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摘 要:本文以2016—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圖書類)名單為基礎,通過分析歷年入選的科技主題圖書的特點,總結出科技主題圖書具有國家引導精準化、選題方向多樣化、參與主體多元化、雙效益發展均衡化等多方面策劃優勢,并指出在策劃中要深入研究政策文件,提前謀劃布局,立足專業特色,嘗試多元體裁,實現資源整合和力量聯合,推動科技主題圖書有方向、成系統、高質量發展。
主題出版工程已實施近20年,歷經倡導和引導(2003—2007年)、支持和強調(2007—2012年)、強化和拓展(2013年至今)三個發展階段。[1]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選題數量明顯增加,效益和質量明顯提升。在“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和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的多個子規劃中,主題出版位列首位,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教育部全國高校主題出版物、“中國好書”(主題出版類)的持續支持,均彰顯出主題出版的重要地位。本文擬以2016—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圖書類)名單(以下簡稱“中宣部圖書選題”)為基礎,通過分析歷年入選的科技主題圖書的特點,總結策劃優勢,梳理策劃路徑,希望能對未來策劃出版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一、科技主題圖書的發展特點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融媒體與主題出版研究院將主題出版發展模式概括為8種類型,其中的“科技與當代中國發展型”即包含了科技主題圖書,并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出版一批反映最新科技發展成就的主題圖書無疑可以幫助大眾把握科技發展大勢,也有助于科研人員的研究。[2]
分析2016—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入選名單,可以看出以下幾個發展特點。
第一,入選的科技主題圖書數量逐年增加,近3年保持在兩位數,顯示了出版業肩負著在特殊時期傳播科學知識、傳遞正能量的時代使命。其中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科技改變中國叢書”被列入 “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的《70年郵票看中國》被入選“中國好書”主題出版類,進一步擴大了社會影響力,成為出版社利用專業優勢打造精品主題圖書的重要成果。
第二,科技主題圖書來源不但有傳統的科技類出版社,還有部分黨政社、少兒社、文學社。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筑夢太空”紀實系列叢書、研究出版社的《大國起航——中國船舶工業戰略大轉折紀實》、大連出版社的《大機車——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追夢歷程》,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展開,不僅有高度有深度,而且有寬度有溫度。
第三,科技類出版社的非科技類選題屢有入選,尤其是在重要時間節點上(如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入選。如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獻給世界的壯麗史詩——外國人看長征》、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中國脫貧攻堅精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查醫生援鄂日記》。
二、科技主題圖書的策劃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出版進入發展黃金期。科技主題圖書為主題出版推陳出新、踐行使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了科技出版的力量。科技類出版社作為科技主題圖書的出版主力,應從更高的發展角度、更深遠的社會價值看待主題出版,將其作為提升主業品質、樹立出版品牌的重要手段。
綜合來看,科技主題圖書目前具備的策劃優勢如下。
(一)國家引導精準化
國家不斷加大對主題出版的扶持力度,及時調整支持措施及手段,從全局出發,強化精品意識,做好頂層設計,使得主題出版從政府主導轉向政府引導、出版單位主動出擊。[3]主題出版重點項目的方向指引、國家出版基金的專項支持、重要媒體的大力報道、各大賣場的專架展銷以及各類評獎的青睞等利好措施,為主題出版物的成長創造了良性發展空間,使得主題出版物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4]
(二)選題方向多樣化
主題出版物的選題角度由以黨、政、軍為代表的宏觀層面,向“以地域和行業為代表的中觀層面、以普通人的生活為代表的微觀層面”拓展。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融媒體與主題出版研究院提出“主題出版制服效應”,即通過整體設計,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服務工作大局,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反映時代需求,促使原本不具備主題色彩的圖書轉變為具有主題性質。[5]近年來,科技類出版社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抓住科技發展熱點話題,通過對內容的特色嫁接和創造性結合,實現了科技類與主題類的相互轉化。如電子工業出版社的《大數據與國家治理》、中國農業出版社的《新中國農業發展70年》、航空工業出版社的“國之大運”系列叢書等,主題出版元素鮮明,完美詮釋了主題出版服務國家戰略。
(三)參與主體多元化
隨著主題出版內涵和范圍的不斷擴展,參與主體從過去局限于黨政類出版社擴展至全門類出版社,科技社、少兒社、文學社、大學社等均開始結合自身出版特色、地域優勢、專業特長等廣泛參與。在多元化主體的交流互鑒中,更容易產生更多有創意、有意義、有意思的選題,促進主題出版的進一步繁榮。
(四)雙效益發展均衡化
