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雞西市位于我國的東北地區并與俄羅斯接壤,也曾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但由于雞西市屬于資源型城市,煤炭資源的耗盡以及未及時得到轉型導致經濟突然落差很大,人口逐漸流失。本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能源生產戰略,研究“十三五”能源規劃的提出之下,以雞西市為例并參照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了解雞西市基本情況以及城市人口流失的狀況、分析導致雞西市人口流失的成因及轉型路徑思考。
關鍵詞:人口流失;資源型城市;城市轉型路徑選擇
分類號C924.2
在2020年11月進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針對于東北地區調查的31個城中,僅僅只有沈陽、大連以及長春3個城呈正增長,顯而易見,3個正增長的城市全部為副省級城市,這表明在近年東北人口外流的過程中的一部分流向了東北的幾個中心城市,而人口流失最嚴重的黑龍江省無一城市實現人口正增長,包括省會哈爾濱在內。早在2016年4月《黑龍江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夫妻雙方均屬于邊境地區居民允許生三個孩子,雞西市位于中俄邊境,但應者卻寥寥無幾。本文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作為數據依據,并在國家提出了“振興東北經濟”的口號的形勢下,分析了位于中俄邊境的黑龍江省雞西市人口流失的現狀,探討問題,并找到其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雞西市基本情況及人口流失的狀況
1、雞西市基本情況
雞西市屬于資源型城市,以雞西市當地的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作為開采、加工形成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天然國土),雞西市的生產以及發展與資源開發有著密切的關系。雞西市早在六千年前雞西地區的先民——肅慎人,創造了古代的漁獵文明,也稱新開流文化,隨之發現原本當地就存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利用資源也加速了雞西市的發展,這具有百年煤炭歷史的城市也被譽為“中國石墨之都”,其石墨礦石儲量位居亞洲第一。資源型城市是依托自然資源作為主導產業進行發展的,經濟結構相對單一就會導致就業結構同樣單一,在資源即將枯竭、企業經營乏力之時,職工下崗失業、人才流失等一系列問題就會顯現,資源型城市人口流失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便是資源枯竭;國家提出了“振興東北經濟”的口號但是當地沒有具體實施,依然是單一的經濟結構模式導致政策未能實施到位,同時人口遷移政策沒有體現相應的福利,人口流失問題依然嚴峻;人口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的遷移受該地經濟條件的制約,人口遷移是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收入,獲得更好的生活水平,通信以及交通同樣是人們追求更好生活選擇遷移的理由。現在由于煤炭資源將枯竭且為得到及時的轉型,導致城市發展滯后,雞西市的人口大量流失外,高學歷人才也在逐漸流失,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
2、人口流失的狀況
(1)黑龍江省總體人口流失的狀況
離我們最接近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但由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詳細調查數據要在第二年的4、5月份出,所以本文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為準,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中,黑龍江有470多萬流出人口、吉林250多萬以及遼寧100多萬。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的流出人口為三省之最。黑龍江省有9個資源型城市人口的總量占比約為40%,其人口增長率卻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在這9個資源型城市中,牡丹江市、雞西市、大慶市以及黑河市的人口總量呈著下降的趨勢,2010—2020 年,全省人口總量從3833.4萬下降至3708.8萬。
