不放棄夢想。要實現生命的夢想,除了激情和毅力,生涯規劃更是必不可少,生命教育必須成為學生的“成長加油站”。
首先,要解決學生的成長標桿問題。當前,“飯圈文化”已經進入校園。學生有追星現象是非常正常的,我們的責任是引導學生正確追星,理性追星。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我們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標桿的難得契機。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同病毒“短兵相接”,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很多人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他們抱著“為生命負責”的精神,爭分奪秒,連續作戰,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壓力,很多人臉頰被口罩勒出血痕甚至潰爛,很多人雙手因汗水長時間浸泡發白,有的人甚至以身殉職。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的生命,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院長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鐘南山院士說:“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人民群眾說:“有你們在,就安心!”他們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青少年應該努力向往的“明星”,理應成為廣大青少年的成長標桿。
其次,要解決學生的成長規劃問題。人生需要理想,所謂理想就是需要不斷梳理的念想、持續管理的夢想。有記者曾經問英國著名公學查特豪斯的教師與書院長、登山運動員喬治·馬洛里為何熱衷攀登珠峰,他簡短地回答:因為山在那里。所以,我們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引領學生進行成長規劃,在引領規劃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學會將自己的夢想具體化。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醫務人員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的責任與擔當,贏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贊譽。長輩們說:“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所有這些勇于擔當、富有情懷的“90后”“00后”,都是成長規劃教育的成功典范。成長需要規劃,規劃也并非一成不變,有規劃的人生,可以在自我實現中不斷拉高成長的標桿。
最后,要解決孩子的自我管理問題。生命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有起點,但絕不能靠起點取勝;需規劃,但絕不能畫餅充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未來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自律者往往出眾,不自律者很可能出局,自律與不自律之間,相差的往往是整個人生。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成績大都是“管”出來的;然而在終身學習的社會中,孩子的素質最終是要自己“學”出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將越來越像一個大人,但這僅僅是生理意義上的大人,其實很多人是有著大人外表的“小孩”。對于這些人,如果不注意引導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到了需要自學能力的大學階段,科目隨便選,其學習能力與成就很可能就會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急劇下滑。不少大學生因為不適應大學生活,導致學科成績“大紅燈籠高高掛”,最終無奈退學的悲劇就是這樣產生的。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生命教育需要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進行關懷,在學習過程中珍愛生命、享受生命并成就生命。“生命至上”,可以從現實的重大事件、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個人的生命成長中予以建構。
(作者單位:浙江磐安縣安文小學)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