由于主題出版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公益性特征,以往很多出版社將其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近年來的出版實踐證明,只要精心策劃、市場化運作,主題出版物也能有不錯的經濟效益,成為一個好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大部分主題出版物做到了內容和市場兼顧,在確保打造優質內容的同時,通過主動、有效和有趣的故事營銷,使主題出版物既“接天線”又“接地氣”,既有價值又有顏值,既有教育功能又有傳播功能,實現了雙效統一。[6]
三、科技主題圖書的策劃路徑
如今,“十四五”正值開局之年。科技類出版社在策劃科技主題圖書時,要深入研究政策文件,提前謀劃布局,立足專業特色,嘗試多元體裁,實現資源整合和力量聯合,推動科技主題圖書有方向、成系統、高質量發展。
(一)深度研究,把好導向
策劃主題圖書選題要求充分研究政策和準確把握方向。黨和政府的重要會議、發布的重要政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論述,中宣部發布的主題出版通知等指導性文件,主管單位的中心工作安排等,都是出版社了解當年政策、把握導向的重要窗口。實踐證明,科技類出版社精準把握重大政策和根本導向,催生了大量優秀主題出版創意。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我們要讓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孩子們尊崇向往的職業。”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由此策劃出版《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以“家國情懷”為切入點,為科學大家立傳,服務于國家宣傳科學家精神的大局,提升了選題的立意層次。[7]2020年主題出版六方面選題重點之一是“聚焦聚力工作主線,營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要求記錄好、呈現好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偉大壯舉,深入宣傳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中國農業出版社策劃《100個產業脫貧幫扶故事》即是對此的積極回應,用故事講述脫貧攻堅的時代命題,展現扶貧感人故事,傳播農業科技正能量,成功入選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二)立足專業,突出特色
科技類出版社要立足專業和行業,找準定位,摸索出適合自己的主題出版之路。要從國家發展、時代變遷、社會和文明演進的大角度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小角度,不斷加強選題創意與特有資源的結合,努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和強項中形成特色品牌、特色板塊、特色產品線。如長江出版社結合自身長江、水利專業特色及政策熱點,開發《解讀長江經濟帶》《河長制 河長治》等圖書,不僅是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更能向大眾普及科學,推動政策落地實施。另外,要規模化、立體式、連續性開發優勢板塊。如中國地圖出版社立足特長,全方位開發《中華文明地圖》《中國版圖知識》《國家版圖知識讀本》《祖國在我心中》等圖書,這些圖書既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又入選中宣部重點圖書選題。
(三)拓展體裁,多面出擊
目前市場上主題出版物的體裁,不僅有普及讀本、資料匯編、案例精選、理論專著等傳統形態,還有小說、散文、傳記、漫畫、對話錄、報告文學、紀錄片、動漫、電影、游戲等創新品種。當前科技類出版社普遍涉足大眾和少兒出版領域,應充分挖掘,對重大主題采用不同的表現方式,既可以長鏡頭、大視野、全景式地展現,又可以小切口、微視角、細節化地展現。[8]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有不少成功案例,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大國之翼——C919大型客機研制團隊采訪報告》、中國林業出版社《綠色脊梁上的堅守——新時期中國林草業“時代楷模”先進事跡》采取文學形式,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向太空進發”中國載人航天科學繪本系列采取兒童繪本形式。
(四)資源整合,形成合力
科技類出版社可以多家聯合,抱團策劃,擴大主題出版的集成和規模效應。主題出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出版社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打破個體界限,由多家出版社共同組成項目組,形成出版資源的集聚效應,實現內容上優質、規模上完整、傳播上廣泛。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決策,中國編輯學會組織策劃了“中國科技之路叢書”,是中國科技出版界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之作,入選了2020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該叢書旨在反映相關行業發展概況、聚焦科技發展重大影響力的亮點,展示我國科技的重大成果,弘揚科學精神和科技之美。該叢書由15家代表各行業的中央級科技出版社共同完成,此次在中國編輯學會牽頭下強強聯合,意在共同做優做強科技主題出版。
參考文獻:
[1][3][8]姚雯.新時代下主題出版的新特點和發展趨勢 [J].出版廣角,2020(1):25-28.
[2][5]韓建民,熊小明,李婷.主題出版發展新動向:創新模式 把握規律 引領轉型[J].中國出版,2019(15):18-21.
[4]趙亞強,劉艷卿.“借力”與“發力”:主題出版圖書營銷模式及策略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8(4):18-22.
[6]劉聲峰.主題出版正逢其時[J].出版廣角,2020(3):12-15.
[7]肖真.主題出版如何出彩出新[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5-11.
(作者單位系中國農業出版社有限公司)