(2)雞西市人口流失的狀況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東三省近10年人口凈流出為180萬人,雞西市作為資源型城市,其具備典型的移民特點。當煤炭產業興旺時人口逐年增加,當煤炭產業低迷時,人口流出會加劇。在近20年來雞西市本地人口情況顯示,2001年達到增長的頂峰,雞西市的人口數量為196.4萬人,之后都在逐年減少,2017年雞西市60歲以上人口占全市比重遠超10%,在近五年來60歲及其以上的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紅利也逐漸消失,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嚴峻。由此可見雞西市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以及面臨著嚴峻的人口流失問題。
二、雞西市人口流失問題的成因
1、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單一
雞西市的主要產業是煤炭,人口的遷徙流動以及雞西市的發展都仰仗著煤炭資源。雞西市的煤炭開發建設到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多數地方的煤礦市都面臨著資源枯竭,雞西市也不例外,煤炭的總量日益減少,導致賣炭資源即將枯竭,人口也因此逐年減少。產業結構單一,隨著煤炭的經濟形勢下行,工人收入降低、就業機會隨之減少,經濟水平降低,導致原本當地人口流入外地或在外地工作成家立業成為當地新移民,導致雞西市人口流失問題加重。
2、人口落戶要求高且缺失福利
現如今各地的人口落戶政策的前提都是在該地需要有工作年限、學歷要求、購買房屋以及參加社保年限等條件,但是雞西市目前資源枯竭,無法與大城市相比,第一,無人有意向來雞西市工作;第二,經濟發展不好,收入水平下降等情況是目前的問題所在,且雞西市沒有建立人口落戶的福利政策去吸引外來人員“復興”雞西市的產業,缺乏相應的產業的勞動力,產業發展停滯,導致人口不斷流出,雞西市人口流失逐漸加劇。
3、缺乏技術型創新型人才
煤炭資源面臨著枯竭,雞西市也面臨著人口流失的問題導致該地既缺少投資也同樣缺少人才,其創新能力不足。資源型城市要通過產業轉型才能得以繼續發展,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要依靠高素質人才的聰明才智,創新產業結構的形式。雞西市依靠煤炭資源開采,不停地發覺礦以及建立工廠,對其他方面的建設投入不足,培養的人員也是煤炭工作者,傳統家庭也重視煤炭事業而忽略其他方面,大部分都會讓子女從事煤炭職業而非其他,這印證了雞西市缺乏長久的城市規劃,外加當地文化軟環境建設又相對滯后,導致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不足,影響人口遷徙。
4、地方政府對中央政策落實不到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雖然截止到目前獲得了成效,但是大多得到發展的振興的均是省會或者大城市,其他地方的地方政策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沒有提出相應的可行性規劃。國務院在2013年下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其中包括了資源型城市的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等)126個、縣級市62個、縣(包括自治縣、林區等)58個以及市轄區(開發區、管理區)16個,雞西市也在這些城市當中,但截止到2020年目前雞西市仍然是資源枯竭且無產業轉型的態勢,這體現了雞西市對中央政策落實不到位,不知怎樣轉轉型該市。
5、缺乏科學的管理系統
雞西市是因礦生城,從發展起初就是為了挖掘資源作為礦藏,缺乏長期的規劃。早期的開采機械化程度較低,主要依靠人力資源。隨著開采的過程中工人和家屬會聚集在此,配套的生活起居、子女上學、就醫以及商貿等隨之就呈點狀式形成后隨之開始發展,但是資源一旦枯竭,人口流出將直接影響到該地的發展,而且換個程度而言,雞西等礦區城市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城市,其缺乏長遠規劃,導致城市功能不全。證明了當地缺乏科學的管理系統,對發展這些情況后沒有應對措施而導致持續人口流失。
[]三、解決雞西市人口流失問題的轉型路徑
1、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對外貿易以及特色旅游業
雞西市位于中俄邊界,屬于黑龍江省的邊境城市,與俄羅斯有很多的交易來往,靠近中國的部分俄羅斯商人會從中國進貨售到俄羅斯,雞西市在面臨煤炭資源即將枯竭的局面,應該利用其地位位置的優勢,開展對外貿易,增加雞西市的區域經濟發展,豐富自己的產業結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雞西市的漢族比重較大,但也同時存在大量的朝鮮族以及少量滿族、錫伯族、赫哲族等,可以開發自己的民族特色旅游業,建立煤炭資源歷史館等,既能傳承雞西的百年煤炭精神同時可以帶動雞西市的產業結構轉型從而帶動經濟發展。
2、降低人口遷移門檻且增加福利待遇
雞西市目前處于非常重要的轉型階段,原有的居民工人對煤炭產業相對熟悉,但對新型的轉型產業(旅游業、對外貿易)欠缺工作經驗,所以雞西市要在人口遷徙政策上降低門檻,學歷固然重要,但是技術同等重要,可以降低購買房屋等條件到租房即可、工作年限下調或者對雞西市產業有一定貢獻成果的政府提供在職期間公寓并給予其他獎勵等形式來吸引外來人才復蘇雞西市的經濟,盡可能在雞西市人口流失的情況下吸引外來人口落戶雞西,加快雞西市的產業轉型,從而降低雞西市的人口流失數量。
