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城市空間、形式、功能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景觀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環境設計,它更多的是在保護生態自然環境中提升城市的整體面貌。城市景觀設計從社會、環境和自然資源等多個角度考慮,兼顧社會與自然,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安逸、美好的生活環境。
關鍵詞:環境設計;城市景觀設計;生態環境
城市景觀設計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的過程當中,城市景觀設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民群眾的密切關注。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從工業型城市設計轉移到城市景觀設計上。一直以來,設計師都專注于以經濟高效的方式維護或提高城市景觀設計的水平以便為人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隨著城市景觀設計在具體項目中重要性的凸顯,隨著城市景觀的應用價值和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城市景觀規劃當中環境設計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在城市景觀設計中,運用環境設計的理念,實現土地、資源、人口、經濟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和諧,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以滿足人們對于城市建設功能的需求。
一、城市景觀設計中環境設計概述
環境設計是在制訂計劃后處理周圍環境參數的過程。它力求創造空間,改善特定地區的自然、社會、文化和物質環境。環境設計也可以指用于創造人類生存環境的應用藝術和科學。環境設計涉及范圍較廣,包括建筑、地理、城市規劃、景觀建筑和室內設計,它還可以包括跨學科領域,如歷史保護和照明設計。在大環境中,環境設計更多地被分為四個種類:公共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公共雕塑設計。這些分類在生態環境建設下的城市景觀設計中也成為了衡量城市發展程度的內容。就更大的范圍而言,環境設計對城市景觀設計有一定影響,如深圳灣濱水景觀帶、花橋吳淞江濕地公園等。
二、城市景觀設計中環境設計的現狀
筆者認為城市景觀中的環境設計更多的是建立在保護環境以及維持和諧生態的理念之上。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環境設計時,首先要將“生態設計”和“自然環境保護”放在首位。我國對城市景觀設計一直持大力推廣的態度,文章以花橋吳淞江濕地公園這一項目為例,分析城市景觀設計中環境設計的現狀。
三、環境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作用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城市環境及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在項目帶來經濟利益的基礎上追求可持續性發展,而在設計中創設環境不僅僅是滿足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更多的是滿足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需求。基于環境設計進行相關城市景觀設計,可以豐富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
筆者以花橋吳淞江濕地公園為例進行分析。在該項目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設計構思——“凈水公園”。項目在設計初期保留原有的一塊狹長場地,利用自身條件將江灘濕地改造為內河濕地,項目全長4公里,形成一個水質凈化系統。該項目將本身外河的劣五類水,用北端的進水口泵站引入內河濕地,劣五類水經過過濾、沉淀、曝氣及微生物凈化等,緩慢流回濾墻、深水池、淺灘生植物區、深水曝氣區,得以凈化至四類水,重新回歸使用。該項目通過保留本身所有擁有的灘涂、濕地去追憶漁獵文明,一方面在城市景觀環境中起到保護生態自然風貌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促進可持續性生態環境發展。在該項目中的環境設計以“雙灘諧生”的手法保護自然環境免受人為干擾,同時也完成過濾凈化、防潮護坡等,實現人與自然的雙重共贏。
此外,這一項目運用的現代理念在商業性的經濟價值背后也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由此可見環境設計在城市景觀設計中,主要是滿足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功能需求。
(一)促進城市綠色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
現在的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環境設計主要把可持續性發展放在首位,可持續性發展理念最早出現在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中,這一理念的提出為現代社會環境設計下的城市景觀設計奠定了基礎。筆者認為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設計師與設計建造因將環境設計建立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理念上,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同時,環境設計者們將“生態優先”“尊重自然”二者作為基本理念。以深圳灣濱水景觀帶為例,環境設立一直以可持續性發展為原則,謀求人類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案例具有獨特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中所展示的“灣景觀”和“灣生態”使公園和城市銜接,使得公共活動密集場合和生態高敏感地區建立有機關聯,它不僅體現出環境設計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為植物文化理念的融入奠定了良好基礎,最終在“和諧共生”的自然環境發展基礎上,實現促進城市綠色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滿足當下社會大眾對于城市景觀設計的審美和精神追求
城市景觀設計中,環境設計師對于所處地區的城市景觀設計的創新可以有效促進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的融合。通過反映每個城市都具有的不同文化、歷史、風俗等獨一無二的地域特征,設計師使得景觀設計貼合生態、保護環境。就地取材可以最大程度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通過這些手法,設計者可以以自身的環境設計審美追求引領大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基于環境設計,城市景觀設計重視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滿足人民群眾“五感”的需求的同時,做到尊重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將景觀植物、水文,城市道路建設、規劃等眾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創造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南京古城為例,南京是一座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古城,它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其建筑具有江南建筑特色,“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建筑風格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文化底蘊濃厚。在針對南京這座城市開展景觀設計時,第一考慮它的歷史地位,第二考慮該城市的建筑群,將南京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用環境設計的手法體現在城市景觀當中,實現藝術與生活的融合,讓南京居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四、環境設計理念下城市景觀設計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環境設計的創新與發展,人們融合城市景觀設計并創造出新理念。“海綿城市”的提出不僅是環境設計理念的創新,作為環境設計的創新理念,它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城市。它不像一個不可滲透的系統,不允許任何水通過地面過濾,而更像海綿,實際上吸收雨水,然后由土壤自然過濾,并允許雨水進入城市含水層。這種水可以很容易地處理并用于城市供水。
除了上述“海綿城市”這一創新觀念的提出,城市景觀設計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城市景觀設計應充分利用植被搭配
環境設計離不開景觀設計,植被的搭配在生態環境系統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調節室內外氣溫的同時,植被起到控制溫室效應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城市景觀中植被的覆蓋率已經成為衡量環境居住適宜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
我國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按照人均占有資源分配,我國居第十一位,是絕對數量大,人均占有少的最典型例子,同時氣候條件復雜,在土地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需盡可能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大活動場地面積,建設立體多元的活動平臺。在此前提下,筆者認為環境設計還可以通過引入現代技術(例如立交橋、輕軌、電動軌等),提高三維空間的表現力。
(三)節約和有效利用水資源
筆者認為環境設計中的水體設計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如果沒有及時利用和保護,將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傳統的人工灌溉方式已不太適用于當下,而再生水和微灌溉等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水資源。
(四)創新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環境設計中使用創新能源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降低消耗。現代社會,城市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經濟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熱島效應、霧霾的出現導致城市居住環境質量下降,從保護環境和創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同時也要注意“節能減排”,使用創新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五)鼓勵全民加入城市景觀設計
除上述四點外,對于環境設計下的景觀設計,還可以鼓勵全民加入城市景觀設計當中。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本身所追求的是生態自然環境下人類的和諧共處。在城市景觀設計中,人類作為能動的一方,有權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環境設計是大眾的藝術,另一方面設計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筆者認為,在城市景觀規劃時鼓勵全民加入景觀設計,可以使得環境設計作品與大眾愛好和審美相融合,使得更多的作品獲得人們的喜愛。
五、結語
總之,城市景觀設計不僅僅是簡單的環境設計,它更多的是在保護生態自然環境中提升城市的整體面貌。城市景觀設計從社會、環境和自然資源等多個角度考慮,兼顧社會與自然,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安逸、美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秦燕,裴雯.論環境藝術設計在現代城市景觀建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8):94.
[2]徐啟春.環境藝術設計可持續發展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1):72-73.
作者單位: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