3、鼓勵培育和引進外來高學歷人才
首先,雞西市應該先留住當地的高學歷人才,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當地在發展起初就應該想到當資源枯竭時應該如何轉型保證雞西市的發展。資源枯竭后當地的人口流失情況一方面是父母帶著子女去謀更好的生活或子女去其他城市讀書安家,無論哪種情況對雞西市的人才都是最大的損失,青年是創新的動力,但無論出于哪一方面都是青年流入他地。政府應該首先建立惠民政策或者定向資助協議,留住當地的高學歷人才并去引進外地人才戰略,這一措施要與當地政策相關聯,首先福利一定要過關,外來人才才愿意來雞西市發展并幫助城市轉型。
4、依據國家政策制定當地的可行性方案
在中央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資源型城市可出續發展政策的推行下,雞西市還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地位優勢,其應該制定本文提到過的對外貿易以及特色民族旅游業的發展,這些方案都是雞西市的可行性方案,投入相對少一點且可操作性更強。雞西市政府以以上兩種方式作為轉型的基礎上,在當地得到一定的發展后,經濟的力量不斷增強可以拓展其他層面的產業,雞西市的發展會逐漸好轉,從而留住當地人口以及吸引外來人口,避免雞西市人口流失。
5、建立科學的系統化管理
首先,雞西市政府要著重注意到資源型城市資源且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資源在未來的某一天會面臨枯竭,應該在建城之初就想到以后會涉及到資源轉型問題。原有的煤炭產業的管理結構已經相對明確了,在轉型的產業對外貿易以及旅游業上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系統與煤炭產業融會貫通。對外貿易涉及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所以在對外貿易層面要著重培養素質教育,彰顯大國氣質;另外,旅游業大部分為自然原生資源,在發展和規劃的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規則,不能破壞自然資源并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采用網上宣傳以及預定等方式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加速當地發展減少人口流失。
四、結語及展望
本文在十三五規劃、十九大的推動全國各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能源革命”的提出下,通過了解雞西市當地的基本情況和人口流失問題,找到人口流失問題的成因,并從以下角度進行路徑思考:
第一,從政策環境看,國家推行了振興東北及資源型城市可持續性發展政策,國家構建的政策環境對雞西市是很有利的,重點要看雞西市如何落實;第二,從經濟發展看,老工業基礎的衰退,黑龍江省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消費水平降低,導致雞西市人口流失的原因只一;第三,從社會環境看,雞西市發展重心在煤炭會忽略其他文化教育層面,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第四,從自然環境看,煤炭城市的產業結構單一,當資源枯竭,就業形勢嚴峻,是導致人口流失最重要的因素。人口流失是雞西市目前最需要解決的事情,也是黑龍江省迫在眉睫的事,國家從十八大開始就提出“能源革命”,鼓勵開發和發展新能源以及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的鼓勵下,雞西市著重工作就要通過以上措施進行產業結構做到城市轉型去防止人口流失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巍. 對資源型城市人口流失問題幾點建議[N]. 黑龍江日報,2018-09-19(010).
[2]陳四.東北振興戰略背景下東北地區人力資源流失及優化路徑探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0(03):94-96.
[3]李瀟,孫建華,李永亮,趙瑞濤.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模式及路徑選擇[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01):54-56+59.
[4]王剛. 東北地區人口流失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
作者簡介:楊佳月(1996-),女,漢族,黑龍江密山人,云南民族大學生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讀研究生,當代中國政府管理。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